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发生重大转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策略选择的必要性,尝试提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体验式 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教授理论性过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不长,但是并不能忽视其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征。然而,现实情况是课程教授理论性过强,实践基地或者合作的企业过少,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个别学校实施顶岗实习数月却难以有效地使学生加深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
2.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简单单一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在教室讲授,虽然部分学校已经使用了多媒体,但是基本课堂效果不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在移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课程资源。
3.学生职业技术培养不够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专业职业认同感不强,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习方向。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大多不是来自于企业,而是毕业后直接来校工作的,偏重于学术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理论认知,但对于实践的把握较弱。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策略选择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构建
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生成性。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采取体验式教学,也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或者仿真的学习情境,将学习内容直接转化成具体的活动,学生亲临活动现场,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强化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助于学生个体构建知识基础。
2.彰显师生个性,凸显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应根据所在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有效的情境和机会实施教学,呈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体验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提升专业技能。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从内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彰显师生个性,凸显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分析
2014年5月13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高职院校应该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面临新的发展战略选择,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满足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要求,注重技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管理技能的提升不能仅仅依托传统课堂教学,还必须通过加快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思路为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通过体验,获得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新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1.关注学生的即时感受,加强领悟和体验
“互联网+”时代将给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高职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开网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该借助网络,增强学生上网学习的机会,建立网络社区,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虚拟学习空间构建,通过网络促进学生及时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行业动态、理论舆情、政策与法律等。通过网络建设虚拟公司,让学生在虚拟公司进行角色划定、任务分工、组织设计、职能部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薪酬管理、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虚拟空间里了解真实世界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流程,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组织改革的策略、员工积极性提升的方法,并积极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员工。鼓励有创业思想的学生在校内创立工作室,积极外联,鼓励学生参与经营管理、自负盈亏。通过更多实践性活动,关注学生的即时感受,加强领悟和体验。
2.注重观念和态度,形成团队学习氛围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管理观念和态度,鼓励学生自发形成各类学习团体,运用各种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氛围,构建高绩效团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性、配合性。学生设计的团队,改变传统的角色分工,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成立学生成员组织,以项目组、工作室或者虚拟公司的形式,进行自我管理,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模块知识和管理流程的认知和理解,并有效参与管理流程,具体见图1。
3.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主题活动体验,进行精彩沙龙、学生话题精炼和演讲,注重定期测验和不定期测验相结合,丰富选修,布置课外作业,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形成学习循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具体见图2。
4.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注重管理技能提升与应用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应该强调做中学,采用情境创设策略、对话交流策略、活动推进策略等,注重管理技能提升与应用,具体见表1。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实际体验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寓教于乐、虚实结合、丰富体验、学以致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是为了迎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应该成为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体和团体成功的重要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时媛:《职业技术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为例》,《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9期。
[2]王江涛:《高职商科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实证研究——以企业培训工作岗位为例》,《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3]袁晓、田路也:《外包环境下高职院校推进实践教学运行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经营管理者》2014年第13期。
[4]张鑫:《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中共山西省党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年第4期。
[5]宋艳红:《高职“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陕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1期。
[6]崔健、张荣刚:《基于有效性的管理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策略分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素质测评〉课程为例》2013年第11期。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陕西西安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体验式 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教授理论性过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不长,但是并不能忽视其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征。然而,现实情况是课程教授理论性过强,实践基地或者合作的企业过少,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个别学校实施顶岗实习数月却难以有效地使学生加深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
2.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简单单一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在教室讲授,虽然部分学校已经使用了多媒体,但是基本课堂效果不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在移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课程资源。
3.学生职业技术培养不够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专业职业认同感不强,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习方向。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大多不是来自于企业,而是毕业后直接来校工作的,偏重于学术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理论认知,但对于实践的把握较弱。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策略选择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构建
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生成性。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采取体验式教学,也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或者仿真的学习情境,将学习内容直接转化成具体的活动,学生亲临活动现场,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强化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助于学生个体构建知识基础。
2.彰显师生个性,凸显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应根据所在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有效的情境和机会实施教学,呈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体验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提升专业技能。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从内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彰显师生个性,凸显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分析
2014年5月13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高职院校应该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面临新的发展战略选择,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满足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要求,注重技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管理技能的提升不能仅仅依托传统课堂教学,还必须通过加快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思路为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通过体验,获得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新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1.关注学生的即时感受,加强领悟和体验
“互联网+”时代将给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的高职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开网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该借助网络,增强学生上网学习的机会,建立网络社区,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虚拟学习空间构建,通过网络促进学生及时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行业动态、理论舆情、政策与法律等。通过网络建设虚拟公司,让学生在虚拟公司进行角色划定、任务分工、组织设计、职能部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薪酬管理、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虚拟空间里了解真实世界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流程,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组织改革的策略、员工积极性提升的方法,并积极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员工。鼓励有创业思想的学生在校内创立工作室,积极外联,鼓励学生参与经营管理、自负盈亏。通过更多实践性活动,关注学生的即时感受,加强领悟和体验。
2.注重观念和态度,形成团队学习氛围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管理观念和态度,鼓励学生自发形成各类学习团体,运用各种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氛围,构建高绩效团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性、配合性。学生设计的团队,改变传统的角色分工,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成立学生成员组织,以项目组、工作室或者虚拟公司的形式,进行自我管理,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模块知识和管理流程的认知和理解,并有效参与管理流程,具体见图1。
3.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主题活动体验,进行精彩沙龙、学生话题精炼和演讲,注重定期测验和不定期测验相结合,丰富选修,布置课外作业,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形成学习循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具体见图2。
4.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注重管理技能提升与应用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应该强调做中学,采用情境创设策略、对话交流策略、活动推进策略等,注重管理技能提升与应用,具体见表1。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实际体验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寓教于乐、虚实结合、丰富体验、学以致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是为了迎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应该成为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体和团体成功的重要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时媛:《职业技术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为例》,《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9期。
[2]王江涛:《高职商科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实证研究——以企业培训工作岗位为例》,《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3]袁晓、田路也:《外包环境下高职院校推进实践教学运行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经营管理者》2014年第13期。
[4]张鑫:《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中共山西省党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年第4期。
[5]宋艳红:《高职“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陕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1期。
[6]崔健、张荣刚:《基于有效性的管理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策略分析——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素质测评〉课程为例》2013年第11期。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