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分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开始关注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受一系列人为、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资源出现短缺现象。我国正在加大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力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林业资源发展。林业资源发展不仅能够落实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方案,还能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林业相关部门应当构建完整的林业发展体系。分析了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造林相关基础制度和现代化造林措施,希望能给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有力指导。
  关键词:林业资源分析;林业造林方法;播种造林
  我国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业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由于近些年我国各个领域追求经济利益以及发展速度,对森林进行乱砍滥伐,不断对林业资源进行掠夺,浪费了大量林业资源,因此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我国林业资源急剧减少,森林覆盖面积急剧缩减。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开始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环境,林业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号召人们积极参与。
  1   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人口数量过多抑制了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过度发展建筑行业不注意环境保护等,都给我国林业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人口过多,国家对林业资源进行分配时也面临很大的困难,无法科学、合理地对林业资源进行平衡分配,增加了提高林木资源人均占有率的难度。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林业资源保护的相关单位都开始将林业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市场变化相结合,使林业相关产业逐渐朝着社会主流产业的方向发展,再加上林业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以林业为生的普通百姓,林区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科学利用和分配社会劳动力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利于维持我国社会稳定[1]。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从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南方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比北方地区高。虽然我国林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林业资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限制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我国占地面积比较大,各个地域之间的天气、温度、地貌特征等存在差异,因此想要实现大面积造林,就需要分析和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林业部门应种植能够适应不同天气和温度的树木种类,并且对这些树木种类的种植时间进行分析研究,选择科学、合理的时间可以加快树木吸收营养物质的速度,促进树木生长。林业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种植人员的监管,实施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提高种植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种植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提高种植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2]。
  2   林业造林相关基础制度
  2.1   科学选择适宜种植的种类
  目前,我国可以用来发展林业产业的地域有很多,这些地域的天气、环境、地貌特征等各种因素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林业相关部门需要对这些地域进行分析,选择最适宜种植的树木种类。例如在亚热带地区的西南部,同一座山上可能同时存在4个季节的景象,在这种环境下,通常需要种植阔叶林或灌木。相反,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为了确保植树造林结束后树木能够正常生长,可以种植针叶类树木,这种树木很容易存活,不会因降水少、气温低而影响生长发育。另外,部分地域的树木种植环境比较差,相关部门需要事先对地域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的天气、环境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种植的树木种类,以此确保树木能够长期存活、正常生长[3]。
  2.2   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对于树木的生长发育来说,季节、环境等因素有很大的影响。种植树木时,需要选择最佳的季节和气候,这样就可以加快树木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存活率。我国种植树木之前,需要落实引种、推广等一系列操作,这就需要林业产业相关部门选择最佳的树木种类、最适宜的种植时间,以提高操作效率,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促进林业更好地发展。如我国南方地区通常在每年2月左右造林,而2月属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这就要求种植的树木具备较强的抗寒能力。有较强抗寒能力的树木能更好地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下生存,而且低温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问题[4]。
  2.3   运用科学的方法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提高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林业来说,新型培育栽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提供极大帮助。我国林业产业部门应结合树木种类、种植区的天气环境、地貌特征等选择最科学、合适的新型培育栽种方法,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树木种植时间、种植地域和树木的分布排列进行合理规划选择,这样就能够极大提高树木存活率,加快树木的生长速度,减少树木出现病虫害的次数,更好地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3   现代化造林措施
  3.1   播种造林法
  从我国的造林方法来看,大多数林业工作人员都选择较为传统的播种造林法。因为播种造林法比较简便,对种植技术的操作要求不高,适用于各个层次的种植人员。对于一些大面积的造林项目来说,相对于其他造林方法,使用播种造林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造林项目。但是播种造林法也有不足,使用播种造林法需要先对树木种植地进行考察,确保地域的环境和水源等条件能够满足树木的生长要求,尤其需要确保该地水分充足,避免因水分不足而抑制树木生长,还需要确保该地发生自然灾害、病虫害的频率较低。因此,播种造林法大多应用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根据地域地貌特征选择相应的播种造林法,常见的播种造林法有以下几种,分别是穴播、块状播种、条插、缝插、撒播等[5]。   3.2   新幼苗栽种法
  目前,我国大多数林业产业在造林时会选择新幼苗栽种法。新幼苗栽种法就是在栽种时选择完整的树木幼苗。选择新幼苗栽种法的优点是选取的树木幼苗对一些种植环境较差的地域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树木存活率,并且能够确保栽种的树木幼苗稳定生长。对于一些造林环境恶劣、树木品种选择不理想的情况,林业造林产业可以選择使用新幼苗栽种法,避免栽种的树木受到环境限制而无法正常生长。
  3.3   分生造林法
  我国林业造林产业使用的造林方法除了播种造林法、新幼苗栽种法外,还有分生造林法。使用分生造林法需要提前选择富含营养的树枝、树根等,对种植操作的要求低,并且树木生长的速度较快,投入的成本低,可以极大地提高树木成活率。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该方法对栽种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在土壤养料和水分完全充足的情况下,该方法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因此,选择分生造林法时,需要提前进行规划,且使用分生造林法的最佳季节为春、夏两季。
  3.4   插条造林法
  插条造林法在春天与秋天的使用效果最理想,一般在春天树木发芽之前、土壤解冻之后及秋天土壤冻结之前、树木落叶之后两个阶段挑选适合的树苗进行栽种。在使用插条造林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的枝条应来自具有1~2年树龄的树木,明确株距和行距,预留相应的插穗长度,栽种完成之后用脚踩实,使枝条四周土壤紧而密实,将2~3 cm的枝条预留在土壤中,不可将整个枝条放入土壤。
  3.5   营造混交林
