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大海广阔无垠,因为它珍惜每一条小溪;树木苍翠挺拔,因为它珍惜每一缕阳光;群山连绵巍峨,因为它珍惜每一块砾石……珍惜会使生命精彩,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乐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会充实;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捕捉到身边的美。
  请你以“珍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解
  这篇作文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人们常说,只有成年了,才会懂得珍惜,只有到了老年,才有资格回忆。可是换一种思路会发现未必如此,如果我们现在就懂得了珍惜,学会了反思,那我们的生命将会多么辉煌!考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从真实生活出发,选取动人的生活场景,撷取生活的某一片段,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用文字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真正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的精气神儿。
  题目留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珍惜”意为珍重爱惜。可以是具体的物或人,也可以是珍惜某种感情。从内容上,考生既可以选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可以选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材料。
  真情是文章“神”之所系。要在作文中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就要求作者善于体验自身经历,找出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倾诉于笔下,这样做,才能将“珍惜”之情具体化、形象化。
  一篇文章有几个亮点后,自会令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亮点可以是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可以是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可以是深刻警策的议论,也可以是很有个性色彩的词汇等。可以在文中不同位置(标题、开头,结尾),尤其在感情表达的重要节点安排有亮点的语言,以显示作者的写作水平与文字功底。
  学生例文
  珍惜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三 甘人玮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悠闲地坐在写字台旁看书。突然,传来一阵阵密集、愤怒的拍打大门声和尖叫声。
  我想,大概是它来了。
  几天前我就预料到它会来的。现在它真的来了,我还是有点儿慌张。
  院子里,靠窗的最下面,常常堆些杂物,又脏又乱,但对流浪小动物来说恰好是一处遮风挡雨的港湾。于是有一只野猫理所当然地在这里安了家,并生下了四只嗷嗷待哺的小猫。妈妈总说院子里有股味道,刺耳的尖叫声也令人厌烦。她正打算清理掉这些“小畜生”,碰巧邻家小妹找妈妈要了两只回家养,可没几天就死了,另外两只也被扔进垃圾桶白生白灭。
  听了妈妈的这番叙述,我的内心有些颤抖,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夜里我忐忑不安、翻来覆去睡不着。
  现在,外面拍打大门的声音一阵紧似一阵,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大门前,刚想打开,但一个念头突然闪现,我赶忙停下来走到窗口向外张望:一只深色虎皮猫。我虽没戴眼镜却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矮小倔强的身影,它正用爪子拼命地敲打我家的大门。可它的爪子无论多么锋利,多么尖锐,也弄不坏坚实的防盗门。但它那深沉的母爱就像一把利剑刺穿大门,想必无法找到自己的儿女,它的心一定在流血吧。我的眼睛眨了眨,泪珠竟抑制不住打起转儿来。
  既然它已安了家,仅仅占用院墙一角,能否宽容大度地接纳它,或以恰当的正确方式处理呢?它们也是一条条小生命,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它们呢?
  作为人类,怀揣一颗爱心,珍惜世间万物,以从容的心境、豁达的胸怀感受大千世界,你是否会发现更为丰沛的美?
  我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值得珍惜,毫无疑问!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选材、真挚的感情和深沉的思考打动了我。
  院子里的野猫扰人清净,作为主人,捍卫一方净土也无可厚非。但母猫凝聚着强烈感情的敲门声触动了小作者,令人动容并引发思考。“它们也是一条条小生命,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它们呢?”这是小作者真诚的同理心!而“作为人类,怀揣一颗爱心,珍惜世间万物,以从容的心境、豁达的胸怀感受大千世界,你是否会发现更为丰沛的美”更是凝重的思考,让主题明晰有力。
  字里行间那种珍惜却又不能的无奈、无助,被小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是文章最可贵的地方。
  (吴怡)
  珍惜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九年级 窦善馨
  秋夜的月亮静坐在天边一隅,清凉的光芒带着丝丝寂寥。我推开那扇沉重古老的木门,望着熟悉的院子、黑瓦白墙、金色银杏树,我闭上了双眼。记忆仿佛回到了几年前,那瘦削的背影映入眼帘,醇厚的芝麻香飘至鼻尖。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自小我就贪吃,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准备各种零食。我最爱芝麻糖,每天放学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未进家门就闻到那无比浓郁的芝麻香。香气徘徊在鼻尖,弥漫在院子里,萦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伴着“飞流直下”的口水,我拿起新鲜出锅的芝麻糖就往嘴里塞,感受着香而不腻、甜而不黏、酥而不散的美味……
  夏夜,奶奶牵着我倚坐在银杏树下小憩,她摇着那把泛黄的蒲扇,眯着双眼,给我讲陈年往事。我靠在奶奶温暖的臂弯里,品尝着芝麻糖,享受着沁人心脾的香甜。看着我享受、满足的样子,她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眼神里满是温暖。初升的月亮像玉轮冰盘,不染纤尘。月光映在我们身上,望着奶奶的白发,少不更事的我问:“奶奶,人生究竟有多长?”
