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Smad4基因对人类胃癌细胞株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构建Smad4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mad4质粒,并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pcDNA3.1(-)-Smad4质粒和空载质粒pcDNA3.1(-)导入培养的Smad4基因表达缺失的胃癌MKN28细胞株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mad4基因的Smad4+-MKN28细胞和作为对照的Smad4--MKN28
【机 构】
: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Smad4基因对人类胃癌细胞株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构建Smad4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mad4质粒,并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pcDNA3.1(-)-Smad4质粒和空载质粒pcDNA3.1(-)导入培养的Smad4基因表达缺失的胃癌MKN28细胞株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mad4基因的Smad4+-MKN28细胞和作为对照的Smad4--MKN28 细胞.分别应用逆转录(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体外培养亲本细胞、Smad4+-MKN28 细胞和Smad4--MKN28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VEGF在稳定转染pcDNA3.1(-)-Smad4重组质粒的Smad4+-MKN28细胞(0.41±0.14)较亲本细胞(0.71±0.45)和转染空载质粒的Smad4--MKN28细胞(0.76±0.28)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TSP1的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为0.71±0.45、0.41±0.14和0.76±0.28,P值均<0.05),Western印迹结果示其编码蛋白也出现相应的变化.结论 恢复Smad4表达后此细胞株促进血管生成的基因表达下降,抑制血管生成的基因表达上调,提示Smad4基因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使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
其他文献
患者男,61岁,2006年6月因肛周疼痛流脓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肛瘘",行"肛瘘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中分化腺癌.患者当时拒绝进一步检查治疗,肛瘘切口术后5周愈合.2007年10月,因便血伴大便次数增多半年来我院.大便每天7~8次,呈糊状,有时伴少量鲜红血便;无里急后重.无肛周红肿流液.体检:肛门左前陈旧质软手术疤痕,直肠指检示:距肛6 cm内未及肿块,指套无染血。
患者男,73岁,2005年8月出现柏油样黑便或暗红色血便,伴头晕、乏力,无腹痛、呕血、发热、消瘦.当地医院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肠镜见结肠多发小息肉,予保护胃黏膜和结肠息肉摘除治疗后仍有黑便,粪隐血阳性.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每2~3个月1次。
一、诊断和分类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诊断至少应该满足以下3项中的2项:①上腹疼痛、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3倍以上;②X线断层成像(CT)或磁共振(MR)有急性胰腺炎的变化,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和(或)胰腺脓肿等改变;③器官功能衰竭。
目的 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生化特征和组织学变化,以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6月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的AILD患者共109例,其中AIH 27例、PBC 67例、PSC 4例、AIH-PSC重叠综合征1例和AIH-PBC重叠综合征10例,对患者的临
公元前后两个世纪,东方的大汉帝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双峰并立,二者对彼此的了解经由出使与贸易两条途径建构起最初的印象。其中,贸易的主体正是产自中国的特殊物品—丝绸。 丝绸和茶叶一样,都是属于中国的独特创造。中国的制丝史自新石器时期即已开始,先民经过不断尝试,很早就摸索出栽桑养蚕的经验,以及一套包含缫丝、织造、染色、印花、整理等工艺步骤在内的制丝流程。通过这一流程,即可从蚕茧中抽取素丝,制成细腻柔软、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血的病因并非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30%~40%为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EVB)[1],其中最常见的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源性溃疡[2],现将我院2003年2月-2008年7月收治的87例肝硬化NEVB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蛋白质家族(NOD)广泛存在于植物、线虫、脊椎动物和人类的细胞内,在遗传上高度保守.其中NOD2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已被认为是肠道上皮细胞的细菌识别感受分子.本实验旨在探讨NOD2蛋白在胃腺癌及其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比较手术与内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分为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组、胸/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安全性.结果 共有98例患者符合入选与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57例,胸/腹腔镜治疗24例,传统开胸手术治疗1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内镜治疗组1例(1.6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临床常用的抗炎、解热镇痛药[1].随着NSAlD的广泛应用,其胃肠道不良反应日渐突出.尤其是NSAID对肠道的损伤,常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病情.肠上皮的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是构成紧密连接(tight jutnction,TJ)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一旦发生变异、减少和缺失可引起肠上皮细胞间隙通透性增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