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暑要当心“阴暑”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暑”是指在夏季感受暑邪而发生的病症,现代医学认为是人体对热的排散功能降低所致。“中暑”表现为突然晕倒、身热、恶心、呕吐、烦躁、大汗(或无汗)、面色苍白,重者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应很快将患者转移至凉爽通风处,喂服清暑解热药,补充水分,配合针灸、刮痧等疗法,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逐渐恢复正常。
  而对于“阴暑”,祖国医学是这样论述的:“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夏季人们往往贪凉、露宿太过或者久卧空调房间,或用凉水冲澡;年轻人则自恃身体结实,大量进食冰啤酒、冰汽水、冰西瓜;更有怕热者,干脆在室外铺上凉席睡一觉。因而出现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渴咽干、四肢酸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谓的“阴暑证”。
  中医认为,“阴暑”的发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中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剧。“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缠绵,服用解热镇痛的西药常常无效,或汗出而热不退。而中医的优势在于辨别其暑热、暑湿、寒湿、湿热的不同情况,以分消、清化、清利、宣通等办法综合调理。
  夏季人们对“中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慢性病体弱者,更容易患病。所以,夏季不可因避热而过于贪凉,以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晚间乘凉不要过久,一般在午夜12点之前必须返回室内;家在河畔、湖边等处的老年人,不宜长时间傍水纳凉,以免入夜湿气蒸腾侵入人体致病;夏夜不可露宿室外,更忌席地而坐或卧;外出乘凉时不可贪凉太过,或久卧空调房间饮用生冷瓜果、甜腻之品无度,以免暑湿伤人正气而致病。
  一旦患了“阴暑”,症状较轻者可酌情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胶囊,以化湿祛暑、散寒止泻,症状偏重者要及时就诊。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是,阴暑并不等同于“感冒”,是因体内暑热、暑湿、寒湿、湿热未能得以清理的缘故,服用解热镇痛药、抗炎药均无效。
其他文献
噪声损伤听力,造成耳聋,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随着环境医学对噪声危害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它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认为,读书是延缓衰老,特别是延缓脑衰老的好办法.但不能光读那些浅显易懂的书,还应该多读一些需要动脑筋的书.可惜现在许多老人沉湎于电视而远离书本.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每年有高达数十亿的人次发生食源性疾病!这个数据的可怕不仅在于它的数量,更在于,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渗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把这个枯燥的数字折换成实际的故事,那么,喷洒农药敌敌畏的蔬菜,使用化工染料的酱菜,含激素或瘦肉精的肉类,使用陈旧霉变馅料的月饼……这些会不会使你感到茫然:    生活实例一:2005年2月18日,一种叫做“苏丹红”的添加剂引起了全球关注。
正Ecobuild英国伦敦节能环保与生态建筑展是全球最大的节能环保与生态建筑行业展览盛会,展出面积超过60000m2,吸引着欧洲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建筑技术、绿色建材产品和新能源行
肿瘤不只是生物学上的异常,它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遗传、原生理始基、器官缺陷、个性、情感、生活方式、社会事件、习俗等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故我们在<心身医学>专著中,称恶
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文胸随好莱坞电影传到了中国。曾几何时,上海的小姐们跃跃欲试,自此文胸在中国各阶层的女性中流行开来。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你是娇柔、纯真、简约还是妩媚、奔放、性感,文胸总嵌着女人盈盈的心事,女人总是离不开文胸贴身的关怀。文胸是女性健康与美丽的守护天使,是支撑和保护乳房的女性内衣。当我们用浓墨重新描绘文胸美的同时,也隐隐对佩戴文胸的女人们寄托缕缕忧思。  ——欲作一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