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提高高职教育吸引力入手,先后从办学定位、教育教学质量、办学体制创新、软硬件建设四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吸引力拓展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吸引力拓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发展任务。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就成为高职学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在学苗质量和学历层次上都竞争不过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情况下,职业教育要提升吸引力,只有不断地加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向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情况下,高职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就不应该随波逐流,急功近利,要以内涵建设增强吸引力,以特色求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所设的专业要和企业对接、和市场对接,关注时代的发展,倾听时代的脚步,努力提升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始终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对高职教育吸引力拓展问题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办学定位,科学把握办学方向
定位问题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高职教育要把眼光瞄准市场的需要,特别是要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办学定位。高职院校不应是高大全,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找准切入点,对准穴位,突出重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实用型人才。职业院校的决策者应该转换思维,调动大家的力量,群策群力,瞄准市场找准定位。例如,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在建校初期,就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在统一大家思想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那就是努力创办“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全国闻名的高职院校”,今天全体员工正为这个办学定位而不断地努力。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发展动力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目标,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高职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在当前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高职教育在竞争中缺乏优势的情况下,教育者都意识到职教学生存在的问题,职教学生与普教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帮助他们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点更加重要。在实践中,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方面,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差异化培养。学生入学后,学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将学生分为级别不同的班级,根据级别的不同,设立各自独特的教学目标,采用各自适宜的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35+10”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精讲精练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再次,要爱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一所地质类高等职业院校,从2009年始,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便探索、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即适应市场需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现代应用型职业人才。每年新生入学,学院将每位教师的专业及特长公布于众,师生双向选择,组合成“亦师亦友、亦师亦徒”的新型师生关系——即辽地院导师制。这种导师制度,使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从工作时间拓展到业余时间。导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精心侍弄“三五棵小苗”。比如导师搞科研做实验带着学生,实验室和标本室等均向学生开放。这种导师制通过专业辅导、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和生活上的帮扶,让学生健康成长、德艺全面提高。
在教育特色方面,制订一套科学系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案。例如: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堂,组建优秀教师团队,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利用早会、课间、班团会等,每天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成立院系两级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社团,开展读书活动;定期举办专题读书报告会、读书周、读书节等,在学生成长成才中,起到了助力提质和点石成金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学院办学体制创新,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创新大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小到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增强吸引力,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进行创新,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首先,要拓宽办学思路,推进中高职衔接。很多高职院校存在中职教育这一块,因此要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沟通”,解决好教材和师资力量问题,解决职业教育现阶段“终结性”难题;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和拓展“资格空间”。
其次,要加强和相关企业、行政部门的联系。在实践中要扩大学院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影响力,积极拓展办学的空间,充分利用当地有利资源为学院的发展助力。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指导、由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要充分利用和学院专业相关的企业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教材创新、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的指导。
再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调动职工积极性。职业院校要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才流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和企业取得联系,深入企业实践,加强横向课题研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等。 四、狠抓软硬件建设,拓展学院发展空间
一是要有资金投入,保障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职业教育要有吸引力,光有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像样的硬件设备。培养学生需要有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需要有升级换代的电脑设备,需要有与企业对接的实习车间。高职教育目前一个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不足,只有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吸引全社会都关注职业教育,都投入职业教育,日益改善办学条件,才能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要选拔、引进双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核心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职教师提升学历,注重专任教师的“双理论、双实践”提升,不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最重要的内涵建设。有了过硬的师资队伍,就可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训室,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开展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建设精品课程、精品专业。
三是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如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近年来先后与十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让大一新生从一入学就能接受校企双方共同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校企双方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侯新兵.系统理论视角下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J].职教通讯,2013(11).
[2]祝士明,杨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3]薄爱敬.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4]张庆霞.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吸引力的路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3(8).
注:本论文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教育吸引力拓展问题研究”(JG4EB11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卫华(1970— ),女,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吸引力拓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发展任务。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就成为高职学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在学苗质量和学历层次上都竞争不过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情况下,职业教育要提升吸引力,只有不断地加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向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情况下,高职教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就不应该随波逐流,急功近利,要以内涵建设增强吸引力,以特色求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所设的专业要和企业对接、和市场对接,关注时代的发展,倾听时代的脚步,努力提升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始终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对高职教育吸引力拓展问题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办学定位,科学把握办学方向
定位问题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高职教育要把眼光瞄准市场的需要,特别是要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办学定位。高职院校不应是高大全,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找准切入点,对准穴位,突出重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实用型人才。职业院校的决策者应该转换思维,调动大家的力量,群策群力,瞄准市场找准定位。例如,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在建校初期,就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在统一大家思想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那就是努力创办“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全国闻名的高职院校”,今天全体员工正为这个办学定位而不断地努力。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发展动力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目标,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高职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在当前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高职教育在竞争中缺乏优势的情况下,教育者都意识到职教学生存在的问题,职教学生与普教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帮助他们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点更加重要。在实践中,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方面,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差异化培养。学生入学后,学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将学生分为级别不同的班级,根据级别的不同,设立各自独特的教学目标,采用各自适宜的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35+10”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精讲精练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再次,要爱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一所地质类高等职业院校,从2009年始,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便探索、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即适应市场需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现代应用型职业人才。每年新生入学,学院将每位教师的专业及特长公布于众,师生双向选择,组合成“亦师亦友、亦师亦徒”的新型师生关系——即辽地院导师制。这种导师制度,使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从工作时间拓展到业余时间。导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精心侍弄“三五棵小苗”。比如导师搞科研做实验带着学生,实验室和标本室等均向学生开放。这种导师制通过专业辅导、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和生活上的帮扶,让学生健康成长、德艺全面提高。
在教育特色方面,制订一套科学系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案。例如: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堂,组建优秀教师团队,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利用早会、课间、班团会等,每天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成立院系两级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社团,开展读书活动;定期举办专题读书报告会、读书周、读书节等,在学生成长成才中,起到了助力提质和点石成金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学院办学体制创新,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创新大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小到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增强吸引力,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进行创新,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首先,要拓宽办学思路,推进中高职衔接。很多高职院校存在中职教育这一块,因此要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沟通”,解决好教材和师资力量问题,解决职业教育现阶段“终结性”难题;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和拓展“资格空间”。
其次,要加强和相关企业、行政部门的联系。在实践中要扩大学院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影响力,积极拓展办学的空间,充分利用当地有利资源为学院的发展助力。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指导、由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要充分利用和学院专业相关的企业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教材创新、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的指导。
再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调动职工积极性。职业院校要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才流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和企业取得联系,深入企业实践,加强横向课题研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等。 四、狠抓软硬件建设,拓展学院发展空间
一是要有资金投入,保障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职业教育要有吸引力,光有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像样的硬件设备。培养学生需要有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需要有升级换代的电脑设备,需要有与企业对接的实习车间。高职教育目前一个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不足,只有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吸引全社会都关注职业教育,都投入职业教育,日益改善办学条件,才能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要选拔、引进双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核心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职教师提升学历,注重专任教师的“双理论、双实践”提升,不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学院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最重要的内涵建设。有了过硬的师资队伍,就可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训室,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开展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建设精品课程、精品专业。
三是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如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近年来先后与十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让大一新生从一入学就能接受校企双方共同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校企双方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侯新兵.系统理论视角下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J].职教通讯,2013(11).
[2]祝士明,杨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3]薄爱敬.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4]张庆霞.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吸引力的路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3(8).
注:本论文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教育吸引力拓展问题研究”(JG4EB11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卫华(1970— ),女,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