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制玻璃 发现新岛
3月2日,天空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大风裹着鸽蛋大的冰雹乒乒乓乓地对着石宫打过来。水手马上想到快要抽穗的麦子要遭殃了!于是赶紧和纳布向地里奔去,用几根木桩支一块大布,把庄稼保护起来。
雷雨持续了4天,岛上好几棵树被雷击倒了,有两三次雷电打在沙滩上,使沙子熔化成玻璃状物质。工程师由此想造玻璃了。这天,水手突然提醒史密斯说:“队长,您曾经说过,要用一种升降梯代替石官的软梯,什么时间做呀?”
“哦,看来你很急嘛!这不难,那先做一架传动机械吧。”史密斯答应说。于是,他增加引入石宫内部的水量,利用落差形成湍急的水流,推动水车转动,带动一个转盘。一根长绳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上,一端绕过门框上的滑轮,垂到地面上,再挂个大吊篮。这样,水车一转动,就可以坐在吊篮里,一直上升到石宫的门口了。3月17日工程完工。此后,所有重物,包括人在内,都坐这个吊篮上下了。
在做升降梯的同时,史密斯又成功制成玻璃。3月28日,他们按100份石英、35份碳酸钙、40份硫酸钠和2—3份煤屑的比例,混合放在坩埚里加热。当高温使坩埚里的原料化为胶状物的时候,史密斯带领伙伴,用铁皮卷成的吹管,蘸取胶状物先吹出个玻璃球,再拉成圆柱体,又趁玻璃还软,去掉两头的半球形帽子,形成一个大玻璃圆管,然后切开、用圆木棍碾平,第一块平板玻璃就这样制成了。他们如法炮制了50块,给石宫安上了玻璃窗。还吹制了一些瓶子、杯子。
最近喜事很多:他们到远西森林打猎,意外发现一片面包树,因此居民们有糕点可吃了。母驴产下了一头小母驴;羊群添了好几只羊羔;野猪也驯服了,还生下了10来只猪崽。小杰普常常拽小猪崽的尾巴玩,像孩子一样淘气。
4月2日,因为有了六分仪,史密斯再准确地测定一下这岛的位置,他们铺开太平洋区域图,正准备寻找林肯岛的位置,史密斯突然惊讶地说:“不对,这一带早有一个岛了!”
“那一定是我们这个岛!”史佩莱说。
“不!这个岛在西经153度,南纬37度11分。叫“达抱岛,离我们约270千米。”史密斯说。
“270千米!不远了,假如川页风,48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水手说。大家决定抓紧时间造只船,10月份天气转暖的时候去看看。
老天怜悯 再送巨鲸
造船的工作由史密斯和水手负责,因为史密斯也有丰富的造船知识,水手在造船厂工作好几年,有实践经验。一个星期后,在造船棚里,一条10米长的龙骨躺在沙地上,一块块肋材开始架在龙骨上了。
4月15日第二次麦收,产量达到180升,共有65万粒了。“假如下一次还丰收,我们就有5.2亿粒麦子了,就可以吃面包啦。”史密斯说。“太棒了,要做石磨准备磨面粉啦。”水手咽了下口水说。随后留下一小部分麦子贮存起来,大部分第三次种到地里。
5月1日,海面突然出现一条大鲸。大鲸的出现,搅乱了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水手,像个孩子,日夜为它神魂颠倒!3日中午,纳布发现鲸鱼搁浅了,几个人立马拿起刀和搭钩,赶到了这个庞然大物旁边。这条鲸特大,长达24米,有十几吨重。退潮后大家才发现,鲸的左侧插着一根鱼叉,已经死了。“难道附近有捕鲸船?”记者猜测说。“不。说不定它是在北大西洋被打中,而跑到南太平洋来死的呢。”水手说。史密斯点头赞同,说先看看鱼叉吧。水手拔下鱼叉,看着上面的字念道:“玛丽亚—史泰拉,葡萄园。啊!朋友们,这捕鲸船是我家乡的!”水手挥舞着鱼叉,激动地重复着他家乡的名字。
显然,这是老天怜悯,把它送到这里来的,他们决定赶紧把鲸鱼处理了。这是条母鲸,因此他们获得了大量营养丰富的鲸奶。然后他们先把鲸的肥膘就地用陶土罐熬鲸油。有了脂肪,就有硬脂和甘油。此外还有很多鲸骨头。鲸嘴上有巨大的“梳子”,梳齿长达1.8米,它一口能吞进上万条小鱼。鲸的宰割工作4天才完成,剩下的残骸留给飞鸟收拾。
回家之前,史密斯选了6块弹性很好的鲸骨,切成大小一样,并把两头削尖。“先生,它有什么用?”赫怕特好奇地问。“杀野兽呀。”工程师回答说。
“我不明白。”赫伯特摇摇头说。“等到冬天,把这些骨头用水浸湿弯过来,冻结成冰,然后在外面涂层鲸油做诱饵,扔在雪地里。野兽饥不择食,吞下诱饵,冰在胃里融化,骨头弹开伸直,骨尖就会把胃刺穿,将野兽杀死。就是有点残忍了。”
“确实残忍了点!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尽量不用。”大家说。
这期间,造船工程加紧进行着,船体已成型了。
大鸟送稿 先生探井
冬季来临,要做过冬衣服了。水手又停下造船工作,开始给剪下的羊毛脱脂。他将羊毛先经70℃温水浸24小时,再用小苏打溶液洗净,挤去水分,最后经史密斯制成的水力机械,将羊毛压成一片片毛毡,然后就可做衣服,做毛毯了。今年再也不怕寒冬了!
