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安芦山地震报道看广播媒体灾难报道表现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广播报道的简要回顾以及对“4·20”雅安芦山地震各级广播媒体报道的表现分析,总结自然灾害报道中广播媒体的报道特点和宣传定位,并试图为我国广播媒体的灾难报道发展空间提供思路。
  关键词: 广播 雅安地震 灾难 自然灾害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地震发生后,各级广播媒体迅速反应,雅安地震专题不间断滚动播出。
  一、广播媒体在地震灾害中的报道优势
  因为其自身特点和传输方式,广播在灾害中的传播作用不可替代。
  汶川地震之后,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广播媒体的亮眼表现,使得广播这种传统媒体在灾难时期的功效更加突出。广播媒体通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期的直播考验,在此次雅安芦山地震中运用积累的灾难报道经验,为受灾民众、救援人员以及听众提供了更加专业和科学的地震报道。
  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有超过一半的(53%)受访者主要是通过广播了解相关情况,这个比例要远高于报纸(35%) 和手机信息(13%)等其他获取信息的渠道。有76%的受访者在汶川地震后收听广播(包括通过网上收听广播),这一比例较平时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高出16.8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广播接触率为59.2%)。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听众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会有倾向地选择广播作为获知灾难信息的媒体,也说明广播报道与自然灾害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二、雅安芦山地震报道中各级广播媒体的表现
  (一)国家级广播——中国之声。中国之声4月20日当天8点播放直播节目《新闻纵横》,在8点28分插播消息播报雅安地震确定震级为7.0级,之后在9点07分成功连线中国之声驻四川记者徐涛获得当地消息,连线编辑将最新汇总的网络地震信息向听众传达,并在上午11点推出特别直播节目《雅安紧急救援》。中国之声作为国家级媒体,在自然灾害爆发之后,它的定位是全景式扫描,传达多方消息,也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4月22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四川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开播定向应急广播,这是央广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频率。直至2013年5月8日,国家应急广播依然正常运作,中国广播网也可以收听到实时节目。
  (二)事发地广播媒体。与中国之声不同的是,四川当地广播媒体,在雅安地震直播中不断更新高速公路以及城中道路信息,反复向听众强调让出生命救援通道,并播报大量的寻人信息为灾区民众以及听众提供消息渠道。这些都是事发地广播媒体的责任和任务,这些牵涉到灾区救援的具体信息构成了四川省内广播电台的地震直播节目的主体。
  1.四川电台:四川省级电台在地震发生后,由经济广播率先在8点03分播出首条地震消息,新闻广播8点05分播报。随后,新闻频率、新新闻频率、民族广播、民间音乐台、文艺广播并机直播《4· 20四川芦山特大地震特别报道》;交通频率、城市之声、天府之声以及旅游频率并机直播四川交通台地震特别报道。
  2.成都电台:成都电台作为市级广播媒体,在雅安地震灾害发生后,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了对成都本地居民状况的关注。4月20日上午8点,成都交通台正在直播《成都早班车》,主持人在播报交管资讯中间突然说出“是地震了么?”“不知道大家感觉到了没有?”“震感真的很强烈,整个屋子都在抖动,哎呀!哎呀!”随后正常节目中断,主持人反复强调剧烈抖动,但还在等待确认消息,并呼吁大家不要惊慌,稳定听众情绪。随后继续直播,呼吁听众通过短信平台上传雅安情况,不断收集整理网络以及国家媒体的最新消息为听众传达。
  三、雅安地震广播报道的延续和进步
  与汶川地震时期广播媒体的表现相比,此次雅安芦山地震广播报道,既有变化也延续了之前的成功之处。
  (一)对科学和理性的呼唤。科学救灾、科学防灾、科学报道是近年来媒体灾难报道的关注重点和努力方向。深处受灾地区的民众多半靠广播与外界保持联络,广播节目中主持人和记者用清晰的数据和简练准确的话语通报灾情和救援工作。在节目中,各广播电台还适时传播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常识、地震灾害基本常识和灾区天气预报,指导听众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对待自然灾害。
  (二)以人为本理念的延续。“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的灾害报道,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报道中总是站在‘人’如何与灾害作斗争的角度来充分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上海复旦大学王忠教授将当时我国关于灾害报道的观念概括为:“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然而汶川地震发生后,广播媒体的报道从抗灾救灾新闻过渡到以灾情和人情报道相结合的形式。
  《汶川紧急救援》特别直播,从议程设置至文本呈现,努力将“以人为本”理念放大,渗透至特别直播的每一次播报中。以往的自然灾害报道,报道的重点是各地遭受的经济损失,这次的报道则更多地关注灾害中的“人”。新闻每天报道的重点,是每天的受灾人数的变化:有多少人被成功解救,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失踪等。
  以人为本的灾难报道原则,体现在关注危机事件中的受害者,树立人的生命至上的观念以及注重感情和理性的平衡三个方面。这些原则在今天仍不过时,而广播媒体也在雅安直播报道中践行和延续着这样的以人为本。
  (三)传统与新型的深度融合。雅安地震直播报道中,广播与各大网站、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体更加深入和有效地结合。网络的绝对快速是一个绝对优势,因此广播电台编辑不断识别汇总网络上的诸多消息,以权威门户网站和各类官方网站为主,在广播中播报提炼和编辑过后的网络信息,既保证了信息的快速又借广播媒体在灾难中的传输优势惠及更多受众。特别是四川当地广播,信息来源较国家级广播相对少,各大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来源;通过播报微博和微信的寻人信息也成为广播直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广播媒体灾难报道中的进步空间
