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农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要求在适期播栽条件下,强调“壮秧、减苗、扩行、调肥、控水”这十字调控技术,以夺取水稻高产高效。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要求在适期播栽条件下,强调“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以提高茎蘖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产群体,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1 正确理解“十字调控技术”的主要内容极其相互关系
  “十字调控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壮秧是高产的基础,俗话说:“壮秧一半稻”。同时,只有壮秧才能扩行减苗,反之,秧苗不壮,扩行减苗就不能高产。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培育壮秧。扩行、减苗是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重要手段。行距不扩大,基本茎蘖苗过多,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发生病害和倒伏,难以取得高产。调肥、控水是在“壮秧、扩行、减苗”的基础上,通过施足基肥、减少分蘖肥,提早搁田,增加、壮大有效分蘖,控制高峰苗,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并增加穗粒肥施用量,使群体稳发稳长,达到最佳质量指标,从而提高成穗率,发挥大穗优势来增加每亩总粒数(总颖花量),实现高产更高产。
  2 培育壮秧
  目前,应用旱育秧是培育适龄壮秧的最有效的技术,旱育秧从“壮秧先壮根”的观念出发,从而抓住了壮秧最为根本和最为关键的指标。这里介绍两种先进实用的育秧方式。
  2.1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
  肥床旱育秧是在肥沃、深厚、疏松,呈“海绵”状的旱地苗床上,杜绝水层灌溉,采用适量浇水的方法,培育水稻秧苗的育秧方式。其技术关键是:1.肥床。苗床要进行严格培肥,达到肥、松、细、软、厚的标准,是实现旱育秧的基础和前提(实际生产中已越来越简化,要求降低);2.旱育。播后要严格控制水分,不缺水不浇,浇则浇透,是形成壮秧的途径和手段。
  2.2 塑盘旱育秧技术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由于其高产、稳产、省工、节本,尤其是对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其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的具体表现(1)高产、稳产:在淮安区产量水平一般在1100斤—1300斤之间,与手插秧基本持平,甚至略超。(2)节本:一是省插秧,一亩大田只需秧池15平方米,也就是说1分秧池可栽4亩大田,和常规水秧1分地只能栽5—6分大田及肥床旱育秧的1分地栽⒈5亩,相比省秧池显而易见。二是省种子,一般每大田可省种1-⒈5斤.(3)省工:一是秧田期省工,据资料显示,秧田期每亩大田可省0.81个工。二是移栽时省工,育出的秧苗可抛可摆,如果抛,据生产实际看一个中等熟练人一天可抛4-5亩,而一个很熟练人一天也很难栽到一亩地。三是劳动强度减轻,有人把抛秧苗比喻成“轻松愉快的劳动”,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形式。即使插、摆,运秧劳动强度也明显下降,效率也明显提高。
  3 扩行、减苗
  扩大行距可改善稻田中后期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加光合效率,有利于防止和减轻纹枯病发生,使基部拔长节间增粗变短,防止倒伏,同时,有利于抽穗后增加光合产物积累而提高产量。现在,大面积生产上行距普遍较小,纹枯病等病虫害较重,所以要大幅度扩大行距,缩小株距。扩大行距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产量水平以及栽培管理水平来确定。根据近几年实践:粳稻亩产550公斤,扩行到7.5寸,株距3.5寸,每亩2.3万穴,亩栽基本茎蘖苗9-10万苗;亩产600公斤,扩行到8-8.5寸,株距4-3.5寸,每亩1.9-2.1万穴,亩栽基本茎蘖苗8-9万苗;65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扩行到9寸,株距4-3.5寸,每亩1.7-1.9万穴,亩栽基本茎蘖苗7.5-8万。
  4 肥料运筹
  一般亩产600公斤水稻,大田施纯氮量在18-20公斤,磷肥(P205)5公斤,钾肥(K20)15公斤。具体施用技术为:
  4.1 基肥 亩施家杂肥30担,碳铵45-50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缺锌田基肥施硫酸锌1-1.5公斤。基施碳铵要犁后深施或旋耕入土,以防止挥发流失,提高利用率。不宜用大量碳铵作面肥,以免挥发流失和烧苗。
  4.2 分蘖肥 在移栽活棵后(栽后5-7天)亩施碳铵15公斤左右,作促蘖肥,以后再看苗亩施尿素5公斤捉黄塘促平衡,特别是迟熟中粳。目前楚州区水稻分蘖肥使用量普遍偏多,应改变这一做法。粘土地可将一部分分蘖肥放到基肥中使用,尤其是碳铵更应深施作基肥,比面施可提高化肥利用率一半以上。
  4.3 穗肥 增施穗粒肥,争取大穗粒多,是中后期田管夺取高产增产的关键一着。能否施用穗肥,施多少穗肥,应根据前期用肥情况和中期搁田后的苗情确定。