6月中旬,天气开始变冷,造船工程只好暂停。水手一直想到达抱岛探险,史密斯却不太赞成,因为一个荒芜小岛,是不可能有什么发现的;再说,一只木船要在陌生海面航行两三百千米,万一到不了,又回不来,怎么办呢?可是两人谁也没有说服谁。
6月底下了场大雪。史密斯制造的玩意儿试过了,十分灵验,几天就打到12只狐狸,几只野猪,一只美洲豹,都是被胃里的鲸骨伸直刺死的。
6月30日,赫伯特打伤一只信天翁,大家把它逮住。这是只非常美丽的大鸟,两翅展开长达3米多。记者突发奇想,说这只大鸟会飞到太平洋沿岸,于是写了一篇报道,放在一个不透水的袋子里,袋上写着“恳请捡到的人把它寄给《纽约先驱报》”,待大鸟伤好,把小袋系在它的脖子上,然后放走。望着它飞往朦胧的西方,大家心里都很激动。
7月天气非常寒冷。大家在石宫里一面工作一面看书或吹牛。一天大家正谈得起劲,托普忽然大叫起来,杰普也边叫边绕着井口奔跑。因为两只畜生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和愤怒!大家心里都有点恐惧。“也许有海里的动物到井底来呼吸吧。”记者猜测说。
“嗯,有可能。”水手转过身训斥,“别叫了托普!杰普回屋去!”杰普回去了。托普还留在房里。当天晚上,它每隔一会儿总要低低地咆哮几声。 8月3日这天,其他人都去打猎了,史密斯推说有事,一个人留在家里,他要单独查看井的内部,是什么东西使托普和杰普惊恐不安?这井直径约1.8米。他把不用的软梯上端牢牢系在岩石上,一端放进井里,然后点上一盏灯,拿了一把左轮枪,腰间插把弯刀,就下井了。井里空空的,井壁有很多突出的尖石,灵活的动物是可以沿着这些尖石爬上洞口,但没有任何痕迹表明有动物爬上来过。他一直下到最后一档,发现水面平静,井壁没有任何孔洞。当然,海滩下肯定有一条通道把大海和井底连接起来,由大海到井底,必须穿过这条通道,这只有水生动物才能做到。至于这条通道出口在什么地方、有多深,就不得而知了。
史密斯回到地面,盖好井口,自言自语地说:“什么也没看见,但肯定有东西!”
血战狐狸群 海边捡漂瓶
傍晚,猎人们满载而归。史密斯把下井探查的经过悄悄告诉了史佩莱,俩人认为必须关注这口井!
8月11日,大家忙了一天,夜里都睡得很熟。清晨4点,托普愤怒的叫声把他们惊醒了。这次狗是边叫边挠门,好像要把门打开。杰普也尖声跟着起哄!
