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合力,陕西重汽“借势”洗牌重卡市场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底,中国重卡市场悄悄地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般的整合;2006年国内重卡市场竞争格局必然产生巨大的“地震”。
  潍柴动力——中国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燃机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品牌——10升发动机制造基地,是国内最大的高速大马力柴油机生产商,分别占据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等动力配套领域80%和78%的市场份额,拥有 "中国第一动力"的品牌形象。
  湘火炬——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其旗下的陕西法士特齿轮厂,各项经营指标均排名全国齿轮行业第一位;在国内15吨以上重型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0%,并且已经成为全球单厂年产量之首。此外,还包括中国最大的重型车桥斯太尔车桥厂——陕西汉德车桥。
  康明斯——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动力设备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际知名重卡品牌。中国市场对高性能环保型重型卡车的需求增长迅猛,合资公司的顺利组建将大幅提升康明斯和陕西重汽在中国重型卡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收购湘火炬,潍柴意在“陕西重汽”
  
  


  在这次收购事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这就是陕西重汽。陕西重汽的头上顶着“国内重型军用越野车95%的垄断份额”、“国内盈利性最强的重卡企业”等光环,因此陕西重汽也被指为潍柴动力的最终目的。此言不虚,回顾此次收购过程,包括上汽股份、一汽、东风、中国重汽、宇通、万向在内的多达26家企业先后参与了对湘火炬股权的争夺,原因很明显:控制了湘火炬,就拥有了中国重卡优良的战略资源。
  尽管潍柴动力在国内市场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面对中国重卡市場连续几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谁又能不动心呢?回想当初,湘火炬凭借5亿元资金控股陕西重汽和重庆重汽,从整车市场的观望者一跃成为重卡行业的巨头,这些都在吸引着潍柴动力等一批在重型汽车整车市场中跃跃欲试的淘金者。
  潍柴收购湘火炬,意在中国重汽面前提升更高的姿态,进而增强对济南重汽的离心力。在中国大吨位重卡市场中,潍柴发动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济南重汽与潍柴为杭发归属问题面红耳赤的局面。2004年,潍柴托管重组杭发,但是随着潍柴入主湘火炬,潍柴和中国重汽的摩擦也越来越突出。中国重汽为了避免一旦潍柴脱离重汽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于是开始了回购杭发的举动。不过,由于潍柴和德国博世等巨头签署的长期独家供货协议,致使杭发重要进口总成件供应链断裂,当前杭发发动机已经不能提供进口泵等零部件,这将使杭发在产品上又落后于潍柴,而最终将使中国重汽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湘火炬旗下的陕西重汽等优质资产,同时也说明陕西重汽近几年所取得的业绩、企业实力及发展前景已经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已经具备向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迈进的实力。
  
  


  三巨头合力,陕西重汽“得势”
  
  在这次收购中,潍柴动力显示出了不俗的实力。近年来,潍柴动力销售收入连年翻番,并在2004年一举突破100亿元大关。目前,潍柴动力是中国重点支持的内燃机研发、制造、销售企业,也是世界上10升以上大功率高速发动机单品牌产销量最大的动力企业。在国内15吨以上的重型载重车和大型工程机械设备配套市场上,潍柴10升以上发动机占有率分别为80%和78%以上,中速发动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
  在加紧收购湘火炬的同时,一期投资10亿元、设计能力为10万台的潍柴工业园已经开始生产。对已经部分投入使用的新厂区,潍柴动力的谋划是,将其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通用动力制造基地,扩大高档大功率发动机生产能力30万台,使总产能达到50万台,产值3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长期以来,潍柴一直是陕西重汽的主力供应商,陕汽97%以上的产品采用潍柴斯太尔发动机,双方已经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论是在业务层面还是在技术合作、市场开拓等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过,目前在华最大的柴油发动机投资企业康明斯,也与陕汽集团合资组建了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新公司将生产的康明斯全电控发动机,主要装配重型卡车、长途豪华大巴和双层客车等总重26-44吨之间的重型车辆,目标产量为2010年达到5万台。而按照康明斯公布的规划,未来5年将向中国新增3亿美元投资,并计划将其在华业务额由2004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亿美元。
  在外资企业的压力和陕西重汽的“诱惑”双重考验下,潍柴更加注重与陕西重汽的合作机遇。收购湘火炬,整合陕西汉德车桥和陕西法士特齿轮,进而形成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巩固了潍柴动力在重卡行业领域的基础和实力。换个角度考虑,潍柴动力、法士特齿轮和汉德车桥这三大国内重卡动力总成生产厂家的整合,也为陕西重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潍柴动力对湘火炬的收购,完整的重卡产业链也就浮出水面。与此同时,一直致力于整车制造的陕西重汽一瞬间赢得了潍柴和康明斯两家著名发动机企业的青睐,再加上与同属湘火炬控股的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等企业一衣带水的关系,陕西重汽在行业内的地位逐渐凸显,成为本次收购的一大赢家。
  
