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与融合: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视域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出现了相互割裂境遇,实现融合是克服这种局面的关键.理论层面,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的融合发展是在符合各自价值逻辑前提下,达到互为基础与融入的应然理性状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育人境界的实现需要嵌入规则有序的事务管理并根植于教育管理价值整体效应;事务管理也正是服务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并统一于人性价值的基础上才完成了价值使命.实践层面,实现融合需要把控适时转换度,以认知回归为前提、适时指引为方法、网络思想引领为主阵地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为核心.
其他文献
国家保护义务是养老机构治理立法规范的基础,是保护入住老人权利免受第三方侵害的积极义务.实践调研与理论研究发现,国家保护义务视域下养老机构治理的立法粗疏:一般状态下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日常行为、入住老人健康服务、新型养老模式应用的法律规则模糊与滞后,入住老人权利易受“隐性”侵害;特殊状态下养老机构应急防控统筹协调机制、涉及资金风险防控措施、运营过程中退出机制的法律规则缺失与错位,入住老人权利易受“显性”侵害.应促使养老机构治理的立法精准客观,强化养老机构治理的立法配套衔接,切实保障入住老人权利.
应急行政征用在高效应对突发事件时也会限制、剥夺公民权利,故其补偿环节尤为重要.明确征用与补偿是研究应急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前提:征收与征用分别限制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口罩等易消耗品因征用行为而丧失财产价值,符合征收概念;在应急行政征用语境下,行政机关承担补偿责任.现行应急行政征用立法文本及司法实践显示,我国应急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存在着补偿责任主体不清、程序匮乏及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应结合域外法治经验,首先在法律层面统一规范应急行政征用补偿制度,再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补偿责任主体、程序、标准等具体事项.
随着我国生态法治建设进程坚定推进,通过法律约束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已被社会各界广泛地认同与遵守.特别是在《民法典》时代到来后,我国《民法典》以专章形式确立的“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责任”切实为各类生态侵权案件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然而,落实到生态法语境下各类具体案件中,尤其是生态损害案件的责任承担形式之具体问题中,传统的民事侵权责任形式往往难以取得好的实践效果.这种现象是因为生态损害案件中存在遭到损害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不可逆的修复或者修复成本过巨不具经济效益,进而导致以“恢复原状”“支付对价”等为代表的传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