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运算素养的高中数学计算教学实施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部的顶层设计与高中教学现况之间的矛盾
  2014年3月,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远大于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储存、理解,更考查知识的迁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直接瞄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作为一名高中一线数学老师,经常会面对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听到“都是粗心算错”的感慨。挖掘高中课程标准中“运算能力”到“运算素养”的发展历程,易发现,运算素养是在不断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在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的课程改革经验中,由运算能力升华凝练而来的。能力是人的外在表现,而素养是人的内在修养。数学运算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不仅聚焦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更是以思维的发展为基础,使运算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这样宏观的顶层设计落实到微观的学科教学中,作为高中数学老师,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将数学核心素养引入课堂,并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呢?
  二、明确当前教学中影响运算素养提升的因素,以求对症下药
  1.思想上不重视运算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认为运算素养就是运算技能,计算出错只要用心一点,就能避免,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认为是初中数学对计算器的引入导致学生计算意识淡薄所导致的,高中不再使用计算器,计算能力就会慢慢提升没有真正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从源头上寻找解决运算能力低下的方法。
  2.学习习惯不好。有的学生学习不踏实,审题时丢三落四,运算字迹潦草,解题过程不规范,没有检查的习惯。有些同学好高骛远,不重视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水平很高,陷入题海不愿拔。
  3.学习方法不科学。有些学生运算不讲究计算策略和方法,对于算理公式没有完全理解,就凭感觉盲目套用,不求甚解,贪多求快。认为多刷题多花时间就能提升运算能力和成绩,而不从运算素养的本质上下功夫。
  三、正确理解数学运算素养的概念及新高考下对高中数学运算素养的新要求
  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数学运算素养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并且对运算素养提出了三层水平要求,如水平三:在综合的情境中,能够把问题转化为运算问题,确定运算对象和运算法则,明确运算方向。能够对运算问题,构造运算程序,解决问题。能够用程序思想理解与表达问题,理解程序思想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联系。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用程序思想理解和解释问题。这些变化已经颠覆了我国长期以来“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式,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对新时代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与实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学,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运算素养。
  四、指向运算素养的培养和课堂落实的教学实施策略
  1.正确理解运算对象。运算对象是指各类数、代数符号、几何图形中的度量量以及参与运算的运算符号等,学生许多错误的原因是没有从数学本质上理解运算对象的概念,或者概念理解不全,导致无法在题中找准掩盖在众多对象中的运算对象而找不准突破口。例1:若正方形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则该正方形的两条邻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其他文献
亲子阅读,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让孩子爱上阅读,成为终身学习者,有六大策略。  一、树立榜样  阅读的最好榜样是父母,让孩子爱上阅读最重要的就是家长拿起书来阅读。家长要经常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阅读,让孩子看到家长读书,给孩子
期刊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吴昌硕与王梦白之间有师生之谊,而且二人的确有合作的作品存世。但在关于两人关系的叙述中,有着“门生”“指导”“受知”“从游”等多种说法。通过对一则新发现的史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获悉,虽然吴昌硕对王梦白有过指导,但他并没有将王梦白收为门生,二者的关系应在师友之间。  关键词:吴昌硕;王梦白;师承;称谓  近年来,被称为“艺坛遗珠”的民国画家王梦白(1888—1934)为越来越多的人所
摘 要:在文献回顾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威斯康星思想”的概念、其社会服务形式与教育的关系以及评价“威斯康星思想”的教育宗旨进行了若干思考,以期消除对“威斯康星思想”的误解,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这种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育人本质。  关键词:“威斯康星思想”;社会服务;教育  “威斯康星思想”自从19世纪80年代诞生至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变,其对美国高等教育乃至对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