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常用早期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高危因素(病史采集)、乳腺查体、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彩超)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术(即乳腺钼靶)等常用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方法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进行手术活检的初治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以及前期“十一五”课题建立的中国乳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确定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独立进行乳腺查体、乳腺彩超和钼靶评估,并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共入组患者1468例,年龄13-92岁,中位年龄44岁。其中乳腺癌患者551例,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乳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乳腺查体、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的灵敏度分别为47.5%、86.2%、89.8%和79.3%,特异度分别为68.8%、83.3%、81.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7.6%、75.5%、73.8%和80.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1.0%、93.0%和87.8%,准确性分别为60.9%、84.4%、84.3%和85.2%。年龄是影响乳腺查体、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重要因素。结论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乳腺彩超对中国女性灵敏度优于钼靶,应该作为初诊患者首选的常规检查;任何单一的检查方法还不能获得很高的准确性,对于高危的乳腺癌人群需要采用多种检查方法联合进行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蛋白和胰岛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胰腺癌中心癌组织和边缘癌组织中HIF-1a和胰岛素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28例胰腺癌中心癌组织和边缘癌组织中HIF-1a蛋白和胰岛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HIF-1a蛋白在65例胰腺癌中心癌组织和边缘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和66.2%,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9例,均口服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全组有25例患者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13例,21外显子错义突变9例,20和21外显子双突变1例,EGFR野生型2例。结果59例NSCLC患者中,部分缓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标准一线治疗失败的170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60例,接受多西他赛二线治疗;B组49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治疗;C组61例,接受EGFR-TKIs治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3组患者二线治疗后的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FOLFOX4方案)在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应用FOLFOX4方案治疗,42例应用XE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FOLFOX4组未完成8个周期化疗的患者有28例,XELOX组有8例,差异有
目的探讨中国胃癌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筛查的可行性以及优化筛查方案。方法 1997-1999年、2002-2004年、2007-2011年,在辽宁省庄河地区采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和胃镜胃黏膜活检的两轮筛查法对年龄〉35岁、有胃病史或有胃癌家族史者进行了3次大规模人群筛查,共计筛查13078人。结果在1997-1999年、2002-2004年和2007-2011年期间,共计13078人接受两轮筛查
c臂CT技术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 DSA) 的一个特殊新功能,该技术在肝脏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中能及时全面地了解肝脏肿瘤的数目、分布及栓塞情况,缩短了TACE的时间,并提高了TACE的疗效。
目的探讨非病毒基因转移载体转铁蛋白一聚乙二醇一聚乙烯亚胺(Tf-PEG-PEI)载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增强子/启动子(PSMAe/p)为驱动序列的干扰质粒的细胞特异性沉默效果。方法应用聚乙二醇(PEG)修饰聚乙烯亚胺(PEI),偶联转铁蛋白(Tf)合成靶向载体Tf-PEG-PEI。以Tf-PEG-PEI为载体将细胞特异性干扰质粒pPSMAe/p-shNS-ploy(A)转入前列腺癌LNCap和PC-
目的测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转移淋巴结分次内的位移,为NSCLC纵隔转移淋巴结内靶区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增强CT扫描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短径≥Icm)的24例NSCLC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大孔径CT模拟定位并获得四维CT(4D—CT)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勾画10个呼吸时相4D—CT图像上显示清楚的纵隔转移淋巴结及同侧膈肌顶层,并依据被勾画淋巴结所在的区域将其分为上、中、
重组入增殖相关蛋白2G4(proliferation.associated2G4,PA2G4)家族与细胞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在异种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表达具有高度保守性。近年来,Ebpl被确认为PA2G4家族成员之一,其所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在细胞分化、发育、增殖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及规律,探讨隆突下淋巴结规范化清扫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8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782例患者中,有604例(77.2%)患者术中予以隆突下淋巴结清扫,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17.5%,其中上、中、下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8.3%、19.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