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与电影教育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主持人导语新文科建设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战略,尽管“新文科”概念率先由美国希拉姆学院首倡,但借鉴过来以后,“新文科”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都进行了本土化全新探索。新文科建设是在传统文科发展陷入瓶颈的发展状况下,教育部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而主动求变、持续推进的整体布局。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其他文献
贾樟柯在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打通了生活和艺术的通道,借助个体讲述的真实影像以点带面地勾勒出七十年中当代文学与故乡的故事。在内容上与非虚构文学进行融合,延展了"套层"文本间的真实性和文献意义;在结构上融入篇章目录契合主题现代性,插入诗文朗读构建想象共同体;在意象上运用比兴手法隐喻理想生活,探索诗化意象的现实书写。通过三个维度的跨媒介建构,实现了多媒体融合语境下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形成了一次有意
在非虚构写作中灾难作为重要的题材和元素,书写着个人、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的真实和意义。新闻和文学的联结,使得非虚构写作在保留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文学可塑性。通过对空间、情感、记忆的叙事,把握“灾难场”的人性精髓和思想价值。以“人”为核心讲述新闻的“故事”,把“众生相”体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微观进行宏观的深刻反思。
中国电影学派创作的优秀电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受众,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电影学派”景观。中国各个层面的影视教育,不能忽略价值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它是人才培养必须强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深入,跨学科和守正创新等观念进入学科专业和课程教育之中,而课程思政的逐步落实,使得中国式电影教育进入一个独特阶段,即一方面应坚守课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掌握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课程思政的国家要求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赋能教育对早产儿脑积水Ommaya囊术后回归家庭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合并脑积水并行Ommaya储液囊植入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床边陪护赋能教育,随访患儿回归家庭后Ommaya囊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焦虑程度及随访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微纪录片主题丰富,内容精炼,形式多样,时长较短,迎合时下新媒体观众“短平快”的碎片化收看习惯,也符合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行业对短视频的创作需求。近年来,微纪录片创作逐渐成为高校新闻学专业开展专业实践的一门新课程。文章基于笔者进行微纪录片创作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存在的客观问题,并由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深化对高校微纪录片创作实践的教学认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微纪录片创作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正>一九八〇年美国华人董鼎山发表《所谓“非虚构”小说》(《读书》1980年第4期),介绍非虚构文体在美国的来龙去脉,系中国大陆期刊第一次介绍“非虚构”概念。一九八六年南平、王晖发表论文《美国非虚构文学浪潮:背景与价值》(《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第2期),在国内学界较早地使用了“非虚构文学”这一概念。一九八七年1.南平、王晖发表论文《1977-1986中国非虚构文学描述——非虚构文学批评之二》(
期刊
在我国,国家颁布的学科及专业目录每隔若干年就要进行修订,以保证高等院校在变动不居的办学环境下获得方向引领,从而更具活力地合规前行、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学科及专业目录有多个版本,本文对其中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及专业设置变化情况进行了梳理评析,并依据学科及专业设置逻辑,将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联通运思,提出面向本科生教育的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更名、整合、增设的设想,以及面向研究生教育的戏剧与影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关系着文化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国家战略性问题。动漫艺术具备对外文化传播的天然禀赋,但要回应“中华文化、国际表达”的现实诉求,需要一大批具有“中国底蕴、国际视角”的动漫从业者作为人才支撑。这对于动漫艺术硕士的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涵养家国情怀、掌握多元技能、敢于创意表达、传承工匠精神、面向产业需求这五方面探讨了动漫艺术硕
<正>作家熊育群的《钟南山:苍生在上》,15万字,由花城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堪称全世界的榜样,正应了钟南山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所言:“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最大政治。”中国在2020年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在国际上做到了最好的抗疫成绩,这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更是中国不言自明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表现。《钟南山:苍生在上
期刊
当前,学界对高校宣传片的多模态研究在认知机制分析上有所不足。从认知和功能整合的视角出发,以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招生宣传片为例,对比分析中美高校宣传片在隐、转喻意义构建、叙事视角、教育理念、意识形态、语篇节奏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广泛存在于高校宣传片中,并传递出特定的情感、观点、态度或价值观。本研究旨在拓宽高校宣传片的研究视角,并对我国高校的宣传制作给予一定启发,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