“怎么回事?”史密斯立马坐了起来。大家急忙披上衣服,冲到窗口,打开窗子。外面一片朦胧,远处传来一种奇怪的嘈杂声!“什么东西?”水手问。
“是狐狸。家禽场有麻烦了!”赫伯特细听一会儿肯定地说。“是谁忘了把桥面断开了。”工程师判断说。“糟糕!是我,真该死!”记者懊恼不已。
“饥饿的狐狸群非常凶残!必须尽陕将它们赶走或杀死!”史密斯下令。大家立马拿起斧头、砍刀和枪,赶到岸边,形成一道防线。托普张开血盆大口,威风十足地站在前面。杰普握根大棒,跟在托普后面。这时,上百只狐狸正凶猛地向这边涌来。5个人立即与狐群展开肉搏战!一只狐狸扑在纳布背上,被赫伯特一刀砍死;水手两手握刀,左右砍杀;史密斯和记者背靠背,时而用枪时而用刀。托普愤怒地撕咬狐狸的脖子;杰普挥舞大棒,一路横扫过去,兴奋得嗷嗷直叫……天刚破晓,狐群留下50多具尸体,其余越过桥头,向北逃去。
清理战场时,不见了杰普。大家赶紧寻找,在一堆死狐狸中发现了它。杰普孤身杀入狐群,寡不敌众,受了重伤。水手把它抱回石宫,给它清洗伤口、上药、喂食,一周后渐渐好转。这次疏忽差点酿成严重后果,以后天天要确认桥面已经吊起,才敢睡觉。
10月10日,新船下水了。大家给船起名“乘风破浪”号,又推水手当船长。当潮水把船浮起时,大家看到它非常平稳,就决定马上试航。10点半,全体人员都上了船,他们升起风帆,挂上林肯岛旗号,沿着南岸前进。船况良好,大家非常高兴。水手趁机问史密斯:“先生,可以去达抱岛了吧?”
“朋友,”史密斯说,“达抱岛不是非去不可,何必冒险呢。”水手又说:“不会有危险,请先生放心。”“也许没有危险,但这是不必要的冒险……”
正当俩人争执不下,一直站在船头的赫伯特忽然大声喊道:“向右行驶,向右!”
“怎么回事,有暗礁吗?”水手问。“不……我还没看清楚,……往右。”赫伯特一面说,一面伸手从水里捞出一件东西,奇怪地说:“漂流瓶!”
史密斯把瓶子接过来,拔开瓶塞,倒出一张已经浸湿的纸,上面写着:“遇难人……达抱岛:西经153度,南纬37度11分。”
登达抱岛 找不幸人
“新船试航,就碰到这个瓶子,这人运气真好。”水手说。“太巧了!”赫伯特说。
“你不觉得奇怪吗?”史密斯问水手。“难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吗,先生?”水手很惊讶。经这一提醒,赫伯特发现纸条上没写日期,记者说字是新写的。但史密斯似乎不想深入探讨。水手不管那么多,立马问:“先生,现在您不再反对我去达抱岛了吧?”
“当然不反对。回去准备,明天出发,救人要紧!”史密斯刚说完,水手立即调转船头,扯起满帆,飞快向爪角驶去。下午4点,船停靠在慈悲河口。
当晚,他们将必需品准备就绪。大家决定让懂行船的水手和赫伯特去探险。可是史佩莱说自己是记者,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于是他被批准参加远征。
第二天(10月11日)清晨5点,大家依依告别。水手扬起船帆,向西南前进,3个钟头后,林肯岛消失在水平线下了。水手和赫伯特轮流掌舵,史佩莱帮助料理绳索。夜晚,水手和赫伯特轮流休息、换班。第一夜平安度过了,12日继续航行,海面四望无人,偶尔有一两只信天翁飞过。晚上,由于盼望着天明的探险救人,他们都没睡。天刚亮,水手就高兴大叫:“有陆地!快到了。”大家特别兴奋!12点,他们抛锚上岸,首先登上最高的小山俯瞰:小岛周围不过七八千米,到处都是绿荫,但丝毫没有住人的迹象。3人下了山,徒步巡视小岛一周,然后进入内陆考察,发现海鸟、海豹、山羊、猪见人就逃;赫伯特还发现有人类种的马铃薯、胡萝卜、白菜和芜菁等。说明这里肯定有人来过,并住过一段时间,但这人可能已经走了,或死了,现在岛上已经没人了。
“看来那瓶子在海里漂了很久。”少年说。“有可能。天快黑了,咱们今天就不搜查了吧?”水手征求意见。“好,先回船休息,明天再来找。”记者表示同意。
他们正打算回船,赫伯特突然指着树林里的一团黑影,大叫:“那儿有房子!”3人立刻向房子跑去。在苍茫的暮色中,勉强能看出这是一间用木板钉成的房子,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防雨布。潘克洛夫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半掩的门……
(待续)
3月2日,天空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大风裹着鸽蛋大的冰雹乒乒乓乓地对着石宫打过来。水手马上想到快要抽穗的麦子要遭殃了!于是赶紧和纳布向地里奔去,用几根木桩支一块大布,把庄稼保护起来。
雷雨持续了4天,岛上好几棵树被雷击倒了,有两三次雷电打在沙滩上,使沙子熔化成玻璃状物质。工程师由此想造玻璃了。这天,水手突然提醒史密斯说:“队长,您曾经说过,要用一种升降梯代替石官的软梯,什么时间做呀?”
