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结硕果 春华秋实谱新篇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崇敏,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民商法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百名专家之一、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海南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
  王教授完成著作、教材1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3篇;承担省部级课题14项,已结10项;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获得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海南省普法先进个人”“海南大学优秀班主任”“海南大学最受欢迎教师”等称号。
  
  一、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王教授从教21年,无怨无悔地将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治学严谨、成果颇丰、令人钦佩,在生活中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优秀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总是尽量给学生创造成才的机会和条件,悉心指导他们。面对彷徨迷茫的学生,他耐心开导、鼓励;面对困难的学生,他鼎力相助。2009年,当他得知邓燕同学患白血病无钱治疗,一次性捐助了五千元。他和学生建立了浓厚的友谊。长期以来,王教授教书育人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同行及学生的充分肯定,他带的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后,大多数都成了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及其他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企业和公司的骨干。每年由他亲自指导的民商法研究生、法律硕士和法学本科学生撰写的多篇论文都被评为优秀论文,或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二、坚持教学改革,编著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王教授担任了法学本科5门专业基础课和4门研究生课的讲授,他将案例教学、观摩教学、模拟审判、法律诊所等多种教学环节融入教学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主持编写了在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物权法》《知识产权法学》《物权法》《合同法通论》等教材,多次自编课堂讨论案例,制作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并不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秀,得到所授班级和教师的普遍肯定,任现职以来22次教学评估均为优秀。讲授的“物权法”于2008年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并于2009年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其组建的民法学教学团队在2009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1995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1997年被聘为学业优秀导师;1999年、2000年、2005年均被评为“最受欢迎教师”;2007年被评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指导老师;因教书育人成绩突出,2009年被评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每年教学工作量在360课时以上,近三年教学工作量达700课时,2008年~2009年教学课时超过1000课时,年终考核为优秀。
  
  三、事业心强,治学严谨,科研成绩突出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王教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为本科学生主讲民法物权法等课程。2002年担任硕士生导师后,在承担民商法、诉讼法、经济法法律硕士研究生讲课任务外,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学生上课。他上课风趣幽默、语言生动,能把实际中的案例和书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因此深受学生欢迎。此外,他还长期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实习,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以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教育的形式开展实践能力教学。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王教授长期坚持科研工作,不断探索法学教育的目标、价值、模式、方法等,承担并完成了“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法科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法学案例教学研究”等重大教学研究课题,其成果得到认可与应用,产生了突出的教学效果。王崇敏教授在法学,尤其是民商法学科方面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民商法学科发展前沿状况和最新的发展动态、趋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通过科研工作为教学服务。王教授完成著作、教材1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3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14项,已结10项;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研究报告奖1次;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海南大学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5年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9年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四、投身海南经济特区立法研究和法律宣传普及,服务社会
  