  陕西重汽:有了完整的产业供应链
  
  一家重卡制造商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在潍柴动力成功收购湘火炬之后,陕西重汽拥有了国内最强大的重卡供应链。法士特齿轮主要产品集中在重型汽车领域,目前已经占据国内15吨及以上市场的90%份额。
  潍柴动力及其旗下各公司每年生产的各类柴油机达30万台左右,柴油机生产用的齿轮基本上从其他配套厂家采购。法士特齿轮与潍柴动力的合作,可以为潍柴动力的柴油机生产提供齿轮,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此外潍柴动力的产品功率范围广泛,几乎可以与陕齿生产的各种扭矩的齿轮箱搭配使用。双方的产品有很强的互补性,潍柴动力与法士特齿轮可以分别凭借双方的市场优势相互拉动,实现战略协同。
  在产业上,潍柴动力与湘火炬存在互补关系,可以极大地降低双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在资本方面,擅长做产业的潍柴动力做产业,擅长做资本的湘火炬做资本,将优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相结合,谁还能轻视潍柴动力、陕西重汽、法士特齿轮和汉德车桥呢?
  对于陕西重汽而言,四方在资本和产业上的结合,无疑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技术含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同时,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潍柴动力的服务机构最完善、最密集,共拥有78家驻外办事机构和1100多家特约维修服务中心,赢得了服务,也就赢得了市场。
  2004年济南重汽销售额为210亿元,而潍柴动力的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2004年3月,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港上市企业。2005年,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从而控股陕西重汽和陕西法士特齿轮,潍柴动力的资本运作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
  
  重卡市场裂变在即,陕西重汽“借势”洗牌
  
  潍柴动力的前三大客户分别是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和福田。不过,近年来在大功率发动机这个肥沃的市场里,不但上柴、玉柴等开始探班,跨国巨头也不甘落后,特别是沃尔沃和中国重汽及一汽已计划合作设立发动机基地,福田和海外汽车巨头的发动机项目也在筹备之中,两大客户都在思考着脱离潍柴的垄断。
  在潍柴的大客户里,陕西重汽约97%的产品都在使用潍柴产品,因此陕汽对潍柴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潍柴动力为陕西重汽德龙F2000车型开发了专用发动机,双方联合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推广。2005年7月,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造访陕西重汽,并将潍柴最新开发的“蓝擎”欧Ⅲ发动机赠送。种种迹象表明,潍柴对陕西重汽高度重视,间接控股陕西重汽,也就控制住了自己在发动机领域已有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产业利益之外,潍柴动力之所以花大价钱收购湘火炬还另有一层深意。作为中国重汽的子公司,潍柴动力无疑不想被收编,在此背景下,潍柴动力间接控制湘火炬旗下的重汽整车制造和零配件业,将增加同中国重汽抗衡的力量,意在脱离中国重汽。
  数据显示,1991-2003年间,国内重卡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4%,这主要是因为政府一直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我国GDP的增长。2004年和2005年一季度,中国重卡行业销量同比增长了46%和6%,这主要是归功于政府对于超载现象的治理,以及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销售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国家标准的车型。但2005年二季度,中国重卡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全国重卡销量(包括非完整车辆及半挂牵引车)同比下滑14%,而三季度则同比下滑70%。
  尽管如此,业内权威人士仍认为,国内未来几年重型汽车市场仍将保持10%-15%的年增长率,预计到2008年我国重卡产量将达到45-50万辆。2005年虽然整个重卡市场不景气,但陕汽仍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潍柴意欲摆脱中国重汽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将会依靠陕西重汽的发展,而陕西重汽在经历了此次收购事件之后,必然会携手潍柴掀起中国重卡市场格局的新一轮洗牌。
  2006年,谁将是中国重卡市场真正的领袖,我们将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在产业发展的成长期,企业普遍认为应该以抢占市场占有率作为主要竞争战略(亦称抢先战略),在产业进入成熟期后再强调运用市场占有率与利润率平衡战略。本文运用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对
本文首先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其次研究了我国在实行循环经济时面临的困难;接着针对我国的困难,总结了各个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最后借鉴了各国的经验
当中国卡车市场以增幅33%走过2004年的时候,2005年1月18日这一天,以打造自主国际品牌为己任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解放公司)也迎来了她两周年的生日.两年间,解放中
自2004年以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就面临着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产品出厂价格涨幅的“高进低出”现象。据有关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1-9月,产品销售价同比平均降幅在5%以上。而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主要原辅材料购进价格的涨幅在10%-15%。这“一涨一降”的价格“进出倒挂”现象,使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承受着价格差异的巨大压力。    “高进低出”局面形成的原因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从1994版到2004版2004年6月1日,中国汽车业期盼已久、难产的最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终于出台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
福特汽车六大品牌福特、林肯、捷豹、路虎、Volvo汽车和马自达携52款全新展车,以隆重的参展规模亮相2006北京国际车展。
对于岩巷而言,其掘进速度与劳动编排、材料供应、施工工艺、设备现状等很多方面有关,如果能够选择较为合适的施工工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时间,加快施工速度.本文对岩
举行高校大型体育活动,需要对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和科学的投资决策。对大型体育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迫切性。本文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运用成本收益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状态。根据有关专家测算,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大约是3500万辆,而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1.4亿辆。如此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样带来丁中国汽车零
合作化与合作组织本身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必然产物。对合作组织的片面理解和历史上的失败经验,使人们对之望而却步。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合作组织的产生原因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