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53例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53例(83条下肢)下肢严重缺血.病因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44例71条患肢(44/53,83.0%);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5例6条患肢(5/53,9.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6条患肢(4/53,7.6%).本组患者中80.7%(67/83)患肢有疼痛感,72.3%(60/83)肢体有冷感,67.5%(56/83)肢体有麻木感.移植后2个月评估其疗效.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移植后2个月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3.6%,总的冷感缓解率为91.7%,总的麻木缓解率为75.0%.有39.8%(33/83)患肢的ABI有所增加.89.2%(74/83)患者经皮测定的氧分压(TcPO2)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9.2%患者的溃疡面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44.6%(23例37条)于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其中72.9%患肢有不同程度的侧支血管形成.15条(18.1%)患肢最终行截肢,其中5条患肢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6月采用左髂总静脉闭塞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治疗Cockett综合征患者共18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甲状腺结核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我们从1983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甲状腺结核23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我院从2002年11月至2004年7月完成了6例改良式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
我科自2001年12月~2003年4月开展腹腔镜治疗胰腺假性囊肿6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胸主动脉血栓引起的全身多发栓塞十分罕见,我院于2004年2月13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男,52岁,因腹痛10 d,黑便5 d入院,入院前3个月出现右下肢无力、跛行,未行诊治.入院体检;WBC 13.9,中性78.41%,PLT 356.8,FIB 974.921,D-dimmer 1424.461 ng/ml,FDP>20 μg/ml,ALT 67;AST 61
期刊
分子医学理论的延伸和实验技术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外科学界普遍认为外科手段辅以基因表达干预是治疗复杂性外科疾患的理想方案.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正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表达干预手段在生物学及基础医学中脱颖而出,杂志将其列为2002年度科技突破之首,肯定了其用于基因治疗的有效性,由此推动了RNAi技术向普通外科的渗透.目前,科研人员已经
期刊
乳腺外Paget′s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在临床上较少见,多发生在男性或女性外生殖器、肛门或腹股沟等部位.从1997-2003年,我科共收治EMPD患者6例,均施行病灶扩大切除+皮瓣转位或游离植皮修复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男,62岁.以腹痛、厌食半个月,发现腹部肿块5d于2003年7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右中上腹部可触及一肿块,约11cm×8cm×5cm大小,表面光滑、质硬、界尚清、活动局限、轻压痛,与腹壁无粘连。
期刊
目的 探讨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分期动静脉转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7例获随访,随访率83.5%,中位随访时间9.8年.6例上肢和84例下肢低位深组转流患者中,86例(95.5%)术后1周疼痛消失,肢体保留率100%.57例下肢高位深组转流者中,43例(75.4%)疼痛术后2~3周消失,术后5例截肢,截肢率8.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