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在“全反射与光导纤维”教学中的应用和分析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如何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以高中物理《全反射与光导纤维》一课教学为案例,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全反射;临界角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100-02
  新课改已将“科学探究”列入了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掌握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思想和精神,挖掘个体智力的潜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学习要求和达成目标。这七个要素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方法,如何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下面以高中物理《全反射与光导纤维》教学为例,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做简要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见过海市蜃楼吗?海市蜃楼是怎样形成的?(播放海市蜃楼的视频)再请同学们看一个奇怪的现象,实验演示:拿一个底部带有小孔的盛水玻璃杯,让激光笔在底部小孔处发出光,可看见光居然沿着弯曲的水柱传出。
  这两种现象都与全反射现象有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章第六节全反射与光导纤维。
  另外,教师根据科学探究的具体实际编写一份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并且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选出组长。
  二、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论证
  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全反射现象
  提供器材:半圆形玻璃砖,装一半水的玻璃烧瓶,烧瓶内水面上方充满烟雾,用木塞封住烧瓶口,激光笔若干。
  实验:用激光笔发出的光从烧瓶底部(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
  请仔细观察:
  (1)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如何变化?
  (2)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强度如何变化?
  (3)有没有看到折射光线紧贴水面(沿玻璃砖直边传播),即折射角等于90°的情况?此时,再增大入射角,你看到什么现象?
  (安排10min左右的时间,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情况。学生汇报,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归纳,达到共识:
  (1)光在水和空气(玻璃)界面先是既有反射又有折射
  (2)入射角增加时折射角随着增加,这个过程中反射光强度增大而折射光变暗
  (3)出现折射角为90°的情况但不明显,再增加入射角时,就只有反射光了。
  教师:各位同学,你们刚才看到的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反射光,这叫做全反射。
  三、设计并进行实验
  教师:请思考一个问题:根据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你认为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有什么条件?假如光从空气射入水,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给学生5min时间进行讨论和实验探究)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达到以下共识:
  1.必须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入射角要大于某一个数值。
  入射角要大于某个值,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原来,从我们做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这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现在,我们就将光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完整地叙述为: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板书)
  四、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要讨论全反射现象,知道临界角的数值显然很重要,怎样确定临界角呢?
  我们来论证一个简单的情况——光从折射率为n的光密介质进入折射率为1的空气(或真空),请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推导临界角的计算公式。
  学生独立推导,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汇报,得到临界角的计算公式:C=arcsin■
  五、实践与拓展:
  1.水或玻璃中的气泡,从侧面看起来为何特别明亮?(投影题目,让学生讨论,回答结果)
  强调要阐述清楚两点:(1)光的全反射发生在什么地方?光线的走向如何?(2)因为是全反射,光的能量几乎没有损失。
  2、假如有光线射入石英玻璃做的直角三棱镜(叫做全反射棱镜),光路的进行情况如何?
  (投影题目,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每个实验桌上都有直角三棱镜和激光笔,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学生做实验验证)
  全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如自行车的尾灯,当晚上有光线照射上去时,它变得十分明亮醒目。它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它其实就是一组角锥棱镜,由于全反射,它能够把入射光线充分反射回来。
  3.海市蜃楼的解释 (答略)
  4.已知石英玻璃的折射率是1.46,光从它射入空气时的临界角是多少?
  (投影题目,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是43°)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关键在于实验探究,教师事先要强调使用小激光灯的安全问题,以免照射伤害到学生的眼睛。通过 “全反射的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的条件。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科学探究更看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在考虑学生已有物理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材料、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交流评价、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探究重在过程,而非结果;重在收集数据,而非繁杂的计算。
  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使用科学探究来充实整个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我们要充分利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好问、对很多事情都刨根问底的特点,通过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础教育正处在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虽然改革的总体趋势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教育实践而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贯穿主体性教育理念,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主体。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实践;学生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随着高中物理新课改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推进,关于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笔者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生活经验、实验情境、有效运用多媒体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程上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生活经验;实验情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税收征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摘 要: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进入八年级下半期后,对学习物理感到困难与困惑,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到九年级便无兴趣去学习了,更没有学习动力了。而我所在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各乡、场、镇,是以藏语为母语进行交流、学习、生活的。本文通过加强语言关、培养学科情感,加强情感的交流,在难度、知识的拓展、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力量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
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开展治理、实现公司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对未来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上的细化安排。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合理高效地
企业家是中小企业竞争能力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中小企业的关键能力是所有者或工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中小企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把精力集中于企业运营的创建者决定的
摘 要:本文从个人教学实践谈起,着重从基础差、底子薄的班级入手,根据其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出了一些关键的教学注意事项和教学策略及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兴趣; 教学实践; 强调重点; 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99-01  在物理教学
小伤亡大概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因失误,安全注意力则是人因失误的主导性因素,外界信息刺激和个体自身变化是人因失误频发的主要致因因素。因此,本文以矿工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注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能够把握住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很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为物理课堂服务,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反思。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