  奶奶的回答早已模糊不清,如今回答我的只有冰冷的墓碑。曾经宁静祥和、生机勃勃的小院,如今一片萧索。熟悉的老屋里再也没有了熟悉的人,银杏树下再也没有了讲故事的人,再也吃不到那醇香的芝麻糖……
  奶奶走的那天,我还在学校上课,居然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爸爸说奶奶走得很安详,只是不停地念叨我的名字…一
  岁月留痕,随时间而逝的是人,不逝的是情。岁月忽已暮,且行且珍惜。微风轻吟,银杏叶簌簌飘落,在为谁哭泣?恍惚间,我仿佛又闻到了那熟悉的芝麻香……
  教师点评
  文章线索明朗、生动紧凑、主题突出,紧紧围绕“珍惜”进行;边叙事边抒情,在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语言诗化、亲切、温馨、隽永、充满韵律之美,让人愿读、爱读,不忍释卷。
  (马红)
  珍惜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九年级 刘思羽
  孩童时,相识便珍惜。
  初夏,梧桐叶还嫩着,花儿露出一抹浅笑。清晨,迎着暖阳,揣着愉快的心情,你我相约去踏青。那时,我们虽未熟识但也不认生,一同踩着单车沿着青石板路飞快地骑行。悠悠的风中氤氲着野花的清香。我们骑得风驰电掣,路边的老婆婆忍不住叮嘱:“小姑娘家的收敛些,小心点儿。”我们嘴角上扬,偷偷一笑,尽情地放肆着。珍惜你,珍惜那段骑单车的时光。
  豆蔻时,相知便珍惜。
  眼见夏天度过大半,我们结伴去商场购物,为开学做准备。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商品和摩肩接踵的顾客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约定手拉手一起选购,可好奇心作祟,我很快将约定抛之脑后,不由自主地跟着人流越走越远。一阵风吹来,凉凉的,我才意识到我们早就走散了。我四处张望,不见你的身影。害怕、担忧、难过涌上心头。忽然,在人群中碰上你的眼睛,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珍惜你,珍惜那段你我相知的时光。
  如今已花样年华,相伴便珍惜。
  夏末,天气仍旧燥热,我静坐在梧桐树下看书,竟忘了时间,直到口干舌燥时才从书本中抬起头来。这时,你拿着两瓶饮料笑盈盈地朝我走来,随手递给我。喝一口,清凉的果汁沁人心脾,正如你我在一起的感觉。我笑着说:“谢谢你。”你调皮一笑,说只是恰好多买了一瓶,又碰巧我口渴。珍惜你,珍惜那份“巧合”的时光。
  落叶归根,落花归土,你在我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这段与你在一起的时光。
  教师点评
  此文以夏天为时间线索,以成长为情感线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岁月的珍惜与对生活的热爱。文章形散神聚,始终围绕“珍惜”展开,清逸婉丽。
  (張晓初)
其他文献
张香桐(1907—2007)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存实力,南京各大机关纷纷转移至西南地区。时年30岁的张香桐是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难当头,研究所面临随时被毁的危机,张香桐主动请缨护送珍贵图书和仪器奔赴安全地带。  从南京到桂林,一路上,张香桐和另外一名同事冒着枪林弹雨悉心保护着图书和仪器。到达广西境内时,两人决定在丹洲地区的一座江心小岛暂时
我的外公是个庄稼人,没什么文化,但不乏智慧。他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显得特别有学问。  外公喜欢打牌。一天,我和表哥到外公家玩,他和我们玩牌。第一圈由我和外公对阵表哥,可我的牌糟糕透了,外公的也好不了多少,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表哥发飙,我心里那个急啊。可不知怎么的,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外公像变戏法似的,竟转败为胜,将表哥打败了。  接着,几圈下来,无论对手的牌多顺多“正”,外公都能扭转乾坤打
