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带石斑鱼甘露糖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斜带石斑鱼甘露糖受体(Epinephelus coioides mannose receptor,EcMR)在抗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V)感染中的免疫功能,实验成功克隆与表达了EcMR.结果显示,EcMR cDNA全长4793 bp,共编码1446个氨基酸.EcMR的蛋白结构域包括1个信号肽(signal peptide)、1个富含蓖麻类β型三叶草结构域(RICIN)、1个Ⅱ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FNⅡ)、8个串联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LECTs)以及1个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region).实时定量PCR(q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IF)分析结果显示,EcMR在斜带石斑鱼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顺序为鳃>头肾>脑>脾脏>肝脏>外周血>心脏>肌肉.在研究EcMR是否参与RGNNV入侵过程中时发现,RGNNV可以在GF-1细胞系中快速增殖,同时显著激活EcMR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GNNV对GF-1细胞系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双染色法检测了RGNNV感染GF-1细胞系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研究表明,RGNNV感染可以促进GF-1细胞系的凋亡,并且细胞凋亡率随着RGNNV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qRT-PCR和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GNNV的感染可以显著促进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酶活性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克隆了EcMR,并揭示了其在RGNNV入侵过程中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将为石斑鱼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香蕉是全球性的大宗经济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产量和品质不能满足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香蕉枯萎病是影响我国香蕉产能的主要因素。巴西蕉在我国曾广泛种植,但易感香蕉枯萎病,罕有宿根蕉园。宿根蕉园栽培模式在成本控制、产期调节、环境友好等方面有巨大优势。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H以及土壤菌群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本文以海南临高皇桐镇的17 a宿根巴西蕉园为样本,对该宿根蕉
为研究长蛸神经系统结构及神经调控机制,通过解剖学和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长蛸的脑部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以食道为参照,根据所处位置将脑分为3部分:食道上神经团、食道下神
在脊椎动物中存在着2种twist基因,即twist1和twist2,二者对骨骼的发育具有调控作用.为探究唇(?)twist1和twist2与肌间刺骨化的相关性,实验克隆得到了唇(?)twist1和twist2基因
为分析同义突变对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影响,实验应用定点突变、体外转录和过表达等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肌肉抑制素基因(Es-MSTN)中发现的5个SNP同义突变位点即SNP1(C/T)、SNP2(C/T)
根据2010—2017年莱州湾“伏休”结束前底拖网调查资料,通过轮廓系数法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放流回捕资料对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资源状况提出
为明确棘胸蛙脾脏的进化水平及血脾屏障的组成与功能,采用组织学与电镜技术,酸性α-乙酸萘酚酯酶、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染色,并结合活体注射台盼蓝染液对棘胸蛙脾脏进行了
为有效鉴定三棱碘泡虫的有效性,补充其生物学特征,实验利用现代粘孢子虫整合分类学方法,包括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宿主特征和寄生部位)及分子特征,对其进行重新描述,证实其分
为探究坛紫菜雌配子体单性生殖过程的细胞二倍化机制,实验基于坛紫菜雌性配子体的转录组信息,克隆和分析了坛紫菜的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PhMAD2)基因(Ph-mad2),同时对其在
为了探讨不同体质量中华倒刺鲃能量代谢和生长能力的差异,在25°C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体质量大小(10、20、40、100和180 g组)中华倒刺鲃的静止代谢率(RMR);经过为期28 d投喂养
中华鲟是处在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之间的中国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但在人工繁殖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疾病的危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为其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