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成像对磁共振成像表现不典型肝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不典型的肝小血管瘤(≤2 cm)在动态增强及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患者14个MRI表现不典型的肝脏小血管瘤病灶.分别观测其MR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成像表现,比较动态增强各期小血管瘤的对比噪声比,小血管瘤、主动脉、门静脉的信号噪声比,及弥散加权成像中小血管瘤、肝组织的ADC值、病灶-肝组织相对信号比等.进而综合评价此类小血管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动态增强中,小血管瘤持续呈相对低信号,以轻度延迟强化为主,其与主动脉、门静脉在动态增强各期信号噪声比变化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弥散成像中,小血管瘤的信号高于肝组织,其总体上具有较肝组织高的ADC值(P<o.0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成像、ADC值测定等对于肝脏不典型小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Ⅰ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Ⅰ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组(n=15)和射频消融组(n=15)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分析显示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均能使患者获益。射频消融的疗效与
期刊
儿童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胆管闭锁、肝硬化、暴发性肝衰、肝糖原累积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小儿先天性疾病.以往儿童肝移植供体的来源,大多为亲属供肝或成人供肝行劈离式肝移植.这种供肝来源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儿童肝移植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肝避免了肝断面带来的技术难度和术后相关并发症,而且儿童间供受体肝移植更符合儿童
期刊
保留十二指肠行胰头全切除及胰管端端吻合术首先由日本的Takada教授完成.该手术完整保留十二指肠乳头部、胆管及十二指肠,完全切除从门静脉前方至十二指肠附着部的胰实质,并将胰腺在原位重建.与以往保留十二指肠行胰头切除术相比,手术更彻底,更符合生理[1].现结合我院5例手术经验,就这一术式进行探讨。
期刊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55例行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胰瘘组患者和非胰瘘组患者,并分别从年龄、性别、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粒子植入位置、粒子植入数量、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抑制胰液分泌
肝脏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囊肿[1].肝脏纤毛性前肠囊肿属于肝脏非寄生虫性囊肿.1984年Wheeler和Edmondson[2]首次报道肝脏描述了这种起源于胚胎期前肠的囊性病变.纤毛性前肠囊肿多发于食管和气管支气管树,发生于肝脏者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至今不足100例[3].国内通过CHKD期刊网从1994年1月至2012年1月检索4篇文章[4-5],其中3篇
期刊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至2008年338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75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86
目的 探讨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们相继处理了6例此类型损伤,针对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及全肝血流阻断方法.同时复习国内外处理此类型损伤的治疗方法.结果 6例患者中3例死亡,其中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1例,存活3例.对于肝静脉根部及肝后下腔静脉损伤虽然有一些显露和止血的方法,但此类损伤的病死率仍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反应期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三家教学医院ICU从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1年间收治的18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21例,女性67例;年龄19~104(51.0±18.2)
目的 评估mRECIST标准在评价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共有35例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符合mRECIST及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要求.患者影像学复查均采用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评阅35例患者我院联合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3个月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分别使用mRECIST及RECIS
目的 探讨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Gli1、Gli3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36.1%,Gli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和30.6%.Gli1和Gli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Gli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