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家味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人无论身处何方都不忘家乡,不忘家乡的味道!
  据说,我们客家人是从中原一带南迁下来的,我们的先祖怀念家乡的美食——饺子,但南方地区又不产小麦,聪明的先祖就用大豆代替小麦,制出了豆腐,并把肉馅嵌入其中,于是好看又好吃的酿豆腐就这样诞生了。代代相传,酿豆腐已经成了客家人逢节必备的菜肴之一。其实,要吃一顿酿豆腐最难的还是做豆腐。
  每逢我们家家户户都做酿豆腐的时候,除夕就到了,我们家也热闹起来了,因为我们叔伯几家人每年此时都要一起合作磨豆腐。常年外出工作、求学而难得一见的亲人们都要聚在一起听爷爷统一号令。
  一声令下,众人各司其职。石磨、水缸、缸架、豆腐桌、豆腐帕……早已搬出洗净。男的倒豆推磨,白白的豆浆从两块磨石间汩汩流出;女的抱柴煮浆,红红的火焰,在铁桶制成的炉中欢腾,浓浓的豆香从锅中飘满围龙屋的厅堂。男的说着各自的工作经历,女的谈论着各家孩子的学习,嘴里话不停,手中活不歇,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豆浆煮开后,就要请爷爷这个“老将”出马——点卤。只见爷爷左手端着一个盛有卤水的小碗,在碗沿上用拇指扣着一根筷子,卤水慢慢沿着筷子一点一点地滴入缸里的豆浆上,右手则拿着一个勺子在缸中轻轻地搅动着。豆浆点卤后不久,就要倒浆入桌,把桌面上的豆腐帕四角提起包住豆浆,盖上板,用重石压上,等上一阵,豆腐才算做成。看着爷爷娴熟的动作,大人小孩都屏住气,生怕惊扰了爷爷。爷爷则边转边讲做豆腐的诀窍:“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豆子要磨得细,豆腐才嫩,点卤切忌心浮气躁,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就事与愿违啦。我们做人做事也是这个理!”
  众人默然,一时无话,都在细细品味着爷爷的话语。“这酿豆腐可是我们客家人过年必备的菜,”爷爷继续说,“客家人无论身处何方都不忘家乡,不忘家乡的味道!”
  (指导老师 叶运辉)
  本栏插图 鲁 璐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
其他文献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题记  近日来天气潮湿。  若是走在街上,指尖便仿佛沾了水一般湿冷,凉意盘绕而上,手指便微微地显得僵硬,下意识弯曲手指的时候却又舒缓了些许,不久又漫延开来了。这倒不像在冬天,北风的寒意是那样刺人的,刮过手背隐隐作痛。这湿冷是缠绵而温驯的。  晚上与黑暗独处时,我能在宁静中感受到阴冷的、蕴藏着满满的水分的空气就贴在你的脸颊上
嘘——听脚步声!  优美的音乐萦绕耳畔,预备铃响了起来。  走廊上玩耍的人却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依然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有位同学闹着闹着一个踉跄,但还是站稳了,扶着墙壁调整了姿势,又继续玩闹。  教室里的同学自己也在忙事儿。有的人在肆无忌惮地抄着预习作业,拿着铅笔马不停蹄地写;有的人在专心致志地看小说;还有些人正在一心一意地背书,等待老师抽查……  班长站在讲台上,大力拍打桌子,声嘶力竭地叫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