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模式SWOT分析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文章简述了自助借还系统的发展概况,并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了自助借还服务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探讨了自助借还服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自助借还;RFID; SWOT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图书自助借还服务模式逐渐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得到广泛应用。2000年以来,我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陆续开始使用图书自助借还机。图书自助借还服务顺应了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一种读者需求驱动下的新型服务模式。借助SWOT分析法,本文对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模式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面对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多方面分析,有助于认清自身优劣势,从而扬长避短,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1 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发展概述
  所谓自助借还系统就是允许读者在图书馆内利用机器设备自行借阅或归还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而不需要经过馆员手工作业的一种自助式服务方式[1]。
  1.1 条码识别模式的自助借还系统
  传统的图书加工模式是在每本图书的第一页贴上条形码,并贴上可充消磁的磁条。基于“条码+磁条”的自助借还系统就是通过条码扫描枪逐本扫描图书上的条码,并进行相应的充消磁处理,完成图书借阅或归还。
  1.2 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系统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也称电子标签,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系统是在图书中加入RFID芯片,用来代替传统的“条码+磁条”。该系统利用RFID读写器读取图书中的RFID电子标签以识别图书信息,同时进行充消磁处理,从而完成图书借还操作。
  1.3 移動终端自助借还书APP
  随着网络技术向无线智能化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享用各种信息化服务。二维码、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图书馆与上述领域新技术的跨界融合成为可能。2011年,严巍等[2]提出基于3G手机的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通过条码和3G手机相结合实现图书自助借还。2013年,康思本[3]提出手机嵌入RFID芯片实现手机自助借还。2015年,姚舜[4]对微信借书系统作了相关设计研究。
  近年来,与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相关的移动应用程序(简称APP)研发也方兴未艾。2014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研发了自助借书APP,利用具备NFC模块的安卓手机(移动)设备读写RFID标签实现借还书操作,相当于微型自助借还书机[5]。2015年,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设计了专用APP自助借书客户端,通过读取图书RFID标签或图书条码实现自助借还[6]。201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与北京掌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书蜗APP,用户只需扫描书籍的条形码即可当场借书[7-8]。2017年,宁波大学“智慧图书馆”APP通过线上转借,实现用户之间预约、借还的自助服务[9]。
  2 自助借还服务模式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
  2.1.1 突破时空限制
  自助借还机或者移动端自助借还APP的使用,使借还书的过程变得更加快捷省时,缓解了以往借还书排队、手续繁琐等问题,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节假日前后、下课时间等原因造成的借还书高峰拥堵问题。自助借还服务使得24小时借还书成为现实,移动端自助借还APP更无须在指定地点操作,打破图书馆开放时间和空间地点的限制,可将图书馆的功能延伸至馆舍以外的区域。
  2.1.2 提升读者参与度
  自助借还服务模式鼓励读者主动地参与借还书的操作流程,读者可以自主安排借还书的时间,增强了自助意识,体验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乐趣;同时这种自助式服务使读者对馆员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无形中增强了读者对图书馆的黏性。
  2.1.3 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自助借还服务变相增加了图书馆借还书的服务时间,简化了图书馆借还流程;基于RFID的自助借还系统可一次性完成多本图书的借还操作;自助借还书APP相当于微型自助借还机,可随时随地操作;读者通过自助服务可以快速地接触到图书和信息,不需依赖图书管理员的帮助,就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借到最需要的图书;RFID技术、自助借还APP等新技术的引进还可带来人气的提升,增加进馆率。上述因素均可促进图书流通次数和借还速率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必将增加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2.1.4 推动馆员工作重心的转移
  自助借还服务模式告别了传统的手工借还,将大量的一线图书管理员从单调、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这部分图书馆员应及时转换角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更多更深层次的服务上,如咨询解答、资源介绍、阅读推广、学科知识服务等,既有利于馆员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又有利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2.2 劣势分析(W)
  2.2.1 投入成本高
  自助借还机、RFID读写器、RFID芯片及其配套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设备后续维护需要定期的运行成本,自助借还APP软件的研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保障自助借还服务正常运行势必增加图书馆的成本,资金压力使部分图书馆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业界的投资热情。
  2.2.2 存在安全漏洞   与人工干预为主的传统服务方式相比,自助借还系统采用人机对话,部分读者可能因不熟悉其功能而操作不当;图书条码磨损、磁条老化、条码或磁条粘贴位置不当,易导致系统无法扫描或读取图书信息;受制于自助设备的稳定性或网络条件等因素,偶尔会出现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等故障[10]。上述因素的存在均会导致系统拒借或漏还现象。另外,自助借还系统缺乏人为监管,不能识别持卡者身份,对冒用、盗用他人证件者无法甄别,易产生诚信危机,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麻烦。
  2.2.3 图书馆技术力量薄弱
  自助服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而现阶段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对较为薄弱,RFID芯片的标准化、移动终端程序的研发以及馆内系统设备升级改造等均涉及信息新技术的注入,对馆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2.3 发展的机遇(0)
  2.3.1 国家政策支持是服务模式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在全面建设智慧社会的大背景下,2017年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推广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可见图书馆的发展迎来新的政策机遇期。
  2.3.2 信息技术发展为服务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
  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经历了传统手工借还、自动化服务和现代智能化服务模式3个发展阶段。传统的方式遵循着“读者到馆,提供服务”这一思路,服务形态上始终围绕图书馆这一实体展开。而随着现代化的技术发展,信息资源存在形态以及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给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冲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机遇。
