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接纳、主体赋权与需求驱动:青年认同式社区参与的实现路径r——以黄浦区青年社区口述史项目为例

来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社区参与不足是制约社区治理创新和治理效果的重大实践问题,构建青年社区认同机制是化解该问题的关键.青年群体的认同式社区参与在青年与社区的互动中形成,其实现路径包括角色接纳、主体赋权与需求驱动三个环节:角色接纳是对青年群体社区参与的情感激发;主体赋权是对青年群体社区参与的效能保障;需求驱动能够创新青年社区参与方式,调动青年社区参与积极性.认同式社区参与是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驱力,有助于实现青年群体从被动参与到自主参与的转变,达到青年与社区双向赋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66例)、中度组(85例)和重度组(38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Hcy等指标水平.对两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认知功能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与Hcy指
长期以来公共管理学遵循西方的传统,但在后疫情时代公共管理暴露出的逆全球化危机、价值危机、身份危机、能力危机及技术危机使得公共管理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需要被重新认识.中国公共管理在面对疫情时展现出了价值优势、制度优势、能力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治理优势,这表明中国公共管理必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之路.具体而言,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时,都需要将其放在批判的文火上烘烤,要在历史传承中寻求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支撑和文化基因,要从中国革命与改革的真实图景中构建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图景,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