  从苗类上看,一是群体稳长型(一类苗田),表现为适期够苗,搁田后群体叶色自然褪淡,预计剑叶出生期开始封行,这类多为麦茬早发稳发田块,穗肥施用要促保兼顾,每次亩施尿素5-6公斤(大致分别在7月25日和8月10日)。二是群体不足型(三类苗田),表现为苗迟、预计迟封行或不封行,群体叶色较黄,这类多为麦茬迟栽晚发田或发生过僵苗的田块,穗肥施用要以促为主,兼顾保花,用肥量要足,7月25日前后施尿素7.5公斤促花,8月10日施5公斤左右保花。三是群体旺长型,表现为过早够苗,封行偏早,群体叶色深,高峰苗数往往超过预期亩穗数的1.5倍,原因是前期肥多或搁田不及时,一般不宜施穗肥,可补施尿素3-4公斤/亩作粒肥。
  从叶色上看,一般掌握叶色不褪淡不急于施穗肥。具体标准:一是倒4叶深于倒3叶,暂不施、推迟施;二是倒4叶接近倒3叶,将要落黄,可以施,适量施;三是倒4叶淡于倒3叶,已褪淡黄,要及时重施。
  5 水浆管理
  5.1 前期浇灌 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返青后浅水勤灌促蘖,间隙脱水,露田增氧,促使发根,促使土壤秸杆等有机物分解。但不能脱水搁板。
  5.2 中期控水 中期控水主要是脱水搁田,在有效分蘖末期至拔节前期进行。应掌握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在群体质量栽培中,掌握适宜的搁田时间,可用田间数苗法,及待发足达穗数苗的80%时就开始脱水搁田,这样才能及早控制群体高峰苗数在适宜的范围内,控制过多的无效分蘖苗,提高成穗率,使中后期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能得到改善,不仅可防病、防倒,而且使植株挺拔健壮,根系发达,稻株体内含糖量高,叶色正常褪淡,为重施穗粒肥创造前提条件。
  5.3 长穗期至抽穗期 水层间隙灌溉。特别是孕穗后期到抽穗扬花期要保持浅水层,以保抽穗整齐和安全受精结实。
  5.4 灌浆结实期 用浅水、湿润交替灌溉。收割前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若在收割前15-20天断水,将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一般减产3-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本文在新栽植树木技术上提出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植树季节、优质的苗木,其次在树木栽植时要注意相关的技术措施,严格栽后管理,以保证新栽苗木的成活率。  关键词:树木栽植;苗木选择;栽后管护  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头等大事,起着关键的作用。春季是大地复苏、万始更新的季节,也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间。怎样栽植好树木,确保树木成活,根据以往造
回顾2015年,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国内机器人产业实现了稳定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勾勒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发展蓝图,将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十大
摘要:本文立足生产实践,围绕如何提高龙眼品质、产量和效益,改善品种结构,总结出可操作性强的龙眼更新改良及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关键词:龙眼;更新改良;栽培管理  龙眼是泉州名优的传统特产,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产品即可鲜食、焙干品,又可浸酒、冲泡饮用等用途,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龙眼质量要求、种类选择、供应期拉长提出更高目标。南安市素称“中国龙眼之乡”,龙眼生产面积大,但品种结构不
目的:分析采用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确诊患者43例,再
目的:讨论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2013年所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明确诊断后,积极给予药物,康复等治疗的未留下后遗症的38例,后遗
摘要:本文根据七叶树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等特点,对其繁殖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系统阐述了七叶树的观赏价值、经济及其他用途。  关键词:七叶树;栽培管理;园林应用  七叶树(学名:Aesculus chinensis)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该属约30种植物,产北美、东南亚及欧洲东南部,中国约产10中,引入栽培2种。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
目的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I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干扰素(IFN-γ)对I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8只病兔肝脏,作常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对A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