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1000万人的命运突围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安土重迁的东方古国,近1000万人在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誓言下,被赋能、赋权,搬出大山、融入时代,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这一次机会,还给世界的将是无数种可能。
  “我去哪一间?”
  站在三室新房中间,云南省会泽县大海乡二荒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正学双手捏着钥匙,不知所措。
  “全都是你的了。这道门进来,全部是你家的。”一旁的扶贫干部笑了。
  杨正学,这位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山里人愣了,半天没说话。
  这一天,杨正学盼了太久。不用再住在四处漏风的石头房,不用再冒着跌落风险、踩着羊肠小径回家,也终于能送娃娃去城里读书了。
  杨正学正在见证的,是被视为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发生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
  据国务院扶贫办消息,截至2020年7月31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
  这不仅是一场从困苦到宜居的地理位置的大迁徙,还是一场从落后到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迁徙,一场从闭塞到开放的思想观念的大迁徙,一场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方式的大迁徙。
  “搬”向小康
  山高、坡陡、谷深,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会泽县,到2017年底时,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0%以上。
  当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和河西)扶贫开发计划时,本着“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的方针,大部分人可通过“走水路”(搞灌溉农业)、“走旱路”(搞旱作农业)求得温饱。但仍有数百万人水旱路都走不通,只能另找出路——搬迁。
  搬迁移民这开先河之举,跳出了当地解决贫困问题的圈子,跳出了“年年扶年年贫,一年不扶又返贫”的窘况。
  此后,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中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措施,受到重视并逐步推广。
  2015年11月,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中央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作为新时期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决定用5年时间,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让这些贫困群众彻底摆脱地理的束缚。
  纵观人类历史上百万、千万级规模的移民潮,几乎无不与饥馑、战乱、贸易有关。而这次发生在中国最贫苦地区的浩荡迁徙,却是由执政者组织与支持,帮助贫困者“搬”向小康。
  “杨正学们”收拾行李,举家出山去搭乘的,是一趟叫做“时代”的列车。
  中外历史 空前未有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有一张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作战图。上面标注着红色三角,每个三角代表一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过万的特大型安置区。仅这样的三角,地图上就有70个。
  作为脱贫攻坚矛盾最集中、领域最综合、工作链条最长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是所有扶贫措施中难度最大的一项。
  2001年到2015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几年间,在贫困地区易地搬迁680多万人。
  而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是,5年搬迁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评价,中外历史,空前未有。
  这近1000万人,约占2015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三峡库区移民的7倍多。
  这近1000万人,居住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地方病严重或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
  不止如此。“易”和“异”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易地扶贫搬迁绝非人口从本地到异地的简单位移,而是一项社区再造和重建工程,更是一项人口分布、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重新调整与完善的系统工程。
  搬迁不是一搬了之。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瞄准小康“全链条”
  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方法来解决。
  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时提出的易地扶贫搬迁要解决的7个具体问题。
  各地用一场发展要素的大聚合作出回答。
  人往哪里搬?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选择安置区,注重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衔接,主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荒山和荒地。鼓励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搬迁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搬迁。为确保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不因建房举债、影响脱贫,严格执行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
  钱从哪里筹?易地扶贫搬迁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大幅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据测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直接投资6000多亿元,平均每位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政府投入的搬迁成本约为6万元。
  收入如何增?对农业安置的搬迁群众,采取“合作社 农户”和“订单农业”等新模式、新理念,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靠近工业园区、进城安置的搬迁群众,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助其就业。
