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郊区大型居住社区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00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都市圈郊区日渐成为大型居住社区的首选,都市圈郊区既有河道存在河道淤积、护岸塌陷、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型居住社区的人居环境。本研究针对大型居住社区多元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嘉定区城北大居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从水系沟通、护岸设计、亲水平台等方面阐释了大都市圈郊区现代化大型居住社区河道生态治理设计,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都市圈郊区  大型居住社区  老旧河道  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4(c)-0111-04
  Research on River Ecological Treatment Design of Large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the Suburbs of Metropolitan Area
  chen aiqing
  (Shanghai Branch of Changjiang Survey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Co., Ltd., Shanghai, 200439 China)
  Abstract: The suburbs of metropolitan area are becoming the first choice of larg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The existing rivers in the suburbs of metropolitan area have problems such as river siltation, bank protection collapse and serious pollution,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larg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Facing the needs of multiple urban living spaces in larg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river 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river regulation project of Chengbei Daju in Jiading District, explained the river ecological governance design of modern larg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in the suburbs of metropolitan area from the aspects of water system communication, revetment design, hydrophilic platform, etc.,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 Suburbs of metropolitan areas; Larg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Old rivers; Ecological governance
  隨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核心城市聚集效应使得大都市圈形成。以上海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由于城市核心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上海市五大新城战略的实施使得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越来越多分布到都市圈郊区。在都市圈郊区建设大型居住社区,对河道生态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实现“安全、资源、环境、景观”的功能。
  都市圈郊区河道现状多为原始乡村河道,建筑生活垃圾随意投入,边坡塌陷严重,造成河道普遍淤积;部分河道为断头河,河道现有过水断面较小,河道周边环境杂乱,河道坡面亟需清理;河道周边水体长期遭受严重污染,超过了河道的水环境承载力,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河道景观和亲水设施缺乏,人居体验不佳;同时由于通勤需求,都市圈郊区的大型居住社区周围设置轨道交通站点,与河道水系沟通相互影响。
  在都市圈郊区规划建设大型居住社区,而河道生态现状情况与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共保,民生共享”的规划原则严重不匹配,急需通过改善水环境来提升周边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土地价值,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生态活力型的多元城市生活空间。因此,需要针对都市圈郊区大型居住社区河道生态治理设计开展研究。
  1  生态治理设计原则
  以水为媒介创建宜居的城市化生态环境是大型居住区的概念宗旨,都市圈郊区水系生态治理首先沟通河道[1],确保引排顺畅,打通河道水体流动性;然后进行护岸整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景观护岸设计;接下来结合大型居住区多元城市生活空间的景观需求,打造特色水环境,形成水绿生态走廊;最后建立长效生态保障机制,确保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内河道长期健康[2-3]。
  1.1 因地制宜,沟通水系,打通河道断头
  在城市河道管理要求和地区水利规划前提下,结合地区水体特点,规划水系路径,确保防汛安全。通过河道开挖或拓宽,实现闭塞水系的连通。
  1.2 安全为先,注重生态,设计景观护岸
  结合河道疏浚设计,在确保护岸安全设计的前提下,提倡在大型居住社区内河道采用密排松木桩挡墙、生态石笼等生态护岸型式[4-5],挡墙前设置挺水植物平台,实现水—植物—人居的和谐统一。   1.3 需求牵引,因势利导,打造亲水平台
  以新建大型居住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强调亲水平台前沿线的变化、多样性以及水体的可接近性,创造出居民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提倡“创造性保护工作”,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生态自然和特色历史遗留[6]。
  1.4 河长负责,群防群治,实现长效生态
  坚决贯彻河长制原则,明确建设、管理和养护主体责任,构建河道生态管养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居民积极主动性,结合奖惩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河道生态管理,实现大型居住社区河道生态的长期健康保障。
  2  实施案例
  2.1 工程简介
  本文依托《2017年度嘉定区城北大居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从水系沟通、护岸设计、亲水平台等方面展示大都市圈郊区现代化大型居住社区河道生态治理设计。
