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淡茶,愈品愈浓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zh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天,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就像是两个熟悉许久的“老友”,薄俊生老师用他独特的男中音无声无息地拉开了课堂教学的序幕。不知不觉间,80分钟过去了;不知不觉间,目标达成了。就像是一杯淡淡的茶水,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聊”),这个字认识吗?
  师:谁来给这个字找个“朋友”。
  生:聊天。
  师:聊天就是几个人之间的闲谈,聊天不仅要动口,还要用耳,所以这个字是什么旁?(耳字旁)
  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天。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
  生:妈妈照顾我吃。
  生:妈妈给我买好多衣服。
  生:爸爸妈妈很疼我,每天晚上帮我盖被子。
  生:上学的时候,天天由爸爸妈妈接送。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爱我们,关心我们。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照顾我们吗?
  生:因为我们是爸爸妈妈的一块肉。
  生: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
  师:在爸爸妈妈照顾我们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什么?
  生:他们为什么不照顾自己呢?
  生:我长大了要给爸爸妈妈买别墅。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基本反映了中国学生的情况。同样是四年级的孩子,外国的孩子是怎么对待爸爸妈妈的照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读课题。
  师:谁能给“弱小”找一个相反的词语。
  生:强大。
  师:一个题目可以回答三个问题。来读课题(出示多媒体:1.谁不是最弱小的?2.我是不是最弱小的?3.我不是怎样的人?)
  生练读后用课题回答。
  师:从刚才的题目来看,为了回答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同一句话,读法也不一样。
  师:从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是谁?
  生: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哪些人比我强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思考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查生字表,并为每一小节标好小节号。
  [赏析]我一直以为,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前提准备情况,即决定于学生的“前理解”基础和进入语文学习情境的状态。这堂课上,薄老师很巧妙地借助“聊”字,与学生聊天,与学生聊家人照顾我们的话题。于是,很自然地,悄无声息地,学生走进了萨沙,走进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寥寥数语,既有教者为引入课文学习而精心设计的话题情景,又有教者唤起学生对相关经历回忆的感人画面,既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浓浓地人文气息,又可以在师生的对话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急切的心理期待。
  “我不是最弱小的”,薄老师的教学不再是告诉。无论老师对文题的艺术处理,无论学生对文题的内心需求,薄老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章中的主人公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到文本中去,从文本中来,语文的学习从来都是借助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字本身。薄老师是这样做的,薄老师的课堂是这样开始的。
  [片段二]
  师:谁愿意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有没有谁愿意代作者来介绍蔷薇花?
  两生站起读描写蔷薇花的段落。
  师:你这样介绍想让大家感受什么?
  生:我想介绍蔷薇的香。
  生:我想介绍蔷薇的美。
  师:你们听了他们的介绍有什么想法?
  生:我感到了蔷薇的鲜艳色彩。
  生:感受到了芳香扑鼻。
  生:我感受到了蔷薇花的生机。
  师:这两位是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知音。大家听你们一读,就感受到蔷薇花的美。
  师:还有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吗?
  生读描写雨后蔷薇的句子。
  师:下面老师请男同学介绍雨前蔷薇、女同学来读雨后蔷薇。
  男、女生分别读。
  师: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生:花儿是弱小的。
  生:花儿是需要保护的。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生:看看雨前的野蔷薇。
  生:把衣服披在雨后的野蔷薇上。
  生:我想让雨停下来。
  师:每一株花草都有生命,你们的做法、想法就是作者的心情。知道蔷薇花的变化是怎么造成的吗?
  生:滂沱大雨。
  师:谁来替作者介绍一下大雨?
  生读。
  师:在这样大的雨中,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人们最需要的是得到关心,得到别人的帮助。
  生:人们最需要的是互相帮助。
  师:充满生机的蔷薇花在大雨中变得弱小无比,它极需要人们的帮助。人们在大雨中也需要帮助。那么只有一件雨衣,该怎么办?
