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的声色之美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70912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琴作为外来乐器在中国乐器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素有中国钢琴之称。本文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切入点,解析了扬琴这门乐器的发展里程以及主要特点。从扬琴的力点和声色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剖析了扬琴的用力、声色特点。最后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例,详尽对这两方面做一个综合阐述.
  关键词:扬琴 力点 用力 音色
  一、扬琴的简介
  扬琴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自明代初传入中国,即音色明亮、清脆、纯美、圆润,具有中国钢琴之称,扬琴就其历史与其它民族乐器相比,虽然并不悠长,但扬琴的发展变化却令人感叹,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经过扬琴前辈的呕心沥血,使中国扬琴逐渐完善,其音域宽广,质地精良,工艺精美,古朴典雅。现在还有许多人为了扬琴的发展还在艰苦琢磨,不仅有402型号扬琴和401型号扬琴,还有很多熱爱扬琴为扬琴献身的老师前辈们发明制作了大扬琴(其音域比普通扬琴低五度),填补民乐团里没有低音乐器的遗憾,使中国扬琴体系在世界扬琴体系中独树一帜,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的世界性还表现在演奏的曲目,改革开放后,扬琴技术的飞速发展,那时代的扬琴乐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时的演奏技术,所以国内的创作和国外的移植都成为当时扬琴创作者的追求,经过创作者的不屑努力,现如今国外移植的曲目已有很多,例如《波兰舞曲》、《帕格尼尼随想曲》、《引子与回旋》、《引子与格兰特拉》、《摩西主题变奏曲》、《卡门主题随想曲》等等,这些国外移植的曲子给与我们耳目一新的扬琴风格,提高了演奏技术。
  二、 扬琴的力
  (一)力点
  谈到用力应该是每种乐器都存在的问题,力的运用直接关系到音色,音色是诠释好每首曲子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想解决音色就要解决用力。
  许多前辈在告诉我们要轻松演奏,然而怎样才能理解真正的轻松呢?亚诺什·什塔凯尔曾经说过:“我认为演奏乐器,必须随时准备尽可能大的力量”,可见用力的重要性,但这里指的尽可能大的力量绝对不是蛮力,噪力。那么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又储存在哪里呢?其实我们在弹扬琴时就是一种不放松的放松演奏,坐姿是基础。太极有种观点,很靠近我们演奏时的姿势,首先要含胸拔背,然后锤肩坠肘,这是所有动作的基础,也是演奏的基础,力源于腰脊,足下拔力,腰椎带动上肢,说力源于腰脊,上肢要靠腰脊来带动演奏(这点在扬琴演奏大跳时多于运用)。相对于习惯用力来说似乎是一种悖论,因为人们习惯于用四肢带动躯体,扬琴演奏时的技术多追求速度和精准度,所以单靠上肢还远远不够,我们经常错误的认为单靠指腕局部正确的用力,错误的认为手腕就是发力点,忽视了全身的协调,不能发挥人体所具备的潜在机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便不能真正的理解亚诺什·什塔凯尔的话也就失去了他的含义,苏联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一段精辟论述在这方面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他说:“要获得演奏所有钢琴曲所必须的技术,必须利用人类具有的全部生理上的运动的可能性。”这就说明我们演奏时必须运用上全部的力来证明和支持演奏的音乐,就算是最简单的技术,没有力的保障也就无从谈及,他又指出:“从手指的最末的一个关节,整个手指,手,手臂,肩部几乎察觉不出来的运用起至背部的运动为止,包括整个躯体的上部,也就是说从一个支持点——接触琴键的指尖开始,到另一个指出点——接触凳子的躯体为止,但我可以证明,许多钢琴家并没有利用我们身体上的所有的可能性。”这就指出力在我们整个躯体的上部。
  (二)用力
  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要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避免紧张状态,扬琴在触弦的刹那用力后应立即放松反弹回来,下力与放松是互相存在的,要理解演奏是一种不放松的放松演奏,掌握及用力又放松的基本规律,而且还要注意琴凳的高低,我们每个人臂长和身高都不一样,这就说明我们的琴凳适合我们每个人,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琴凳,当小臂水平自然时应与琴面处于平行,且自己感到舒服即可。如果琴凳过低,我们在弹琴时会不自禁的端肩,导致肩臂紧张,无法做到放松,在学习练琴过程中要不断揣摩体会,不断完善。
  三、扬琴的音色
  扬琴是通过琴竹直接击弹琴弦,是弦振动发声的,所以音色与演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要市我们拥有审视正确的音色的耳朵和意识,知道什么音是我们所追求的音色。有了正确的审美标准,我们就要从下力的第一个音开始寻找正确的音色,并且记住它的整个过程。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处理纯美、明亮、圆润的之外的音,某些乐曲需要用不同的音色完成。总之要学会听,要懂得如何去鉴别声音的好坏优劣,这是教师和学生的首要任务。