  嘉定区城北大型居住社区(简称城北大居)位于嘉定新城的北部、老城区的西侧,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20公顷,行政区划上隶属菊园新区,是上海市政府在2010年2月批准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第二批选址规划》中确定的23块大型居住社区之一,居住人口规模约11万。
  本工程整治河道属于嘉宝北片水系,整治河道总长3801m,涉及白墙港、项泾、蔡家村、绿湖4条河道。其中绿湖为规划新开湖,作为菊园新区新开的以水为主题的景观湖,规划面积25000m2。
  现状河道主要问题有河道淤积,行洪能力不足;护岸杂乱,局部坡面坍塌;建筑侵占河道蓝线。在都市圈郊区河道生态治理原则的指导下,本项目对白墙港,项泾,蔡家村河,北绿化河、绿湖、南绿化河4条河进行综合整治,主要任务是疏拓河道、新开挖河道、新建护岸、建设亲水平臺、拆除两岸违章建筑物,提高区域河网的防汛、排涝和调蓄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河道周边环境,提升两岸水景观效果,呼应城北大居生态活力型的多元城市生活空间定位,配合大居开发建设的需要。
  2.2 城北大居河道生态环境治理设计
  2.2.1 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拓,新开挖河道及湖泊,满足城北大居的防洪排涝安全
  嘉定城北大居规划河网水系众多,是嘉定区水系的重要组成。工程河道与区内众多河道相连,是区域规划的重要行洪除涝通道,是区域水体调蓄、水资源调度、满足区域水面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现状河道规模不足,同时存在断头等情况,与规划相差较大,行洪不畅。因此,按规划疏拓开挖河、进行固土护坡处理、增加过水断面和调蓄容积、贯通防汛通道、建设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是适应城北大居开发建设的要求,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防洪规划区在设计洪水位条件下不出现险情,做到“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保证区内社会经济秩序正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2.2 对河道进行护岸整治、植物绿化,发挥河道的服务功能
  通过本项目对河道护岸改造及陆生植物、水生植物的配置及恢复,在发挥河道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并尽可能的将河道自然地貌和植被融入到整个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充分发挥河道的环境净化功能。
  结合蓝线规划确定两岸用地功能定位,本工程对河道两岸绿化带进行整治,以河道水系为载体,营造水绿交融的美好环境,形成水绿生态走廊,以水养绿、以绿净水,提供水的灵气和活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达到安全、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境界。
  (1)护岸结构设计。
  护岸结构主要采用密排松木桩护岸、L型挡墙、浆砌块石挡墙3种方案。密排松木桩护岸方案用于绿湖位置,见图1,采用复式断面,河底以上边坡以坡比1∶2.5~3.20m高程(吴淞基面,下同),3.20m高程设净宽1.50m的亲水步道,以上至堤顶高程4.20m,边坡采用1:2.5植草护坡。考虑白墙港、项泾河道既有护岸为L型挡墙,为与现状护岸顺接,采用传统L型挡墙方案。考虑蔡家村既有护岸为浆砌块石挡墙,为与现状护岸顺接,采用传统浆砌块石挡墙方案。
  (2)绿化工程设计。
  在立足生态、兼顾功能、体现自然、以人为本、经济环保的绿化设计要求下,如图1所示[7],对居民区和公园区的植物分别进行配置。在居民区,植物品种选择具有抗污净化、降尘除噪能力的乡土树种,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以营造出生态宜居的河道景观,推荐采用香樟等乔木,八角金盘、八仙花、红叶石楠、梳黄菊等灌木,百慕大等草本和黄菖蒲等挺水植物。在绿湖岸边,植物品种选择具有观赏性的乡土树种,增加各类色叶类乔灌木的运用,通过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搭配,营造出自然靓丽的河道景观,推荐采用水杉、垂柳、乌桕等乔木,红花继木球、海桐球、云南黄馨等灌木,白三叶、大滨菊、二月兰等草本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
  2.2.3 提升两岸水生态景观效果
  以水为媒介创建宜居的城市化生态环境是大型居住区的概念与宗旨,因而,河湖两岸景观和亲水平台等的设置是重点,应配合用地结构规划,形成沿河生态景观轴,并对景观湖面进行点缀,创建景观亮点。
  亲水平台布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亲水平台实体(不透水)建筑不得超过规划驳岸线;
  (2)根据本工程自然条件及岸线规划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提高岸线利用率,同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3)满足水利部门的防汛要求;
  (4)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生态自然和特色历史遗留[8];
  (5)强调亲水平台前沿线的变化、多样性以及水体的可接近性,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为满足居民的亲水、近水要求,本次河道整治共设置11座亲水平台,与河道防汛通道自然顺接,形成自然、和谐、人文的生态景观。本工程亲水平台结构型式为避免呆板,采用板梁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亲水平台分为A型亲水平台和B型亲水平台两种型式。
  A型亲水平台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板梁式结构,板梁下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方桩基础,亲水平台轴线长20.2m,平台宽1.8m,考虑安全性和亲水性,高程取4.00m,平面形态采用弯月型,与周边环境自然协调不突兀,营造良好的人工景观。板上铺设木地板,并设置护栏,护栏设景观灯带,见图2。
  B型亲水平台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板梁式结构,板梁下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方桩基础,平台宽0.0~5.8m,长17.8m,考虑安全性和亲水性,高程取4.00m,平面形态采用半月型,与A型结构交相辉映,避免了结构型式单一、呆板。板上铺设木地板,并设置护栏,护栏设景观灯带,如图3所示。
  3  结语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都市圈郊区大型居住社区河道整治凸显生态治理的需求。应当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生态景观设计,以水利工程为载体,营造湖河相间、水绿交融的美好环境,借助水的灵气与活力,实现水生态与现代化大型居住社区的融合统一,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供生态环境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俞谞华.城市河道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上海水务,2018,34(1):48-50.