  ……
  [赏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的学习特别需要提倡自主地个性化地阅读实践,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阅读独创性的理解。“我感受到了蔷薇花的生机”、“我想让雨停下来”、“人们最需要的是互相帮助”,课堂上,随着学生对文本感受与理解的加深,随着教师对学生有效地引领与点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这三者之间真正有效的对话被建构起来。一方面,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准确接收文本的书面信号,并运用自己的语言与声调,外化作者的言语情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感悟和思考,积极挖掘文本的内在情感,并运用思维与心智,重构文本中的生活原型。尤其教者独具匠心的设计,(你这样介绍想让大家感受什么?谁来替作者介绍一下大雨?)更让我们深切感受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而这也恰恰验证了“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与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课标理念。如此,茶融于水,水得于茶,茶水相融。
  [片段三]
  师:上节课,我们代作者介绍,下面我们要来代课文中的人物来说话。萨沙一共说了几次话?
  生:三次。
  师: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代萨沙说话。说的时候想一想萨沙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师:代萨沙说话,一定要把萨沙当好。谁愿意来第一次?
  生读。
  师:请问萨沙,说这话时你心里怎么想的?
  生:他们为什么把雨衣给我?
  师:课文中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生活中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他们认为我是最弱小的。
  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把这句话板书在黑板上。
  师:让我们语重心长地,和蔼可亲地代妈妈说句话。
  生读。
  师:你是萨沙你会怎么说?
  生:我真是最弱小的吗?
  生: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责任保护比我还弱小的。
  师:听了萨沙的话,我们觉得萨沙不服气是有道理的。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尽管萨沙不承认,但是妈妈告诉萨沙。想想为什么妈妈笑着说这句话?
  生:因为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很可爱。
  生:妈妈为儿子的举动而备感高兴。
  师:老师也说说看,这孩子,年纪虽小,志气倒很大。最后,再来读读这篇课文,试着代作者、代文中的人物说话。
  师: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把题目读一遍。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
  [赏析]小语专家高万同先生这样说:“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游。”的确,在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让我们语重心长地,和蔼可亲地代妈妈说句话”、“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无论是教师的心长语重,无论是学生的真情表白,这样的精神都可以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言文字的品悟中,在文章人物的导引下,学生很快进入文本意境,与作者共历经过,见作者之所见,感作者之所感。尤其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把握,更让我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相信所有与课的教师都和学生一样沉浸在这样美好的熏陶与感染之中,在这样的熏陶与感染下,学生既领悟到“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可谓一举多得。由此,茶香四溢,游走心灵。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最近,我校语文教研室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六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展示了六节精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用心聆听后,留给我们很多借鉴和指导,也留给了我们不少探究与反思。  一、以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并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创造课堂的精彩。在苏教版第五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设计思路    1、多思考:从日本果农的回答中思考人与动物、人与人的关系,从照片中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对待生命。  2、多实践: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确,抓住构思、语言表达、起草、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3、多鼓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拟新颖的题目。    目标预设    1、读图: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多幅图,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的内容,表达清楚,说话连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一、扣住诗人所见,感受他的“怜春”  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由这个“怜”字荡漾开来,但这不是诗人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由推测园子主人的“怜春”让我们感受到的。因此,我就引
教学重点    记住声母表顺序(尤其是zhch sh r z c s)。    教学难点    根据声母表连线。    教前准备    声母卡片两套,小黑板(写填空题),黑板上出好鱼儿连线题用纸蒙住。    教学过程    一、抓难点,复习部分声母(易混淆的b p d q)  1.认一认样子。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他们中间有的样子差不多,你能认清它们吗?(逐一出示b p dq)指名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画面、强大的交互功能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的前提下,在读中感受真情,在读中感悟细节的“平淡”,提高体验与感悟能力,渗透“抓住关键细节”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爱的熏陶,培养关注细节,用心体验爱的意识。  难点:体会语言行动神态等细节的“平淡”,读中提高体验与感悟能力。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考察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书面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材料作文”是小学语文作文能力考察中一个新的命题方向和考察形式。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概括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且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反思近几年来的材料作文教学,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习作轻修改、重课堂轻规划、重作文轻观察的错误现象。材料作文教学流于课堂形式、囿于思想僵化,使材料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当老师出示这句话时,“飘落”一词缓缓地从上而下,轻轻落到句子中。  “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老师亲切的话语在耳畔响起。  孩子们眼疾手快,“‘飘落’两个字是从上面飘落下来的。”来不及等老师叫,孩子们已脱口而出。  “看得真仔细,你知道哪些东西是从上面飘落下来的?”老师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到了广阔的大自然。  “雨点儿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树叶从空中飘落下来。
小学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打好两项基础:一是要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学会做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他们,使他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  一、感悟真情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叩击着学生的心弦,能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沉进去,披文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