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部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中国优秀专业技艺人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第十届政协特邀委员、四川省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荣誉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皇汉绣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唯一蜀绣技艺传承人,作品连续四届应邀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
  潜心专研蜀绣技艺四十余年,基本功扎实,用色明快鲜亮,线条严谨流畅,主题鲜明,敢于创新,不拘于泥古,将现代绘画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有机地融入蜀绣艺术。擅长锦纹绣、异色、异形、异针法绣。其刺绣精品百余件,所绣精品多次在国外展出并获大奖,成绩卓著。一直潜心致力于蜀绣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多次代表蜀绣艺人赴国内外表演传播蜀绣技艺,为宣传蜀绣、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合作发展、文化艺术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2020年7月12日上午10时,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20年第7期(总第31期)民间文艺专场在成都蜀绣博物馆举行,此次讲坛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文化部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中国优秀专业技艺人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第十届政协特邀委员、四川省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荣誉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皇汉绣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唯一蜀绣技艺传承人杨德全老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蜀绣的传承与创新”的讲座!
  此次讲坛,有很多慕名而来的蜀绣爱好者前来现场聆听杨德全老师讲蜀绣。杨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与蜀绣的因缘际会,以及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事蜀绣几十载的心得体会。讲坛伊始,杨老师讲到此次讲坛主题为“分享、传承、学习、创新”。她說到自己对于蜀绣的初次印象是来源于儿时看到隔壁邻居家的蜀绣,被蜀绣所描绘出的栩栩如生的画面和秀美的图案所深深吸引,从而下定决心要学习蜀绣。
  “择一事,终一生。”杨老师告诉大家,如果自己喜欢一个领域,如果确定了,就要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走下去。她认为,当代的年轻人缺少他们那个年代的一股“吃苦”的劲,总是半途而废,这样是做不好也做不成事情的。只有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刻苦钻研的同时享受着它给自己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喜悦,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分享完自己对于蜀绣多年来的感悟,杨老师还给现场的观众进行了提问的互动环节。针对“如何将自己的蜀绣作品做到大胆突破创新,进行中西方有力的碰撞”的问题,杨德全老师认为,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打开才可以做到。“匠人与大师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有着数十年苦砺的精湛技艺,但匠人更多的是一丝不苟、照本宣科,而大师勇于创新,将自己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融入进自己的的作品中。”针对“外行如何鉴赏蜀绣作品”的问题,杨德全老师谈到:“我们可以从设计、画面布局、结构去分析。真正好的作品,作者是有着前瞻性的,他们在创作这件作品之前会大量构思整幅作品的结构和布局,从这些就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提炼与感悟,自然也能判断出作品的优劣。”而后,杨老师还对其他观众的问题也一一进行了答复,并为大家挑选了几幅典型作品耐心讲解。
  讲坛全程,杨德全老师与观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杨老师风趣的讲解方式将大家带入了蜀绣神奇的世界里。讲坛最后,《现代艺术》总编辑蒲秀政代表杂志社向杨老师赠送了《2019年度百家“推优工程”》特辑,杨老师还与现场部分观众进行了合影留念。
其他文献
张雁《德如·文比》楷书 180cm×100cm 2019年  张 雁  1977年生于山東齐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院特聘教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当代油画院书法篆刻院专职书法家。
暑假里,爸爸开着车带着全家人去青岛游玩。看到海边有人在捉小螃蟹,我也跃跃欲试。说干就干,岩石高低不平,行走非常艰难。我们如履薄冰,一边走一边找。突然,爸爸发现在小水塘里有一只会走路的小海螺。我凑过去一看,呀!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寄居蟹。我连忙拿起网兜在一边候着,爸爸在另一边用网兜趕。寄居蟹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爬到我的网兜里。我赶紧把网兜往上一提,哈哈,寄居蟹被我捉住了。我把它放进水桶里,装上水,寄居蟹
成都画院现有藏品1717件,其中国画作品1449件、油画作品1 82件、版画作品49件、多媒体作品32件、其他类别作品5件,市值过亿元。  建院伊始,典藏工作就是成都画院的核心工作之一,见证着画院40年的发展历程。除征集购买、接受捐赠等传统形式的人藏途径,成都画院结合自身特色,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画家管理办法,由画院专职画家、画师、特聘画家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职务创作作品用以充实馆藏,从
易柯  YI KE  中共党员,四川宜宾人,1953年8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代表作品有琵琶协奏曲《满江红》;笛子与乐队《阿诗玛叙事诗》;曲笛协奏曲《路南调》;二胡与琵琶乐队《读“长恨歌”感怀》等。曾任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2002年8月任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2
实验戏剧《断章》(潘乃奇编剧、任明炀导演),是一部将西方表现戏剧手法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创新作品。该剧受我国著名诗人卞之琳名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启发,化用诗作内涵一一“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孙玉石语),体现为古今两对夫妻的哲理故事,极富创造性地将川剧与话剧有机结合,打开了传统戏曲表
这件《瑞鹄祥云》创作于1984年,是朱佩君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工笔细腻、设色浓烈,透露出强烈的中国气象,现在也被作为“中国梦”的典型形象广泛传播。  朱佩君(192 0-1995)  1920年生于四川成都。1980-1986年任成都画院副院长,1987 -199 3年任成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联顾问、成都市文联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蜀蓉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从事摄影三十余载,擅长自然地理摄影。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认定的“杰出摄影家”称号,佳能年度十佳专业摄影师;曾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3《美丽瞬间》栏目专题采访,录制有中央电視台CCTV-纪录频道专题纪录片《疯狂摄影师》之《飞跃死亡之湖》;出版有《天鹅诗篇》《随影而行》等摄影作品集。  推荐理由  2016年9月, 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
翰墨潾崖
期刊
主管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云  LIYUN  《龙泉山》执行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重点项目签约作家。2020年主笔<龙泉驿十大历史名人》-书并出版發行。  寄语  我们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海域和领空,无不抒写着56个民族的华彩诗章。每一个中国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建党10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劳动创造的结晶,奋进新时代开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