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高危因素(病史采集)、乳腺查体、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彩超)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术(即乳腺钼靶)等常用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方法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进行手术活检的初治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以及前期“十一五”课题建立的中国乳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确定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独立进行乳腺查体、乳腺彩超和钼靶评估,并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共入组患者1468例,年龄13-92岁,中位年龄44岁。其中乳腺癌患者551例,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乳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乳腺查体、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的灵敏度分别为47.5%、86.2%、89.8%和79.3%,特异度分别为68.8%、83.3%、81.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7.6%、75.5%、73.8%和80.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1.0%、93.0%和87.8%,准确性分别为60.9%、84.4%、84.3%和85.2%。年龄是影响乳腺查体、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重要因素。结论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乳腺彩超对中国女性灵敏度优于钼靶,应该作为初诊患者首选的常规检查;任何单一的检查方法还不能获得很高的准确性,对于高危的乳腺癌人群需要采用多种检查方法联合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