  当然,雅安芦山地震广播报道也显现出我国广播媒体,尤其是事发地广播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不慎妥帖的地方。
  首先,因部分记者和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不够强硬,而有可能给听众的心理造成焦灼感和不冷静。
  其次,在救援工作的报道中,节目依然着重于政府救援工作的部署和各地救援帮助的计划,对于那些预备救援工作的实施力度的报道篇幅并不大。
  在灾难报道中,对于主持人以及身处灾区的记者来说都有特殊要求。广播记者既要担负起灾难报道第一媒体的重要使命,还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使广播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作为不断提升。另外,从地震自然灾害到各类突发事件的报道,广播媒体都应不断探寻适合自身定位和级别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使得灾难和危机报道的表现越来越亮眼。
  参考文献
  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谢耕耘 曹慎慎 王婷:《突发事件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曹璐:《重大灾害中广播应急机制的建构与凸显——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汶川紧急救援>特别直播听觉文本解读》,《中国广播》2008年第7期
  王宇 武新星:《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广播灾难报道的理念和视角》,《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王宇:《重视防灾、减灾宣传与救灾报道的结合——关于发挥广播灾害应急媒体功能的几点思考》,《科技传播》2009年8月(下)
  廖金英 谢太平:《优势与困境:广播与危机传播———从“5·12”汶川地震报道说起》,《新闻世界》
  中国广播网
  赛立信媒介公司调查数据
  国家应急广播 新浪微博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邰山虎
其他文献
马宗晋是一个用心灵解读大地纹路的地质学者,也是一个用责任把握大地脉搏的减灾专家。他潜心地质研究40余载,创立了节理构造定性分析、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他
法语,以其优美、严谨、高雅、灵活等特质被称为最佳国际语言,是联合国和欧盟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国际法规以及重要文件的拟定都以法语为原本。掌握法语并非易事,需
时事政治、政务活动,不仅与一个国家息息相关,还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而记者恰恰是许多重大会议与活动信息的第一掌握者。记者只有敏锐、准确地把握会议与活动中的重大新闻信息,并及时地报道出去,才能产生积极的舆论作用。而敏锐、准确、及时挖掘新闻线索,是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职责所在,它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培养。  一、当好“潜水员”,敏锐准确地探寻新闻富矿  会议和活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链条重要环节的居民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搞好居民消费管理反过来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在试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收入及其分配状
【正】20 1 3年10月13日,第24个"国际减灾日"当天,由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北京市民政局协办的社区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综合演练在京举行。演练模拟了
【正】回四川,继续从事着热爱的新闻电视行业,这是我2012年做出的最大的决定。希望在地震中安然无恙的高堂能够享受膝下有子、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是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初衷。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实施新的生物课程标准。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探索,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浅薄的认识。     一、从新课程的科学体系上看:    新课标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主线。而人和植物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将植物和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同时将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列为另一个主题,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灾害频发、人口众多……种种“中国特色”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所呈现出的特有反应。在大规模的生命救援和物质援助的同时,“看不见的伤口
摘要:笔者已从事高中英语教学10多年,结合高考作文历年来的教学体验,以及新课程高考作文新标准,学生高考英语作文分数的提高还是有法可循的。一、注重积累,夯实基础;二、限时训练,注重技巧;三、坚持写作实践,注重学生互评。  关键词:高考作文新课程实践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9-02  高考英语作文,高考英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