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来源 :新长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描绘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会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一、充分认识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创新的高度战略定位,说明了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们将更加重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加需要依靠创新提供发展动力,最终实现更大发展。
  创新凸显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要位置。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引领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要解决的是增强发展动力和转变发展模式的问题。无论是增强发展动力、占领发展制高点,还是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新发展模式,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驱动。
  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有本质的不同,就是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化为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科技创新,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统筹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的战略应对和化危为机、主动求变的重大举措。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只有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未来,才能屹立不倒和挺立潮头。
  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势必关系到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关系到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以信息、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着以绿色和智能等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的变革,重塑全球竞争版图。但是,由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对国外的依赖对我国产业升级与产业安全都构成较大的制约,“缺芯少核”是我国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2019年,我国仅芯片进口就花费3100多亿美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依靠自主创新才能走向未来,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创新的主动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和讨不来的,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才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深远作用,深刻认识到加快科技创新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二是把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继续提升创新型企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作用,让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四是改善科技创新的生态,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环境和做好相关服务。五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解决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的有机衔接问题,打通产学研创新链和价值链。六是整合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及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等,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及综合国力的关键性力量。
  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所以,要将真正的创新人才选出来、用起来,还要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研发人才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研发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科学前沿领域高水平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二是科研机构选人用人的自主权不够,“以人为本”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尚待完善;三是研发人才投入整体存在不足,且在行业、领域及区域间的配置还不均衡;四是研发人才流动渠道还不够畅通,在产学研之间的流动还存在制度性障碍;五是有利于研发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建设尚待加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和進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为此,提出了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人才强国”。所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一是要树立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既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又要敞开大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要积极探索选人用人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三是要进一步营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雷   博
其他文献
针对某型发动机燃油增压泵机械密封组件石墨环断裂以及增压泵漏油口"冒白烟故障",进行故障排查、原因分析和试验验证,发现石墨环断裂的根本原因是滑油管路三通管接头节流嘴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重大问题,对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總书记的话语饱含深情、意蕴深远,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展现了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和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的庄重承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
榆樹市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载体、突出重点任务,使党课内容更贴近基层实际,更入脑入心,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党课活动融入日常、做到经常。  用好红色资源,用“党课”传承红色基因血脉。依托本地特色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现场教学、情境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在榆树市土桥镇小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探寻小乡印记、追忆典型风采,深刻领悟并充分挖掘“小乡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
公主嶺市严把党员入口关,出台《公主岭市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办法(试行)》,让培养过程与制度紧密融合、相互促进,净化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明确标准+细化职责,提高规范性。着眼解决以往党支部和培养联系人发展党员粗线条、大框框,日常教育培养职责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党支部、培养联系人具体职责及工作步骤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培养成效更有广度、更加深入。结合《发展党员细则》及工作需要,为改善发展党员年龄结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