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中早期反应基因1(Egr 1)的表达.方法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25 mmHg,分别维持1 h或2.5 h,复制小鼠整体肝缺血模型;2.5 h后,回输失血+2倍于失血量的平衡液至MAP 80 mmHg,复制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肝组织,分别通过Northern印迹法、凝胶电泳迁移分析(EMS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mRNA的表达;肝核提取物中Egr-
【机 构】
:
100700,北京市,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DepartmentofSurgery,UniversityofPittsburghSchoolofMedicine,Pittsburgh,Pennsy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中早期反应基因1(Egr 1)的表达.方法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25 mmHg,分别维持1 h或2.5 h,复制小鼠整体肝缺血模型;2.5 h后,回输失血+2倍于失血量的平衡液至MAP 80 mmHg,复制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取肝组织,分别通过Northern印迹法、凝胶电泳迁移分析(EMS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mRNA的表达;肝核提取物中Egr-1蛋白与DNA的结合活性;肝组织、胞浆及核提取物中Egr-1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1 h后,Egr-1m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缺血2.5 h后肝组织中Egr-1mRNA虽有所下降,但表达水平仍较高.缺血2.5 h+再灌注4 h后,肝组织中Egr-1mRNA消失.缺血2.5 h和缺血2.5 h+再灌注4 h后肝细胞核提取物中Egr-1蛋白的DNA结合活性增加.缺血2.5 h及缺血2.5 h+再灌注4 h肝组织及肝细胞核提取物中Egr 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Egr-1蛋白仅在缺血2.5 h肝胞浆提取物中表达.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肝缺血再灌注后Egr-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其DNA结合活性增加,说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增加.本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后肝脏中Egr 1基因被激活,Egr-1可能参与了肝I/R后炎症反应基因的调节,并在肝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肝吸虫病亦称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率极高.据报道,在广东省佛山农村地区平均人群感染率为25.1%,青壮年男性感染率高达56.3%[1,2].在肝吸虫感染者中,约2%可引起胆石症、胆管炎及胆管梗阻等胆道疾病.在这些疾病当中,较难处理的是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及肝吸虫性胆道梗阻,部分病人虽经手术治疗,但胆管炎仍时常发作,其原因及其与肝吸虫感染的因果关系,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病人,女,57岁.因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8年,间隙性右上腹部疼痛1年,复发加重2 h,于2004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8年,因患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院外行LC,术后恢复顺利,7 d治愈出院。
对有暴发性、急性、亚急性和在慢性病变肝病基础上急性发作的肝功能衰竭的危重病人,可适合于行急诊肝移植治疗.这些病人在保守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很高.
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LF)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主要死因.目前,原位肝移植是其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供肝短缺,手术费用昂贵以及手术风险性高等因素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开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来改善肝功能衰竭病人的代谢状态或作为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手段,以渡过肝移植前的待肝期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危险阶段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法.人工肝脏包括非生物型、生物型。
编辑部: 贵刊2003年第9卷第2期刊发的"空肠皮下盲袢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地位"一文,报道利用空肠皮下盲袢行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人27例,对设置空肠皮下盲袢的两种术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读者受益匪浅.笔者有几点看法与体会,在此冒昧提出,愿与作者商榷.
腹腔镜胆囊切除已广泛开展,技术普遍提高,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本文对我院10年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例"小胆囊"(包括外院1例)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教训及处理意见。
一、肝脏外科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吴志勇曹晖邱江锋4如何发挥病理在肝移植中的作用………………纪小龙6经腹应用吻合器不同吻合方式治疗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疗效分析…………刘连新武林枫张伟辉等8原发性肝癌病人Th1/Th2的漂移研究…………………………邱法波姜希宏吴力群等11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TIL的抗肿瘤作用……………李东复王艳芬杨春荣等14TSP-1和VE
1997年1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721例,1例发生肝右后叶副肝管损伤,胆管损伤率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