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线性质解几何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角形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分半.
  图1【例1】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BD是中线,AD=CD=112AC,BE⊥AC于E,即BE是△ABC的边AC上的高,同时BE也是△ABD高,也是钝角三角形BCD的高.
  解: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BD、S△BCD的面积可表示为S△ABD=112AD×BE=112×112AC×BE=112DC×BE=S△BDC=112S△ABC.所以△ABD、△BCD的面积相等,都等于△ABC面积的一半.
  本题由中线可得D是AC的中点,由性质就有底AD、DC相等,而高BE是同一条的,故面积相等.可以简记:等底同高积相等.
  图2【例2】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是△ABD的中线.(1)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2)若△ABC的面积为2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
  解:因为AD是△ABC的中线,
  所以S△ABD=112S△ABC.同理,S△BDE=112S△ABD.
  所以S△BDE=112×112S△ABC=112BD×EF=112×112×20,EF=2.
  这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一是要会做三角形的高,另外就是理解点E到BC边的距离就是△BED底边上的高EF;二是掌握中线能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就是两次运用这一性质很快求出结果.
  二、证明或计算三角形中线的问题,常作的辅助线是延长中线使延长的线段比原中线长一倍,或过中点作第三边的平行线,构造成全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图3【例3】如图3,已知: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 AC>2AD.
  解:延长AD到点E,使DE=AD,即DE是AE的一半.
  ∵D是CB的中点,
  ∴CD=BD.
  ∵△ADC≌△EDB(SAS),∴AC=BE..
  在△ABE中,AB BE>AE,∴AB AC>AE,即AB AC>2AD.
  本题如果直接证明就会很困难,但是考虑到AD是中线,通过延长线段的方法,使得AD=DE,再连结BE,构成三角形,就能将原来分散的条件集中在一起,结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问题得以解决.
  三、由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可知,同一条件下有两层关系:位置和数量.在运用这个定义时,根据问题的求解进行选择,是平行关系还是数量关系.若遇到三角形两条中线(或两边的中点)同时出现时,可以考虑加辅助线,构造成中位线,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解题.
  【例4】如图4,已知△AD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D、AC为边向外侧作两个等边△ABC和△AED,H、G、F分别是CD、BC、DE的中点,连结GH,HF,求证:HF=GH.
  图4解:连结CE、BD.
  ∵△ABC、△ADE都是等边三角形,
  ∴∠CAB=∠DAE=60°,CA=BA,DA=EA.
  又∵∠CAD是公共角,∴∠CAE=∠DAB.
  ∴△CAE≌△BAD(ASA),∴CE=BD.
  又∴G、H、F都是中点,∴2HF=CE,2GH=BD.
  ∴HF=GH.
  本来GH、HF看似与三角形的边没有关系,但想到了点G、H、F都是点,就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由此连结BD、CE,则GH、HF就成了△BDC、△CED的中位线,故此题得以解决.
  由三角形中位线可想到梯形的中位线,它也有类似的性质.在考试中常见的有(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常见有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2)顺次连结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从以上一些例题看出,由中点到中线再到中位线的过程中都渗透了归纳、类比等数学思想,学生只要在探究学习中学会了分析,懂得了应用性质,就能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金铃)
其他文献
个体的成长是自身与周围各种现成存在的具体事物不断生成联系的过程.在此中自身世界主要以家庭中的感知经验为基础,以被动接受的各种具体逻辑为框架不断生发.随后自身世界逐渐远
[摘 要]英语阅读逐渐成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教学与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运用,使阅读课的教学更加注重在特定的语境中突破教学模式的束缚,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在英语童话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教学的全面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童话阅读 教学策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
[摘要]每节课的时间都是固定和有限的,因此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稳抓课堂效率就成为关键。对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精巧的教学设计以及缜密的教学反思来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077  一、教学设计方面  (一)利用故事激情导入  导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直接激
转化后进生属于个别教育的内容,个别教育具有针对性、随和性和交流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别教育更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如果抓得好,可以达到集体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