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对玉米杂交种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村用工成本的增加,减少玉米制种人工去雄用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特性进行玉米杂交制种,既可提高杂交种纯度,又能减少人工去雄用工,是玉米育种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以往研究表明,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性稳定,是利用雄性不育配制玉米杂交种的主要类型,但恢复系难选,导致三系配套的品种不多,生产中应用的面积有限。近年来,随着我国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关注的恐怕不止是它的形式,我想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效.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指出化学学习不只是对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这里,我对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要重视实验的过程,不要按部就班地做实验、记现象、背结论    以前的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里面的实验一般以验证性的实验为
由于受“生源”的限制,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解除后进生的情感障碍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只有师生感情融洽,在情感上能产生共振,思维上能引起共鸣,学生才会对我们所教的知识感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精通的目的全在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自然是责无旁贷的,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很多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逐步趋于成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学生能力的发
摘要 利用开鲁县1961—2017年的气温资料,分析近57年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开鲁县年以及季节的平均温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35 ℃/10 a,其中春季增温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43 ℃/10 a;利用M-K突变检验得到开鲁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前1961—1993年平均气温为6.2 ℃,突变后年平均气温为7.3 ℃,突变后比突变前气温上升了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性学习,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我们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学“盎”略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岸”口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使中学化学教学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将产生很大的分化,后进生增多、优生减少.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上进心减弱;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淡漠;不良风气的滋长影响更多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于转化学困生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志薄弱是学困生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和已有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时还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可能会说:学数学嘛,就是解题,题目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会越好.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对,但不完全对.我们不妨留心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或班级里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为什么成绩比自己好呢?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班级或学校的尖子,也请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能领先于其他同学呢?是自己题目做得多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英语、语文成绩很不错,数学题目做得也不算少
一、教师合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教师经常被形容为一个孤独的群体,虽然教师有许多同事,却没有可以进行工作上切磋的伙伴.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保密心理.有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成绩(学生的考试分数)能比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高一些,除常常给学生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外,还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用一些能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是他们“致胜”的法宝,当然不愿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