  单一林极易造成大范围的病虫害,对种植区域地质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低。相关调研结论显示,松树与杉树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树种,因为这两种树木属于经济树种,具备一定的经济收益。在相同区域种植同一种树木,不但需要面对潜在风险,还会造成林地资源浪费,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相违背。营造混交林以植物与生态的平衡和多样为基础,建立多样化的种植模式,能够改善林区资源匮乏的状况,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我国的林业资源短缺,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林业产业相关部门正在逐渐完善林业产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植树造林措施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植树造林的一系列措施后,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稳定提高,林业资源正在不断增加。为了加快林业资源增长速度,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改善植树造林方式,结合栽种地域的天气、地貌特征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树木种类,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吴推陈.基于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的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3):86-87.
  [ 2 ] 杨祖勇.浅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39(19):82-83.
  [ 3 ] 赵琳.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现代园艺,2019(19):194-195.
  [ 4 ] 李永富,宋文斌,张宪红.林业资源管理与造林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7,8(24):66-67.
  [ 5 ] 于金娜,姚顺波,薛彩霞.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4):61-71.
其他文献
摘 要:榆树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植物,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尤其在园林观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榆树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种植榆树的过程中,应该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榆树生长,否则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研究了榆树的种植价值以及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分析了榆树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对策,通过分析病虫害的生活规律和习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促进榆树的生
摘 要: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县)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采取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生产基础实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分析了天祝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探讨了当地发展高原夏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优势条件  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海拔2 040~4 874 m
摘 要: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营造一种绿色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产环境提供保障。造林绿化并不只是简单完成造林目标,而是需要实现整个生态绿化。造林绿化之后,还需要完善很多后续工作,特别是林业技术工作,因为该技术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造林绿化之后的林业技术,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生态环境;建设  
摘 要:白水县处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地带,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風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有利于光合物质积累和运转,从而培育出果大、质优、味美的苹果。白水苹果作为我国苹果出口的主力军之一,面临严峻的问题。从品牌包装、贮藏、物流、质量监管、品牌建设及营销等方面分析了白水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白水苹果;营销;产业发展;品牌建设  1 白水苹果发展现状
针对茶园机械化开沟减阻减耗需要,设计茶园节能型开沟刀,用于减小茶园开沟时的开沟功耗。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节能型开沟刀侧切刃与正切刃曲线方程,通过离散元仿真方法确定侧切刃螺旋线终点处滑切角与正切刃在侧切刃平面内展开曲线终点处静态滑切角分别为62°、56°。对设计完成的节能型开沟刀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沟深度为15、20、25 cm时,节能型开沟刀的开沟功耗分别为0.093、0.107、0.128 kW,均小于对照组通用开沟刀的开沟功耗,说明设计的节能型开沟刀在各个开沟深度均能够达到降低开沟功耗的目的。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和期望越来越强。近年来,我国将环境保护和管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每年都会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工作,以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论述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改善策略。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  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导致城市园林建设规模扩大,园林的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
摘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林业生态保护、林业生态培育以及森林资源利用3个角度,提出了有效的工作策略,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并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落实提供帮助。  关键词:生态保护;森林资源;林业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作为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稳定
住宅小区地下汽车库设计有别于独立建造的地下汽车库,应综合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协调设计好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使地下汽车库设计具备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使用舒适性和出行方便性。基于此,文章着重从地下汽车库出入口设计、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柱网及停车位设计、防结露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地下汽车库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量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决定着农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撑力量的作用发挥。我国传统农业作业方式不仅产量低,还非常耗费人力,因此必须加强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结合实际种植情况提高种植水平。分析了现代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现状与应用情况,以促进相关部门提高对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农业;种植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中非常重
摘 要: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农业执法是农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做好农业执法工作十分重要。从提高对执法工作的认识、强化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3个方面阐述了做好农业执法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执法;四個思维;队伍建设  2020年11月16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十一个坚持”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良法善治,民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