“哦,看来你很急嘛!这不难,那先做一架传动机械吧。”史密斯答应说。于是,他增加引入石宫内部的水量,利用落差形成湍急的水流,推动水车转动,带动一个转盘。一根长绳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上,一端绕过门框上的滑轮,垂到地面上,再挂个大吊篮。这样,水车一转动,就可以坐在吊篮里,一直上升到石宫的门口了。3月17日工程完工。此后,所有重物,包括人在内,都坐这个吊篮上下了。
在做升降梯的同时,史密斯又成功制成玻璃。3月28日,他们按100份石英、35份碳酸钙、40份硫酸钠和2—3份煤屑的比例,混合放在坩埚里加热。当高温使坩埚里的原料化为胶状物的时候,史密斯带领伙伴,用铁皮卷成的吹管,蘸取胶状物先吹出个玻璃球,再拉成圆柱体,又趁玻璃还软,去掉两头的半球形帽子,形成一个大玻璃圆管,然后切开、用圆木棍碾平,第一块平板玻璃就这样制成了。他们如法炮制了50块,给石宫安上了玻璃窗。还吹制了一些瓶子、杯子。
最近喜事很多:他们到远西森林打猎,意外发现一片面包树,因此居民们有糕点可吃了。母驴产下了一头小母驴;羊群添了好几只羊羔;野猪也驯服了,还生下了10来只猪崽。小杰普常常拽小猪崽的尾巴玩,像孩子一样淘气。
4月2日,因为有了六分仪,史密斯再准确地测定一下这岛的位置,他们铺开太平洋区域图,正准备寻找林肯岛的位置,史密斯突然惊讶地说:“不对,这一带早有一个岛了!”
“那一定是我们这个岛!”史佩莱说。
“不!这个岛在西经153度,南纬37度11分。叫“达抱岛,离我们约270千米。”史密斯说。
“270千米!不远了,假如川页风,48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水手说。大家决定抓紧时间造只船,10月份天气转暖的时候去看看。
老天怜悯 再送巨鲸
造船的工作由史密斯和水手负责,因为史密斯也有丰富的造船知识,水手在造船厂工作好几年,有实践经验。一个星期后,在造船棚里,一条10米长的龙骨躺在沙地上,一块块肋材开始架在龙骨上了。
4月15日第二次麦收,产量达到180升,共有65万粒了。“假如下一次还丰收,我们就有5.2亿粒麦子了,就可以吃面包啦。”史密斯说。“太棒了,要做石磨准备磨面粉啦。”水手咽了下口水说。随后留下一小部分麦子贮存起来,大部分第三次种到地里。
5月1日,海面突然出现一条大鲸。大鲸的出现,搅乱了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水手,像个孩子,日夜为它神魂颠倒!3日中午,纳布发现鲸鱼搁浅了,几个人立马拿起刀和搭钩,赶到了这个庞然大物旁边。这条鲸特大,长达24米,有十几吨重。退潮后大家才发现,鲸的左侧插着一根鱼叉,已经死了。“难道附近有捕鲸船?”记者猜测说。“不。说不定它是在北大西洋被打中,而跑到南太平洋来死的呢。”水手说。史密斯点头赞同,说先看看鱼叉吧。水手拔下鱼叉,看着上面的字念道:“玛丽亚—史泰拉,葡萄园。啊!朋友们,这捕鲸船是我家乡的!”水手挥舞着鱼叉,激动地重复着他家乡的名字。
显然,这是老天怜悯,把它送到这里来的,他们决定赶紧把鲸鱼处理了。这是条母鲸,因此他们获得了大量营养丰富的鲸奶。然后他们先把鲸的肥膘就地用陶土罐熬鲸油。有了脂肪,就有硬脂和甘油。此外还有很多鲸骨头。鲸嘴上有巨大的“梳子”,梳齿长达1.8米,它一口能吞进上万条小鱼。鲸的宰割工作4天才完成,剩下的残骸留给飞鸟收拾。
回家之前,史密斯选了6块弹性很好的鲸骨,切成大小一样,并把两头削尖。“先生,它有什么用?”赫怕特好奇地问。“杀野兽呀。”工程师回答说。
“我不明白。”赫伯特摇摇头说。“等到冬天,把这些骨头用水浸湿弯过来,冻结成冰,然后在外面涂层鲸油做诱饵,扔在雪地里。野兽饥不择食,吞下诱饵,冰在胃里融化,骨头弹开伸直,骨尖就会把胃刺穿,将野兽杀死。就是有点残忍了。”
“确实残忍了点!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尽量不用。”大家说。
这期间,造船工程加紧进行着,船体已成型了。
大鸟送稿 先生探井
冬季来临,要做过冬衣服了。水手又停下造船工作,开始给剪下的羊毛脱脂。他将羊毛先经70℃温水浸24小时,再用小苏打溶液洗净,挤去水分,最后经史密斯制成的水力机械,将羊毛压成一片片毛毡,然后就可做衣服,做毛毯了。今年再也不怕寒冬了!