  [2] 吴金龙.美丽乡村整治中的水务设计探讨与思考[J].上海水务,2019,35(4):4-5,31.
  [3] 陈鸣春.崇明区生态河道治理研究探讨[J].上海水务,2018,34(1):45-47.
  [4] 王涛.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2):80-81.
  [5] 王星达,王羽晨.基于生态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9):96-97,100.
  [6] 宋晓梅,熊永慧.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带生态文明建设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8):111-113.
  [7] 李海东.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9,17(13):48-49.
  [8] 邓青.琼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7):165-166.
其他文献
以不同季节的菝葜带芽茎段、茎尖及带芽根状茎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不同消毒方法和防褐变处理,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探寻菝葜丛生芽的最佳诱导方法。结果表明,菝葜带芽茎段是最佳外植体、取材的适宜季节是春季,最佳消毒方式是75%酒精浸泡30 s,用0.1%升汞处理7 min。菝葜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2 mg·L-1)+NAA(0.1 mg·L-1)。用PVP(2 g·L-1)浸泡20
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和早熟禾(Poa annua L.)为试验材料,设置30%(T 1)、60%(T2)和100%(T3)等3个再生水灌溉浓度,以清水灌溉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浓度再生水灌溉对种子萌发和萌发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及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
为客观评价披碱草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22份野外采集的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1.8946);小花数变异系数(CV)最大(29.94%);株高与茎粗、旗叶长、旗叶宽、倒2叶长、倒2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22份披碱草属野生种质资源分为四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9份种质,具有穗长和花序长最短、花序小穗数最少等特点;第Ⅱ类群包括4份种质,具有最长茎长(包括花
为探讨新疆褐牛体重与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及构建不同生长阶段的回归方程,为新疆褐牛选育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以伊犁地区2011—2019年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新疆褐牛为对象,测定4个生长阶段的4个体尺指标和体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新疆褐牛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指标间存在着极显著的(P<0.01)相关性,12月龄的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较其他生长阶段更高,其他体尺指标间也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新疆褐牛不同生长阶段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得到了6月龄、12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日常办公系统不断深度融合,大幅度增加了办公系统对数据资源的应用与管理效率,日常办公流程化、办公环境个性化、服务保障便捷化,将有望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基于此,本文将简要介绍日常办公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展望AI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办公系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人
以20个萱草品系为试材,采用田间自然干旱的方式对萱草进行干旱胁迫,测定叶片萎蔫级别、叶片相对含水量、失水率、相对电导率指标,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20个萱草品系的耐旱性,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个萱草品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自然干旱胁迫的加剧,20个品系萱草叶片萎蔫级别均呈现上升趋势、以太谷1号最为明显;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交城3号萱草降幅最小;叶片失水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当土壤达到重度干旱时,美国72的失水率达到最大;叶片相对电导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综合隶属函数值可将萱草耐旱由强到弱排序:
为了比较华北落叶松1代种子园不同种源的288个无性系的种子品质,对种子千粒重、饱满率、发芽率等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子园5个种源和288个无性系间的种子品质均差异显著,有选择的潜力;河北蔚县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指数最高;山西浑源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饱满率最小,但其发芽指数高;河北围场、滦平和阜平种源的种子品质相差不大。种子园无性系千粒重为3.5127~7.2628 g,饱满率为40.89%~95.55%,98%以上的无性系发芽率高于60%,为Ⅰ级种子;发芽高峰出现在第5天,有90%以上
摘 要:随着滨海核电厂址开发难度的逐渐加大,近岸海岛因其独特的陆海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成为核电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但同时近岸海岛核电厂址又不得不在行政审批、环境保护、应急等方面面临特殊的困难。本文针对近岸海岛核电厂址与滨海核电厂址相比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于海岛核电厂址开发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为后续近岸海岛核电厂址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电 近岸海岛 滨海 选址  中图分类号:TM6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长远目标。当前由数字技术驱动的社会治理创新已经从信息化走向了智能化,其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海量多源异构的社会治理数据的存储与融合。本文采用混合数据库技术,基于Hadoop框架,提出了一套多源社会治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融合技术方案,并利用国产化大數据产品落地建设在深圳市龙岗区。  关键词:
以冰菜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赤霉素(GA3)、3-吲哚乙酸(IAA)、6-苄氨基嘌呤(6-BA)、乙烯利(ETH)、脱落酸(ABA)对冰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冰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探究植物外源激素对冰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mg·L-1的GA3、150 mg·L-1的IAA、2 mg·L-1的6-BA、80 mg·L-1的ETH最有利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