  王教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参加海南省人大及政府的立法活动,深入调研,为立法提供高水平的立法建议,主笔起草了《海南特区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法律文件;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全体常委讲授“物权制度和物权立法”;在《大特区讲坛》讲授“和谐特区与法治”;应海口市、五指山市、海南钢铁公司、粤海铁路公司等政府机关、团体和大型国有企业的邀请,为干部职工进行二十余场法律培训;多次参加公、检、法、政府机关主办的重大疑难案件的论证会议,为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多次接受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新闻媒体采访,评说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以渊博的知识、实干的精神,赢得了各界的广泛赞誉。2008年被评为海南省五五普法先进个人。
  此外,王崇敏教授还担任着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一职,他和法学院班子以人为本、科学谋划、落实发展,不断推进法学教育迈向新台阶,使海南省法学教育优势和特色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水平、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海南大学法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的有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所建设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精品课程3门;成为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获准上报教育部;获得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称号1项。2009年,法学院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在2008年一年内,科研方面获得省部级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逾百万,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15部,为海南经济特区立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0余份,此外,还和法律出版社签订出版特区法制研究成果专著教材15部。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王崇敏教授和法学院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深入调研、积极探索,突出个性化人才培养,举办文科实验班、法律经济实验班,开设冬季学期,采用“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街头演讲”方式训练和测试口头表达能力;采取“法律诊所”“分层次案例教学”“观摩审判和模拟审判、专业实习”等措施和手段,培养法律职业者;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他培养人才的理念、模式、手段和措施,特色鲜明,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法学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正如2006级3班罗勇同学所说:“法学院在培养学生方面措施多样,方法新颖,针对性强,给了我们太多的精彩,学生也乐意和老师进行互动,我为是海大法律人而自豪!”学院高度重视和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支持学生的自我管理,法学院社团活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法学院青年法学社成绩突出,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2004级1班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人次获“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多人次获“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等,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达报考人数的76%、50%、80%,往届毕业生就业率100%。《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高度评价了海南大学法学院学生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从1988年海南省建省开始,经过21年的风风雨雨,王崇敏教授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海南大学,奉献给了海南的高等教育事业。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他的学生,如今他已是桃李满天下。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使他在法学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海南大学宣传部供稿)
其他文献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他们的认知特点。因此, 我认为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首先都应该以儿童认知规律为依托;如果学校的教学不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那么这种教育就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是成年人的一些经验而已,这种教学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遵循儿童认知规律,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感知和理解,建构起自己头脑中这个世界的表象,促进孩子真正得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然而这种理性认
摘要:当代一些著名学者对宗炳思想学派归属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借题发挥,结合时代背景,将宗炳和他的《画山水序》的基本思想,放在其所处时代整个社会文化思潮的大系统之中,通过那个时代的普遍性从已知推出未知,探索宗炳个人思想的特殊性,弄清宗炳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挖掘出其思想的内在意蕴的依据。  关键词:宗炳;《画山水序》;儒、道;佛融合    当代著名学者就宗炳《画山水序》思想的学派属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有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又要靠政府部门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更要靠学校自身的努力去实现。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以下简称为“我校”)是在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于2001年8月,由社会力量创建的一所民办中学。学校的发展总目标是建设一所现代化的、特色化的示范性达标学校。如何按照教育本身的规律,发挥教育自身的潜能,寻找到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特色化
在校园这片净土上,我已连续承担班主任工作十五载,用爱心和汗水浇灌着一届又一届的同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儿女。我用真爱去塑造学生;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用榜样去激励学生;用魅力去熏陶学生。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十五年里,我认真总结了自己开展教学和管理学生工作的几点基本方法,以期这几点工作方法,能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为同行们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摘要:POP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作为一种宣传产品,POP广告在市场竞争中有着独有的优势,它能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使人产生购买欲望,给商家带来无限商机。本文针对POP广告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简单论述。  关键词:POP广告;市场竞争; 购买点; 消费心理    POP广告起源于美国的超级市场和小型商店里的店面广告。美国在1939年成立了POP广告协会后,POP广告的形式得以正式发展。20世纪3
摘 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党建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以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学校要做好结合文章,才能真正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党建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5 文章編号:1674-120X(2019)13-0033-02  加
编者按:一所好的大学,像一个运行得好的社会一样,必定如哲人斯宾诺莎所言,少不了思想自由的基因。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就是这样一所拥有自由思想的大学。独立学院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高等教育模式赋予了它全新的体制和机制;浩瀚无垠的南海赋予了它“浪遏飞舟”的激情和梦想。  四年多的办学时间,相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是短暂的,但短暂的四年多时间里,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外延而内涵,聚焦着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目光。
平时,几个语文老师在一块谈论自己工作上的苦恼,无非就是批改作文,对堆积如山的作文本感到头疼;学生学语文,感到最头疼的也是写作文。这样的情况若不解决,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厌恶的情绪,影响作文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老师常常费尽心思,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观察等,可是收效甚微,学生依然不领情。其实,本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能使老师、学生在作文中
摘要:《死神与少女》是奥地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于1817年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在音乐史上赫赫有名、舞台上长盛不衰的艺术精品不论是其自身的历史地位,还是对于了解舒伯特乃至浪漫主义早期德奥艺术歌曲风格以及对于声乐教学的训练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简单回顾,以《死神与少女》为分析对象,以艺术歌曲中的“音乐形象”为切入点,总结出关于如何通过实际音乐作品理解和塑造音乐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一直按照同一种方式来思考,理解,记忆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强调一定的思维定势,概括出阶段特征与人物特征,较快速地作出判断,提高解题速度。但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解题中的许多失误,往往是由不良的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定势与高考的灵活是一对矛盾。不良的思维定势其实已经形成了历史偏见,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