6月中旬,天气开始变冷,造船工程只好暂停。水手一直想到达抱岛探险,史密斯却不太赞成,因为一个荒芜小岛,是不可能有什么发现的;再说,一只木船要在陌生海面航行两三百千米,万一到不了,又回不来,怎么办呢?可是两人谁也没有说服谁。
6月底下了场大雪。史密斯制造的玩意儿试过了,十分灵验,几天就打到12只狐狸,几只野猪,一只美洲豹,都是被胃里的鲸骨伸直刺死的。
6月30日,赫伯特打伤一只信天翁,大家把它逮住。这是只非常美丽的大鸟,两翅展开长达3米多。记者突发奇想,说这只大鸟会飞到太平洋沿岸,于是写了一篇报道,放在一个不透水的袋子里,袋上写着“恳请捡到的人把它寄给《纽约先驱报》”,待大鸟伤好,把小袋系在它的脖子上,然后放走。望着它飞往朦胧的西方,大家心里都很激动。
7月天气非常寒冷。大家在石宫里一面工作一面看书或吹牛。一天大家正谈得起劲,托普忽然大叫起来,杰普也边叫边绕着井口奔跑。因为两只畜生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和愤怒!大家心里都有点恐惧。“也许有海里的动物到井底来呼吸吧。”记者猜测说。
“嗯,有可能。”水手转过身训斥,“别叫了托普!杰普回屋去!”杰普回去了。托普还留在房里。当天晚上,它每隔一会儿总要低低地咆哮几声。 8月3日这天,其他人都去打猎了,史密斯推说有事,一个人留在家里,他要单独查看井的内部,是什么东西使托普和杰普惊恐不安?这井直径约1.8米。他把不用的软梯上端牢牢系在岩石上,一端放进井里,然后点上一盏灯,拿了一把左轮枪,腰间插把弯刀,就下井了。井里空空的,井壁有很多突出的尖石,灵活的动物是可以沿着这些尖石爬上洞口,但没有任何痕迹表明有动物爬上来过。他一直下到最后一档,发现水面平静,井壁没有任何孔洞。当然,海滩下肯定有一条通道把大海和井底连接起来,由大海到井底,必须穿过这条通道,这只有水生动物才能做到。至于这条通道出口在什么地方、有多深,就不得而知了。
史密斯回到地面,盖好井口,自言自语地说:“什么也没看见,但肯定有东西!”
血战狐狸群 海边捡漂瓶
傍晚,猎人们满载而归。史密斯把下井探查的经过悄悄告诉了史佩莱,俩人认为必须关注这口井!
8月11日,大家忙了一天,夜里都睡得很熟。清晨4点,托普愤怒的叫声把他们惊醒了。这次狗是边叫边挠门,好像要把门打开。杰普也尖声跟着起哄!
