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芬兰人心中的最爱
芬兰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世界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在芬兰,无论在海滨湖畔,还是丘陵岛屿,到处都能见到树密林茂。
芬兰之所以林中有湖,湖中有树,除了身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之外,还在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绿化措施。早在100多年前,芬兰就严格规定,每砍伐一棵树,就要栽3棵树苗。
芬兰每年森林的增长量高达8500万立方米,而砍伐量仅为1500万立方米。由于供大于求,芬兰的木材根本就用不完。木材加工业在芬兰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尤其是木制建筑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能工巧匠们不但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木制器具,还生产出种类繁多的预制结构的木制建筑。

几个世纪以来,芬兰人对木制房屋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这种房屋的最可取之处是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木屋里空气新鲜纯净,置身其间不但舒适温馨,而且有益于健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芬兰政府一直在鼓励人们利用木材建造房屋。现在,木制的办公建筑、住宅和商品房随处可见,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全部用木材建造的住宅区,令人耳目一新。
随着对木制建筑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芬兰的木制房屋日趋现代化,人们再也见不到那些简陋的在风雨中飘摇的原始小屋了。同时,在为国民提供一片片的现代木屋建筑的同时,芬兰还尝试出口有关木制建筑的技术,向国外推销包括阳台、外部结构、棚屋以及整个木屋等在内的木建筑制品。
挪威人的第二住所
挪威是欧洲山脉最多的国家之一,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挪威的住房标准排在世界前列,人们居住的大都是独门独院式的大型单元房,里面有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然而与芬兰人一样,挪威人也对木制房屋推崇备至。在挪威,流传着这样的著名诗句——“住房加木屋,就是不要大别墅”。把木屋而不是别墅作为第二住所,可见挪威人对贴近大自然的生活是多么的向往。
挪威以木材为建筑材料的民居,设计古朴大方,远远看上去,宛如儿童堆积起来的玩具小屋。其中绿色小木屋尤其引人注目,它不像常见的居室在木楼阳台上摆放花草,而是在屋顶上以桦树皮作为“毡”,再铺上20至30公分厚的土,然后植草,形成绿盖屋顶。中间还夹有摇曳的小花,浑然天成,美观而实用。有的为木石结构的小屋,用岩石垒墙,配以木质门窗和绿草屋顶,有时门廊上以一株活树做柱子,整个造型自然协调,清新别致,极具美感。
挪威的木屋大都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原野深处或者景色秀丽的大海之滨,保持着返朴归真的原生状态。例如,汽车不能径直开到木屋门口。居住者夏天必须步行(冬天则滑雪)几公里才能到达。木屋里没有铺设供水管道,用水时需从附近的池塘提水,甚至从镇上拉水。“标准”的木屋里面没有淋浴设备,不应通电,照明靠油灯或者蜡烛。但如今,已经有了改变,例如超过半数的木屋有了电。典型的挪威木屋用圆木建成,内设客厅、一两间卧室和厨房,另外还有一个户外卫生间。木屋表面看上去简朴异常,但是如果选定在位置宜人的山区建造,其实花费不菲。
木屋已成为挪威人户外活动的理想用房,一年之中总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日。阿尔纳·内斯是挪威有名的哲学家,被誉为“深度运动的创始人”,每年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地处奥斯陆和卑尔根两地间一幢孤单的山区小木屋里。
一位挪威人感慨道,木屋使我们避开了城市烦人的喧闹,为我们提供了和平和安宁的自由。独处引起的冥思遐想抚慰心灵,令人完全放松。透过他的这番话语,足见淳朴、勤劳的挪威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
芬兰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世界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在芬兰,无论在海滨湖畔,还是丘陵岛屿,到处都能见到树密林茂。
芬兰之所以林中有湖,湖中有树,除了身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之外,还在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绿化措施。早在100多年前,芬兰就严格规定,每砍伐一棵树,就要栽3棵树苗。
芬兰每年森林的增长量高达8500万立方米,而砍伐量仅为1500万立方米。由于供大于求,芬兰的木材根本就用不完。木材加工业在芬兰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尤其是木制建筑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能工巧匠们不但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木制器具,还生产出种类繁多的预制结构的木制建筑。

几个世纪以来,芬兰人对木制房屋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这种房屋的最可取之处是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木屋里空气新鲜纯净,置身其间不但舒适温馨,而且有益于健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芬兰政府一直在鼓励人们利用木材建造房屋。现在,木制的办公建筑、住宅和商品房随处可见,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全部用木材建造的住宅区,令人耳目一新。
随着对木制建筑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芬兰的木制房屋日趋现代化,人们再也见不到那些简陋的在风雨中飘摇的原始小屋了。同时,在为国民提供一片片的现代木屋建筑的同时,芬兰还尝试出口有关木制建筑的技术,向国外推销包括阳台、外部结构、棚屋以及整个木屋等在内的木建筑制品。
挪威人的第二住所
挪威是欧洲山脉最多的国家之一,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挪威的住房标准排在世界前列,人们居住的大都是独门独院式的大型单元房,里面有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然而与芬兰人一样,挪威人也对木制房屋推崇备至。在挪威,流传着这样的著名诗句——“住房加木屋,就是不要大别墅”。把木屋而不是别墅作为第二住所,可见挪威人对贴近大自然的生活是多么的向往。
挪威以木材为建筑材料的民居,设计古朴大方,远远看上去,宛如儿童堆积起来的玩具小屋。其中绿色小木屋尤其引人注目,它不像常见的居室在木楼阳台上摆放花草,而是在屋顶上以桦树皮作为“毡”,再铺上20至30公分厚的土,然后植草,形成绿盖屋顶。中间还夹有摇曳的小花,浑然天成,美观而实用。有的为木石结构的小屋,用岩石垒墙,配以木质门窗和绿草屋顶,有时门廊上以一株活树做柱子,整个造型自然协调,清新别致,极具美感。
挪威的木屋大都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原野深处或者景色秀丽的大海之滨,保持着返朴归真的原生状态。例如,汽车不能径直开到木屋门口。居住者夏天必须步行(冬天则滑雪)几公里才能到达。木屋里没有铺设供水管道,用水时需从附近的池塘提水,甚至从镇上拉水。“标准”的木屋里面没有淋浴设备,不应通电,照明靠油灯或者蜡烛。但如今,已经有了改变,例如超过半数的木屋有了电。典型的挪威木屋用圆木建成,内设客厅、一两间卧室和厨房,另外还有一个户外卫生间。木屋表面看上去简朴异常,但是如果选定在位置宜人的山区建造,其实花费不菲。
木屋已成为挪威人户外活动的理想用房,一年之中总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日。阿尔纳·内斯是挪威有名的哲学家,被誉为“深度运动的创始人”,每年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地处奥斯陆和卑尔根两地间一幢孤单的山区小木屋里。
一位挪威人感慨道,木屋使我们避开了城市烦人的喧闹,为我们提供了和平和安宁的自由。独处引起的冥思遐想抚慰心灵,令人完全放松。透过他的这番话语,足见淳朴、勤劳的挪威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