  新村如何管?坚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安置点各项工作中。同时,合理设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管理服务单元。
  生態如何护?迁出区土地的综合利用紧紧围绕生态安全,对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严格退耕恢复生态,对原宅基地进行复垦复绿。
  重塑中国的一部乐章
  如果说一个人的搬迁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么,近1000万人的搬迁就是生产力的重塑,更是14亿人重塑自己生活交响曲中的一部动人乐章。
  迁徙不仅实现脱贫,也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将偏远地区群众搬迁到公共服务便捷的新型社区,提高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均等化。
  迁徙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口向社区和城镇集中,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助力扶贫提供了平台,粗放的耕作模式逐步转变为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产业向园区集中,产业规模效应、要素聚集效应、设施共享效应、服务放大效应被激发。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分析RS S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RSS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中应用的实现详细分析了基 于RSS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工作原理,最后,结合JSP和Oracle等技术,并详细论 述了系统实现的开发过程  〔关键词〕RSS技术;信息推送; 个性化服务;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8-0821(2009)08-0078-03 
油画《八七会议》。沈尧伊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会议,没有哪次会议召开时的环境像八七会议这样险恶,没有哪次会议的气氛像八七会议这么紧张。  在历史转折的危急关头,它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决定了党和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上,毛泽东提出的这一经典论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响亮口号。中国革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刚至,新冠肺炎疫情从湖北武汉迅速蔓延,波及全国。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纷纷驰援湖北,用生命和大爱写下了一个个与死神赛跑、同病魔较量的动人故事。  看了《党员文摘》3-4期合刊中记录的50个令人激动感奋的故事,我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合刊选取了50个战疫故
摘要:为了探寻对栽培稻安全的杂草稻防除技术,采用整株测定法研究了丙草胺对杂草稻的毒力及解草啶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药害的应用技术,并通过田间试验检验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丙草胺在450 g/hm2时,可显著抑制杂草稻和栽培稻的生长;采用30 mg/L解草啶浸种48 h,可显著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的药害,随着丙草胺施药量的增加,解草啶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田间试验结果说明:用30 mg/L解草啶浸种
现实中,一些贪官被查后都会为自己的腐败堕落找些客观理由,并对落到如今这不堪的地步怨天尤人、愤懑不平。此时,他们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怪罪于人:  ——怪举报他的人。很多贪官犯事后,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谁把自己告了,是谁这么“歹毒”,猜到谁就咬牙切齿,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有时他还会试探性地询问办案人员:“告我的是不是某某?”当被否认后,又直言相问:“是谁在整我?”  ——怪查处他的人。广东省国资委原主任刘
清晨起床、工作、早餐,工作、午饭、短暂午休,工作、晚餐、看新闻,工作、休息……生活如钟表般规律。半个多世纪以来,吕其明一直在坚持着同一件事情——音乐创作。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吕其明,先后为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十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从《红旗颂》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从《谁不说俺家乡好》(合作)到
开完会,刚回到办公室,手机“叮铃”一声,打开一看,原来是单位同事群里,有人发了一个失物招领启事。启事只有五个字:谁的一“辈”子?  谁的一“辈”子?有点懵,一时没反应过来。  接着,群里又发了一张图片:会议室的大圆桌上放着一只茶杯。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有人将一只杯子落在了会议室。  就是这样一条简简单单的失物招领启事,一下子让同事群炸了锅。有为热心同事点赞的,也有为这条颇有创意的招领启事点赞的,
近两年,各种五花八门的创业点子、路演活动、商业比赛纷至沓来,似乎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弥漫着创新和创业的气息。  随着时间沉淀,人们渐渐对创新内容褒贬不一。比如有人总结,我们的创新只能想出一些简单的商业模式,利用一个手机APP 软件,把几百个保姆、几千个医生、几万个司机利用起来,真正的突破性创新,还是太少。  在大洋彼岸的硅谷,目前仍然引领着全世界高科技发展之先,他们有哪些新颖的创新项目?  倚着飞机
自古以来,人们便崇尚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明清时期对任意浪费、糟蹋粮食的行为便多有惩治。  据《明代史话》载:明朝初期,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对于历代君主纵欲祸国的教训极其重视。朱元璋称帝以后,“宫室器用,一从朴素,饮食衣服,皆有常供,唯恐过奢,伤财害民”。他经常告诫大臣牢记张士诚(元末江浙义军领袖)因“口甘天下至味,犹未厌足”而败亡的事例,认为“奢侈乃丧家之源”,“节俭二字非徒治天下者当守,
今年3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其中提出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  通知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多地已出台文件,要求严控“一票否决”事项。  此次基层减负为何严控“一票否决”?记者在安徽、江苏等地采访了解到,有些地方滥用“一票否决”,设置数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