“怎么回事?”史密斯立马坐了起来。大家急忙披上衣服,冲到窗口,打开窗子。外面一片朦胧,远处传来一种奇怪的嘈杂声!“什么东西?”水手问。
“是狐狸。家禽场有麻烦了!”赫伯特细听一会儿肯定地说。“是谁忘了把桥面断开了。”工程师判断说。“糟糕!是我,真该死!”记者懊恼不已。
“饥饿的狐狸群非常凶残!必须尽陕将它们赶走或杀死!”史密斯下令。大家立马拿起斧头、砍刀和枪,赶到岸边,形成一道防线。托普张开血盆大口,威风十足地站在前面。杰普握根大棒,跟在托普后面。这时,上百只狐狸正凶猛地向这边涌来。5个人立即与狐群展开肉搏战!一只狐狸扑在纳布背上,被赫伯特一刀砍死;水手两手握刀,左右砍杀;史密斯和记者背靠背,时而用枪时而用刀。托普愤怒地撕咬狐狸的脖子;杰普挥舞大棒,一路横扫过去,兴奋得嗷嗷直叫……天刚破晓,狐群留下50多具尸体,其余越过桥头,向北逃去。
清理战场时,不见了杰普。大家赶紧寻找,在一堆死狐狸中发现了它。杰普孤身杀入狐群,寡不敌众,受了重伤。水手把它抱回石宫,给它清洗伤口、上药、喂食,一周后渐渐好转。这次疏忽差点酿成严重后果,以后天天要确认桥面已经吊起,才敢睡觉。
10月10日,新船下水了。大家给船起名“乘风破浪”号,又推水手当船长。当潮水把船浮起时,大家看到它非常平稳,就决定马上试航。10点半,全体人员都上了船,他们升起风帆,挂上林肯岛旗号,沿着南岸前进。船况良好,大家非常高兴。水手趁机问史密斯:“先生,可以去达抱岛了吧?”
“朋友,”史密斯说,“达抱岛不是非去不可,何必冒险呢。”水手又说:“不会有危险,请先生放心。”“也许没有危险,但这是不必要的冒险……”
正当俩人争执不下,一直站在船头的赫伯特忽然大声喊道:“向右行驶,向右!”
“怎么回事,有暗礁吗?”水手问。“不……我还没看清楚,……往右。”赫伯特一面说,一面伸手从水里捞出一件东西,奇怪地说:“漂流瓶!”
史密斯把瓶子接过来,拔开瓶塞,倒出一张已经浸湿的纸,上面写着:“遇难人……达抱岛:西经153度,南纬37度11分。”
登达抱岛 找不幸人
“新船试航,就碰到这个瓶子,这人运气真好。”水手说。“太巧了!”赫伯特说。
“你不觉得奇怪吗?”史密斯问水手。“难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吗,先生?”水手很惊讶。经这一提醒,赫伯特发现纸条上没写日期,记者说字是新写的。但史密斯似乎不想深入探讨。水手不管那么多,立马问:“先生,现在您不再反对我去达抱岛了吧?”
“当然不反对。回去准备,明天出发,救人要紧!”史密斯刚说完,水手立即调转船头,扯起满帆,飞快向爪角驶去。下午4点,船停靠在慈悲河口。
当晚,他们将必需品准备就绪。大家决定让懂行船的水手和赫伯特去探险。可是史佩莱说自己是记者,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于是他被批准参加远征。
第二天(10月11日)清晨5点,大家依依告别。水手扬起船帆,向西南前进,3个钟头后,林肯岛消失在水平线下了。水手和赫伯特轮流掌舵,史佩莱帮助料理绳索。夜晚,水手和赫伯特轮流休息、换班。第一夜平安度过了,12日继续航行,海面四望无人,偶尔有一两只信天翁飞过。晚上,由于盼望着天明的探险救人,他们都没睡。天刚亮,水手就高兴大叫:“有陆地!快到了。”大家特别兴奋!12点,他们抛锚上岸,首先登上最高的小山俯瞰:小岛周围不过七八千米,到处都是绿荫,但丝毫没有住人的迹象。3人下了山,徒步巡视小岛一周,然后进入内陆考察,发现海鸟、海豹、山羊、猪见人就逃;赫伯特还发现有人类种的马铃薯、胡萝卜、白菜和芜菁等。说明这里肯定有人来过,并住过一段时间,但这人可能已经走了,或死了,现在岛上已经没人了。
“看来那瓶子在海里漂了很久。”少年说。“有可能。天快黑了,咱们今天就不搜查了吧?”水手征求意见。“好,先回船休息,明天再来找。”记者表示同意。
他们正打算回船,赫伯特突然指着树林里的一团黑影,大叫:“那儿有房子!”3人立刻向房子跑去。在苍茫的暮色中,勉强能看出这是一间用木板钉成的房子,上面盖着一层厚厚的防雨布。潘克洛夫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半掩的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