  扬琴属击奏弦鸣乐器,它既有弦乐器的一般共性,又有弦鸣乐器的个性。击弦乐器的发音一般分为三个过程: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开始振动,泛音由少增多至稳定的过程,声学上称为始振过程;振动达到本身的最大值,这个过程称为稳态过程;稳态过程后,泛音由多变少,振动由衰减及至消失,这个过程称为衰减过程。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发音方法下,其发音的三过程比例也不相同。在扬琴看来,扬琴的发音,是根据杠杆原理,依靠人体及其上肢各部位肌肉、关节的整体运动和击发动作,通过琴竹将动能作用于琴弦,使琴弦得到充分振动,产生音响共鸣和声波对流。由于在击奏方式下,外力作用于琴弦的时间短且单位时值内无法再施加外力使音响得以保持,因而造成了扬琴特殊的发音特征:始振的振幅大,无稳定过程,直接进入衰减过程。
  在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音色便成为演奏者的追求,什么音是美的,好的呢?每个音不论强弱、厚薄都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发音点。这个点在触键时应多深多浅,力量应用得多大多小,下竹速度应多快多慢都应根据声音的需要来衡定。“强而不噪,弱而不虚”是最基本的音色要求,但是怎样才能“强而不噪”呢?弹强音时,要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用大臂带动小臂,击弦时触弦时间要短击弦要有爆破力,同时手指迅速控制收住琴竹尾,迅速反弹放松,这一套动作要连贯娴熟,通过音的审美标准辨别每个音的音色,掌握好强音的方法,避免演奏时出现噪音等不良音色。在平时练习时应做“快下放松”的练习,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好音色的产生,不光要有优质的乐器,还要有正确的演奏方法。音乐是用声音来表现的艺术,发音与音色乃是一切音乐表演艺术进行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手段,没有正确的音色观和科学的发音方法,就没有优美丰富而赋予表现力的音色,要想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感情、风格、意境是不可能的。扬琴演奏者要使自己获得理想的发音方法和丰富多彩的音色,应该懂得自己乐器的物理性能和发音原理;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全面熟练的演奏技巧。   许多人认为弱音很容易演奏,其实不然,弱音其实更不好被诠释,因为与强音相比弱音的状态更为松弛,难以控制,例如在演奏虚幻缥缈的音乐时,用小臂为主手指手腕全部不用力,弹出来的音空、弱、虚。音色是为音乐服务的,只有拥有丰富多彩的音色才能更好地演奏音乐,追求音的丰富多彩时演奏者值得用一生曲揣摩研究总结的。为了增强扬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扬琴余音袅袅的长处加以了美化和变化,出现了各种表现不同音色的技法,使揚琴原本只具直线性的静态音响变成了直线和曲线音响的结合,使得扬琴音色更加丰富,曲直相兼,静动相映,流韵悠远,妙趣横生。
  四、《卡门主题随想曲》
  世界名作《卡门》是由中国传统民乐扬琴演奏,中西方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音乐也就存在节奏的不同,西方音乐中的节奏几乎全部是“功能性均分律动”型的,中国音乐也运用“功能性均分律动”,也有均匀、规则的强弱拍安排,但中国音乐常常又加入其他的变化性节奏,使乐曲的节奏跟自由,更富变化。形成中西音乐节奏差异的原因,也只有到文化当中才能找到。有人曾经指出中西节奏的区别,在于“西方节拍是数量定量;中国节拍是弹性定量。”其原因在于“西方人的思维常规是数学式的,中国人思维常规是逻辑式的,音乐的最本原正是文化与生命的原生,所以中西方在音乐节奏上有着不同的理解。
  哈巴聂拉此段,主要旋律演奏时要干净,明亮且灵巧,每小节的符号演奏应注意指腕与小臂的结合,突出符点音且清晰,满拍。右手音衬托左手音,并且符点音可稍延留长些,以显示女主人公卡门在演唱时空气中洋溢着浪漫与激情,充满挑逗的味道,左手音多以手指与小臂的结合。
  演奏此曲的尾段转E调时,考验了演奏者的技术包括速度,准确度和音色,随音色要求结实,清晰,饱满有颗粒感,下音时要出音头且音头小巧干净,这就需要有很强的基本功。
  结尾处的快速双跳,第二个音往往容易被忽略,因为技术问题速度和音位大跳还没有解决,所以有些人忽略了它的质量,结合手指的运动,强调手腕手指的协调性,因为速度快所以要把身体上的力全部聚集于指腕中,以足下拔力,力源腰脊,互相支持,在练习时做到不吃音,不略音,不丢音扎扎实实的熟悉音位,然后一点一点的加速度,不要急于求成。
  《卡门幻想曲》展现了扬琴的各种音色的变化,考验演奏扬琴的基本功和演奏者自身的音乐素质,打破了原有的演奏观念,是扬琴的技术速度和中西结合的融合展现,也是扬琴曲目的高质量作品,是每一个演奏者梦寐以求的追逐目标。
  五、结语
  总之一切理论都是为了实践而铺垫的,都源于实践,回顾扬琴几百年的发展艰辛孤独,而在扬琴尽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它日渐成熟,正展现他最充沛的一面,它在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吸取了外国音乐的精髓,我们坚信,中国扬琴这多美丽的奇葩将会越开越亮丽。
  参考文献:
  [1]吴顺章.扬琴基础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
  [2]刘安良.扬琴——如何获得理想音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01).
