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工成本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并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有效措施的执行作保障。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只靠规模扩张求效益的做法不能适应现行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很多企业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且缺乏可操作性,使成本管理目标无法实现。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施工企业结合建筑本行业的特点,以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为对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所发生的各项收支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实现项目施工成本最优化目的的过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效益,而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效益的多少,因此,工程项目成本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工程项目成本按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划分,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成本控制需要,从成本发生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企业展现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施工成本管理认识上误区重重
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认识上一直都存在误区,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因此简单地将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或相关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却唯独没有成本管理责任。从企业的全面性上来说,每个部门工作都达到了最优,但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要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得到最大利润。这就需要工程項目各环节人员改变原来的认识,分工协作,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2、 缺少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缺少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是制约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激励机制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在的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前,由成立的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汇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没有很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有的项目经理则把成本管理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简单地交给财务人员,没有提到应有的认识高度。
3、 成本控制能力薄弱
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成本控制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材料采购环节执行合格的分供方评价制度不严,材质不符合工程要求;二是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限额领料制度落实不到位,材料消耗核算不准确;三是机械设备利用率低。
三、强化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制
在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准化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以约束各部门主体的行为。因此,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是目前建筑企业全过程管理工程施工的有效途径。在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模式下, 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通过明确界定各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同时赋予各个管理主体相应的权利,来激励其努力完成成本限额,最终实现总的控制目标。在权责统一的背景下,成本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从而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重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作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源头,只有加强对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才能真正完成成本限额,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作为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与有关设计单位的合作和联系,积极进行人员和技术的交流,督促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建设成本的节约。首先,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和监督,保证图纸的设计质量,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促使设计人员修正和完善设计工作。其次,可以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降低施工成本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再次,根据设计人员的工作,利用已掌握得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对施工成本进行初步概算,并制定合理的预算限额,从而明确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
3、强化对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首先要树立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意识,在关注施工成本管理的同时,还要对设计及竣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此同时,对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要遵循科学有效的原则,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在对施工成本管理的制度设计上,要严格按照规定遵守监理制度,落实责任,完善职责分工,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再次,在对月度施工进度的审核中,积极配合监理部门的工作,主动协助监理人员确认完成的工程量,接受外部的成本管理监督。建筑企业经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需要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由会计人员手工完成,因此要加快核算信息化建设,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细致、全面和有效,为建筑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
4、协调好建筑质量、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设质量,满足投资者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质量越高越好,当其超过合理水平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施工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 项目经理部必须找到一个质量与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尽量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力求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最小化建设成本,实现质量与成本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应该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将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一方面要防止停工、窝工、返工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按期完成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度缩短工期,以防施工费用的剧增。总之,项目经理部要妥善处理建筑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5、竣工结算阶段的施工成本管理
竣工结算阶段是成本管理的最后阶段,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对工程的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尽快与业主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业主,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
总之,施工成本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并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有效措施的执行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施工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尚庆峰.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 科技信息. 2008(27)
[2] 张佳音,张永光. 浅析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11)
[3] 李广志. 浅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J]. 科技经济市场. 2007(1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只靠规模扩张求效益的做法不能适应现行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很多企业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且缺乏可操作性,使成本管理目标无法实现。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施工企业结合建筑本行业的特点,以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为对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所发生的各项收支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实现项目施工成本最优化目的的过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效益,而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效益的多少,因此,工程项目成本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工程项目成本按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划分,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成本控制需要,从成本发生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企业展现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
1、施工成本管理认识上误区重重
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认识上一直都存在误区,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因此简单地将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或相关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却唯独没有成本管理责任。从企业的全面性上来说,每个部门工作都达到了最优,但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要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得到最大利润。这就需要工程項目各环节人员改变原来的认识,分工协作,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2、 缺少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缺少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是制约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激励机制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在的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前,由成立的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汇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没有很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有的项目经理则把成本管理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简单地交给财务人员,没有提到应有的认识高度。
3、 成本控制能力薄弱
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成本控制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材料采购环节执行合格的分供方评价制度不严,材质不符合工程要求;二是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限额领料制度落实不到位,材料消耗核算不准确;三是机械设备利用率低。
三、强化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制
在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准化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以约束各部门主体的行为。因此,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是目前建筑企业全过程管理工程施工的有效途径。在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模式下, 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通过明确界定各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同时赋予各个管理主体相应的权利,来激励其努力完成成本限额,最终实现总的控制目标。在权责统一的背景下,成本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从而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重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作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源头,只有加强对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才能真正完成成本限额,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作为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与有关设计单位的合作和联系,积极进行人员和技术的交流,督促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建设成本的节约。首先,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和监督,保证图纸的设计质量,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促使设计人员修正和完善设计工作。其次,可以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降低施工成本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再次,根据设计人员的工作,利用已掌握得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对施工成本进行初步概算,并制定合理的预算限额,从而明确施工成本管理的目标。
3、强化对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首先要树立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意识,在关注施工成本管理的同时,还要对设计及竣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此同时,对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要遵循科学有效的原则,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在对施工成本管理的制度设计上,要严格按照规定遵守监理制度,落实责任,完善职责分工,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再次,在对月度施工进度的审核中,积极配合监理部门的工作,主动协助监理人员确认完成的工程量,接受外部的成本管理监督。建筑企业经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需要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由会计人员手工完成,因此要加快核算信息化建设,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细致、全面和有效,为建筑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
4、协调好建筑质量、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设质量,满足投资者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质量越高越好,当其超过合理水平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施工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 项目经理部必须找到一个质量与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尽量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力求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最小化建设成本,实现质量与成本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应该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将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一方面要防止停工、窝工、返工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按期完成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度缩短工期,以防施工费用的剧增。总之,项目经理部要妥善处理建筑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5、竣工结算阶段的施工成本管理
竣工结算阶段是成本管理的最后阶段,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对工程的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尽快与业主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业主,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明确还款时间,尽可能将竣工结算成本降到最低。
总之,施工成本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并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有效措施的执行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施工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尚庆峰.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 科技信息. 2008(27)
[2] 张佳音,张永光. 浅析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11)
[3] 李广志. 浅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J]. 科技经济市场.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