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育在小学学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将逐渐形成严密与逻辑的思维能力。将“主体性”教育理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即体现为: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来完成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因此,以“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为题,其目的就在于:对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一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教育在小学学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形成严密与逻辑的思维能力。该思维能力的形成,则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领域推广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学学科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中,“主体性”教育理念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将该理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即体现为: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来完成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所谓“自主探究能力”可以理解为:是指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以“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为题,其目的就在于:对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一定有益的探索。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早在10年前,我国就已做出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反馈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不明显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即:升学压力所形成的外部因素,以及传统教学习惯所产生的内部因素,仍然影响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教学反馈,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应试为导向
以应试为导向主要是迫于目前的升学压力,基于这种导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表现为:过于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运用题海战术来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具有功利性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得最终只以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惟一指标。因此,学生就形成一种怪现象:高分低能。尽管,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进行了有效训练,结果却无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似乎根本就没有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传统教学习惯使然
小学数学的教材版本在相当时间内是不会变更的,这既方便了教师的备课,也促进了他们对教材内涵的不断理解。然而,在提供上述优越性的同时,也客观形成了许多负面的传统习惯因素。如,课程设计的固化、例题选取的老化等现象。这就在教学信息传递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在教学环节上受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显得过于程式化。其结果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环境的营造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可知:在应试为导向的教学大环境中,一切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功利性教育氛围,难以使学生形成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正如上文所述,关乎教师的教学效果仍以学生的测试成绩为主,也促使教师无心培养学生的该项能力,从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自然存在刚性。如何为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营造一种合理的教学环境,则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引入“赏识教育”方法来实现环境的营造。
赏识教育方法,根源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主体性”教育理念。正如上文所述,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教师通过引导与协调来控制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本质就在于,引致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一)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
赏识教育强调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出一种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这3个方面:(1)承认小学生在对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存在差异性;(2)注重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引导与鼓励;(3)激励小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并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二)尊重、激励、宽容的教育手段
尊重体现为:承认学生的能力将在不同方面展现,以一种包涵的教育心态来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激励将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从为考试、升学而学数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上来。宽容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特征,区别于功利性教育的方面就在于: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错,不以嘲讽或漠视的态度对待他们。
三、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上文已经引入赏识教育方法,并给出了赏识教育方法的体系。因此,这里在构建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时,也自然在赏识教育体系框架内来完成。受小学教育特征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时,主要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实现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尊重、激励、宽容教育手段的实施,并最终满足上述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对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考验。
(一)非功利化教学氛围的营造
以“圆柱体积”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引入该内容时,应对小学生强调:学会求得圆柱的体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很有帮助的。如,可以帮助我们制作特定容积的纸制水杯。通过这段引语就使课堂气氛宽松下来,避免了应试教育导向所带来的紧张感。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习的圆面积求解公式。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先自主运用已知的圆面积计算公式,来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此时可以应用简单的教具,如:备课本,使之卷曲成一个圆柱状,给学生进行形象提示。最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标准表达式。
(二)尊重、激励、宽容教育手段的实施
以上三个环节教育手段的实施,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上文已经指出,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自主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启发就显得关键。尊重体现为承认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励则帮助学生主动挖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宽容就表现在,不用尖刻的言语及行为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许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王淑霞.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3]夏方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10(12).
关键词: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教育在小学学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形成严密与逻辑的思维能力。该思维能力的形成,则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领域推广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学学科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中,“主体性”教育理念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将该理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即体现为: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来完成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所谓“自主探究能力”可以理解为:是指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以“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为题,其目的就在于:对上述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一定有益的探索。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早在10年前,我国就已做出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反馈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不明显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即:升学压力所形成的外部因素,以及传统教学习惯所产生的内部因素,仍然影响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教学反馈,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应试为导向
以应试为导向主要是迫于目前的升学压力,基于这种导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表现为:过于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运用题海战术来促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具有功利性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得最终只以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惟一指标。因此,学生就形成一种怪现象:高分低能。尽管,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进行了有效训练,结果却无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似乎根本就没有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传统教学习惯使然
小学数学的教材版本在相当时间内是不会变更的,这既方便了教师的备课,也促进了他们对教材内涵的不断理解。然而,在提供上述优越性的同时,也客观形成了许多负面的传统习惯因素。如,课程设计的固化、例题选取的老化等现象。这就在教学信息传递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在教学环节上受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显得过于程式化。其结果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环境的营造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可知:在应试为导向的教学大环境中,一切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功利性教育氛围,难以使学生形成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正如上文所述,关乎教师的教学效果仍以学生的测试成绩为主,也促使教师无心培养学生的该项能力,从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自然存在刚性。如何为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营造一种合理的教学环境,则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引入“赏识教育”方法来实现环境的营造。
赏识教育方法,根源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主体性”教育理念。正如上文所述,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教师通过引导与协调来控制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本质就在于,引致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一)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
赏识教育强调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出一种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这3个方面:(1)承认小学生在对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存在差异性;(2)注重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引导与鼓励;(3)激励小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并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二)尊重、激励、宽容的教育手段
尊重体现为:承认学生的能力将在不同方面展现,以一种包涵的教育心态来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激励将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从为考试、升学而学数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上来。宽容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特征,区别于功利性教育的方面就在于: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错,不以嘲讽或漠视的态度对待他们。
三、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上文已经引入赏识教育方法,并给出了赏识教育方法的体系。因此,这里在构建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时,也自然在赏识教育体系框架内来完成。受小学教育特征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时,主要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实现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尊重、激励、宽容教育手段的实施,并最终满足上述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对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考验。
(一)非功利化教学氛围的营造
以“圆柱体积”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引入该内容时,应对小学生强调:学会求得圆柱的体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很有帮助的。如,可以帮助我们制作特定容积的纸制水杯。通过这段引语就使课堂气氛宽松下来,避免了应试教育导向所带来的紧张感。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习的圆面积求解公式。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先自主运用已知的圆面积计算公式,来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此时可以应用简单的教具,如:备课本,使之卷曲成一个圆柱状,给学生进行形象提示。最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标准表达式。
(二)尊重、激励、宽容教育手段的实施
以上三个环节教育手段的实施,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上文已经指出,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自主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启发就显得关键。尊重体现为承认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励则帮助学生主动挖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宽容就表现在,不用尖刻的言语及行为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许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王淑霞.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3]夏方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