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科解析几何题的探究与推广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每一道试题,要善于挖掘试题的内涵,它们或是重要的结论,或是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推广,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若能进一步对其进行适当的发散研究,则可以让达到深化认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1 试题再现
  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科第20题:
  已知动圆过定点(4 0)A,, 且在y轴上截得的弦MN的长为8.
  (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Ⅱ)已知点( 1 0)B?,,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 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 证明直线l过定点.
  解 (Ⅰ)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为28yx=(过程略);
  (Ⅱ)直线l过定点(1 0),(过程略).
  2 对试题作一般化的探究
  解答完成后,我对试题进行观察和反思,发现求得的结果:直线l过定点(1 0),,此点恰好与点( 1 0) B?,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呢?能否把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抛物线上呢?经过探究,我发现这个结论是可以推广的,于是得到关于一般抛物线一个定点的性质.
  定理1 已知抛物线22(0)ypx p=>,点(0)Bm?,(0)m >,设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P,Q两点,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 则直线l过定点(0)m,.
  证明 如图1,设直线l的方程为xtyn=+,
  定理3的证明可仿照定理1、2的方法证得,此处不再赘述.
  由以上定理不难发现,陕西省2013年这道高考解析几何题,只是圆锥曲线一条普通性质下的特例而已.
  参考文献
  [1]易正红.两道高考试题的探源与推广.福建中学数学,2012(2):12-15[2]叶洪康.一道圆锥曲线习题的探究所得.福建中学数学,2009(5):21-22
  [3]陈重阳.由一道考题引出一类二次曲线的等角性质.中学教研(数学),2011(7):30-32
其他文献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一个核心内容,近年的高考试卷对解析问题的考查也表明了这一点.  分析高考试卷,可以发现,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中的相交弦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将从一般意义上解读相交弦问题的解题策略——“设而不解”,并借助若干高考试题予以进一步说明.  1.相交弦问题的“设而不解”
《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的地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日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本文就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作一点探讨.
《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课标课程强调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开展中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推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当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导数几何意义及其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常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试题新颖别致,不仅囊括了众多的数学知识,融入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解法多样,灵活多变,能有效地考
设等差数列
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8题第(Ⅲ)问是考生们、老师们反应最强烈、感受最深、争议最多的试题之一,争论的焦点是:该题运算量偏大,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而影响最后两题的解答的考生不在少数,本文现就该题的解法及背景源头作一简要探讨,并尝试进行一些推广,以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