  2.4 面临的威胁(T)
  2.4.1 读者阅读习惯改变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阅读的普及,读者的阅读习惯随之悄然发生改变。受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推广冲击,国内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纸质书自助借还服务的应用效果。
  2.4.2 技术保障问题
  目前自助借还系统尚存在一些缺陷,如功能上的不稳定、RFID技术标准缺乏规范化、软件升级或设备更新造成接口不稳定等,自助服务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尚需相关领域的协同合作与技术融合。
  3 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目前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可以说是优势与劣势兼有、机遇与威胁并存。图书馆应主动顺应图书馆界的变革潮流,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化解威胁,着力实现自助服务模式的优化创新。
  3.1 把握机遇,大力推广自助服务模式
  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数字化校园等概念应运而生,无论是城市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其信息化程度均体现了一个城市或高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借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东风,大力推广用户自助服务模式。
  3.2 寻求合作,以新技术发展为依托
  目前自助借还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依靠图书馆或单一厂商的力量较难解决。图书馆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业厂商,加强自助设备、RFID技术、自助借还APP等相关研究,做好相应的标准化、软件开发工作。随着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如今困扰自助服务的技术问题有望在未来解决。
  3.3 拓宽图书馆自助服务领域
  图书馆的自助服务不应仅仅局限于自助借还,而应进一步拓展延伸,重塑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从服务内容上,自助服务可拓展到自助馆藏目录检索、自助预约与续借、自助复印打印、自助参考咨询、自助座位管理、门禁等各个方面[10]。从服务范围上,可将馆内自助服务延伸到馆外、远程自助服务。从服务资源上,除针对纸本文献的自助借还外,可将电子书、随书/随刊光盘、音视频等一并纳入自助服务系统,向多种资源的自助服务模式发展[11]。从服务方式上,可从固定式自助服务向移动与固定相结合的自助服务发展。
  3.4 加强图书馆员培训,更新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素质。为更好地开展自助借还服务,图书馆应加强馆员培训,倡导理念创新,使馆员及时更新观念,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同时,还应对馆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增强专业技术力量,建立具有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技术团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自助设备的引入已经成为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目前自助借还系統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图书馆的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应抓住机遇,积极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服务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焕忠.两种自助借还管理系统的应用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7(4):39-41.
  [2]严巍,徐宽,陈炎,等.基于3G手机的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J].图书馆学刊,2011(11):118-119.
  [3]康思本.非接触移动支付智能手机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3(6):39-43.
  [4]姚舜.图书馆微信借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建设,2015(2):84-87.
  [5]钱海钢.基于NFC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探索——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8):132-136.
  [6]江波.移动图书馆架构下RFID的应用创新——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RFID项目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5(4):106-109, 123.
  [7]吕路,王祥伟,关芳.图书馆020服务新平台——书蜗APP应用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20):32-35.
  [8]北京掌图科技有限公司.从心构建人与图书馆的新关系[EB/OL].[2018-03-16](2018-05-28).http://www.beijingzhangtu.com/worm.html.
  [9]豆洪青,刘柏嵩.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探索——以宁波大学“智慧图书馆” APP应用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3-58.
  [10]石慧.读者需求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9):156-156.
  [11]焦娜.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4(5):249,251.
其他文献
电力项目的线路施工架设处于自然环境中,常受到各类建筑物、交通线路等的阻碍,跨越阻碍物架线施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高速公路为电力线路施工中的常见阻碍物,传统线路跨越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也是如此。合理的使用信息化方式和技术对实施高校计算机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
利用网络直播设备圆刚GC550的采集功能,使用其支持的H.264编解码器,通过其高速USB3.0接口连接高能CPU的笔记本运算,实时快捷高效率地将视频节目打包合成为*.MP4流文件。H.264
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以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先导,新的科学观为社会变革与时代进步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思想认知、宽广视野和全新方法。在人的认识论、世界观中,对宇宙的体认、对人在宇宙中之位置的构想占有重要地位。  欧洲从古代到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基于亚里士多德·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这种学说的权威性使欧洲天文学界有过上千年的沉寂。但在欧洲中世纪的末期,终于出现了一位勇敢的天文学者,他从地球之外看宇宙,
每袋售价7美元的爆米花是否具有市场?答案是肯定的,否则就不会有戴勒-托马斯爆米花公司了。  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英格武德(Englewood)的戴勒-托马斯是一家专门经营爆米花的公司。公司的标志性产品——添加了巧克力、焦糖及其它口味的甜爆米花,在公司下属12家商店以每袋7美元(5盎司装)的价格出售。  戴勒-托马斯爆米花公司的三个创始人Warren Struhl、Richard Demb、Dale H
文章主要研究了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点、传统教学的不足以及改善目前教学缺点的信息化措施。以“电力拖动”这门课为基础,文章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和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最具发展潜力的人民币理财市场已成为银行间争夺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商
针对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中"当前"统计模型需要预先设置机动频率和加速度极限值,不合理的设置将造成目标跟踪误差加大的情况,首先对机动频率进行调整,提出了新的自适应卡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