  [3]项祖华.扬琴弹奏技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4]钱林森.中西文化:差异与共存[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8.
  [5]吴顺章.论扬琴演奏中的运筹、释放与流动[J].中国音乐,2002,(03).
其他文献
中国歌曲作为音乐艺术的门类载体,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特有的结构思维,中国特性以及其美学思想,在传播和传承的同时,传递着正能量,并探索使之成为世界文化融合,文明传承之主
摘要: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我们必须把各种音乐艺术实践贯穿到全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不断得到自我的发展和创新,同时还可以得到审美的满足。要成为一名创新型的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創新意识 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实践  
摘要: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关系到幼师自身音乐素养的高低,对幼儿性格和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在傳统幼师音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 音乐 教学模式 建议  一、改进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模式的意义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的作用日益凸显。幼儿教师是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其学习和研究的范围围绕幼儿教育展开,除幼儿父母外,是幼儿最早接触的老师。幼
<正>~~
期刊
摘要: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优美的旋律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包含乡土气息的品性,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清丽的戏曲唱腔,演员的台步招式,戏曲着装的民族意蕴,构图独特的脸谱造型等,都会让少年儿童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很多戏曲都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对于陶冶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培养少年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有独特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优秀戏曲存在一些误解。
赫伯特·冯·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了70年,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截止1988年他发行超过1亿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钢管,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现代乐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
当我国交响乐具有显著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旋律、和声、标题、主题思想等方面。在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弘扬交响乐的民族性,需要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交响乐的欣赏、做好交响
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说,在音乐学习中拥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是极其重要的,因此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展开讨论,并结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秧歌是我国汉族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不同地区的秧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比如东北秧歌的"逗、媚、艮、俏、浪";山东秧歌的"韧、抻、扭、拧、蹍";陕北秧歌的
摘要:民族音乐概论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学结果不佳,学生厌学情况。在该课程中引入实践教学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普通高校 实践教学法  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普及传统民族音乐基本内容为主,兼及部分民族音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