1   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张岱,是个非常博学的人,天下掌故尽在其胸。比如,他在其《夜航船》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令人愤慨的事:“唐张籍性耽花卉,闻贵侯家有山茶一株,花大如盎,度不可得,以爱姬换之,人谓之‘花淫’。”唐代诗人张籍爱花成痴,竟然干出用自家美妾去换他人茶花的荒唐事。   其实,拿美人换东西的,在古代的文人中并非只有张籍一人,比张籍晚出生了270多年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干出过以宠妾换马
我们常吃的油一般分为四种:高油酸型、高亞油酸型、均衡型、饱和型,在营养上各有优势,烹饪中也各有所长。   1、高油酸型   代表:橄榄油、茶籽油   优点:橄榄油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橄榄油中还含有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和橄榄油十分类似,营养价值不分伯仲。不过,相比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缺
“小颖啊,快走快走,咱们去掰玉米啦!”“姐姐,快点儿啦,再不去就来不及了!”哥哥和弟弟拉着我飞快地往玉米地里跑。看着那一个个笑得露了金牙齿的老玉米,我的思绪飞向远方……  六年级的国庆假期,我跟爸妈回到老家。樸实的奶奶和纯真的哥哥乐呵呵地出来迎接我们。换了衣服,哥哥立刻拉着我和弟弟飞奔到田埂上。“嘘——别跟奶奶说!要知道咱来掰玉米,她铁定骂咱。都当心着点儿啊!”哥哥像将军一样“发号施令”,我和弟弟
我常常在路过田畈的时候,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正悄然远去的农具。那些曾经伴着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具,曾几何时,它们忙碌在田野上,活跃在稻场间,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拨响垄上的琴弦,为一方水土弹拨出激情的乐章。  轻抚弯腰的稻穗、饱满的豆荚、吐絮的棉桃,我知道它们的金黄、饱满与洁白,既凝结着农人辛勤的汗水,又与这些农具的付出密不可分。一把种子、一畦嫩绿的秧苗,那柄在岁月的缝隙间穿行的秧耙,是否已在
“书法”向来是风雅人士的叫法。我是俗人,所以只能叫“写字”,不叫“书法”。“隔行如隔山”,我这个门外汉现在就谈谈对书法的一点儿拙见。  一天收拾房间,从旮旯发现一张破纸,刚要将其扔进垃圾桶,家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它抢过去,横眉立目地对我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书法协会会长的大作,价值逾万!”说罢,如获至宝似的展开它,掸去灰尘。我凑过去瞅了一眼,不禁诧异:字有大有小,参差不齐;笔画有粗有细,粘
几个月前,我听说老家的太公养了十几只公鸡。这次暑假,我回老家住了三天,免不了和这些公鸡打交道。  太阳刚从山顶上探出头来,一抹红霞映在天空。一家人还在呼呼大睡,可那些公鸡却昂起头“喔喔”地叫了起来,叫得人心里发毛,睡意全无。我气急败坏,心想:这些死公鸡怎么五点就起来乱叫?害得我都没睡好觉。我穿好衣服,跑下楼,准备好好把这些不懂事的家伙痛骂一顿。  可我赶到楼下,惊异地发现公鸡不叫了,再一瞧,原来是
南浔不难寻。它坐落在太湖南岸的江浙交界地。  若称之为“江南小镇”,我眼前应该是一位姿态婉约的女子,撑一把油纸伞,在小巷的石板路上缓缓而行;若称之为“江南古镇”,这里应该就像一位迟暮老人,半躺在藤椅里,在石桥边享受阳光。余秋雨笔下的江南小镇是这样的:“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
不知何时,楼上搬来一位中年男子。我每次遇见他,他都板着脸,冷冷地瞥我一眼。他的身上好像裹了一层长满硬刺的壳,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他的样子总让我感到害怕,所以每次相遇,我总会加快脚步远离他。  一次,我去同学家玩,回家时很晚了。穿过一条小巷可以更快到家,不巧的是,小巷的路灯坏了,我小心翼翼地摸黑前行。稍有一点儿动静,我就提心吊胆地回头看。  “嗒嗒嗒……”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这么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