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索新课标标准下的语文阅读策略,是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掌握新课标的要求,重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结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情境设置和个性展示不断拓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 新课标中学语文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期待,并在阅读中与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碰出火花,一直以来是众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美好的愿望往往遭遇这样的尴尬:学生不是被动阅读,就是低效阅读。因此阅读已成为师生心中隐隐的痛。单从引导者的角度来看,不能不说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探寻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有效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武器,而且能使学生享受阅读时的成就感、幸福感,激励学生向阅读的更深处漫溯。
  一、明课标理念,知考试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都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单一的知识目标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课标》是基础语文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要用好教材,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这一层面。一切应以《课标》为标准,做到既紧扣课本,又依据《课标》、掌握《课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课标》的方向、要求等熟稔于心。教师如不知方向,教学策略便成空中楼阁,无从说起。
  二、正确区别阅读教学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课文内容所呈现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具有生动性、丰富性、零散性、常识性的特点。掌握这些知识的意义在于扩大文化视野,吸取文化营养,汲取文化智慧。但教师不应拘泥于此,学生若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更要掌握隐性知识,即关于阅读方法的知识,比如文字知识、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和阅读方法策略知识。纵观课改前后语文阅读教学的失误,与其说是过于重视知识,不如说是知识的机械化和僵化而导致知识的无用化。苏教版《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句:“夫战,勇气也。”其中,“夫”读“fú”。有的老师只明确“夫”有两种读音,甚至细心地整理出中学课本文言文中所有读“fú”的句子让学生牢记。而当学生阅读到孔子的名言(非课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夫”时,便不知所措。这样的教学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次性教育”,作用等同于一次性餐具,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不谈,结果是学生只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上面这个例子,学生不知什么语言环境读“fú”,什么语言环境读“fū”,弄不清读音与词性词义的关系。也就是他们只关注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只进行语形学的研究。而如果我们进而关注符号与其所指的关系,就是更深一层语义学的研究了。其实,学生掌握了“夫”作为指示词、代词和助词使用时都读“fú”这样的知识时,所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准确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发展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可以区分为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往往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甚至没有阅读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不但讲解课文直讲得唇干舌燥,就是自读课文也讲得不厌其烦。这实在是过低估计了学生。其实,中学生除在鉴定和欣赏的能力即鉴赏能力方面还有待大幅提高外,认读和解读能力已然具备。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山东著名特级教师董衡在《难忘三节课》一文中说:“(这些十二三岁的学生)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活跃,好发问,好讨论,喜观察,善模仿,求知欲强。……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启迪其智慧,活跃其思维,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启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就会越学越聪明,创造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2]许多本来很活泼聪明的学生却越教越笨的事实,不难看出,低估了学生,教不得法,满足不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势必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
  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三个层级,后面的同样以前面的为基础并覆盖前面的。一般来说,中学的阅读至少应达到解读的层面并尽可能地带有鉴赏的因素。当然,阅读教学还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写作和说话能力。比如,学生写记叙文不能得心应手,那么阅读教学中就应注重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学生写抒情类散文往往因为写不好象征物使抒情勉为其难,变成无病呻吟,因此像《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之类的文章教学时就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白杨树形象,领会其精神内涵。
  四、重整体把握,轻过细分析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整体性强。我们评论一堂语文课是从整体性着眼,评估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从整体上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更应从整体上把握。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因而,我们从研究教材到准备教案,到实施教案,再到课后练习,都要围绕这篇文章进行全盘考虑。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字词句章的分析,主题思想的归纳,写作风格的提炼,都要结合课文的整体进行。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把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不少教师过于看重课文的过细分析、分析细到某个句子,某个词,乃至于某个字的含义,于是乎学生把这些分析视作经典而大记特记,因为接下来的考试这些就是“标准答案”。而对这些内容在文章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则茫然无知,语文课所特有的韵味,在这过筛式的分析中变得味同嚼蜡,长期下去,语文课的兴趣则荡然无存。因此,语文课的阅读教学,要减少过细的分析,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在语文课阅读中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学到多方面的知识。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尤其是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达到放下课本还很清楚的地步。
  五、理清教参与教案的关系,尽显教师个人魅力
  所谓个人魅力是指语文教师上课要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应是个人知识水平,对教材的研究程度,教学方法的使用,驾驭课堂的能力及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正如每篇文章都有写作特点一样,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上也应有自己的讲课特点,没有个性特點的课是不能吸引学生的。但是,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真正有特点的人不多。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受教学参考书的影响最大。由于《教参》对课文分析面面俱到,教学过程、课时分配、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齐全,于是相当多的教师再也不认真备课,更不认真钻研教材,拿了教参直接上讲台,这样不仅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某些方面还可能退化。因此,语文教师要信教参而不能用教参代替自己的教案。教师应在不脱离《大纲》和《课标》的前提下,借助教参指导,通过对语文的钻研,写出符合自己特点及学生实际的教案,这样课才会上得得心应手。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自己教学上的个性特点,切实减轻自己对教参的依赖意识,语文阅读教学这块园地才能彩蝶飞舞,精彩纷呈。
  六、创设问题情境,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问答法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较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它对于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问答法关键是要扬长避短,恰当运用,巧妙运用。在设计问题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贯彻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问题有价值。教师所提问题首先应当有意义,能使学生思想上收益,实践中受用。第二,应以思考性问题为主,以记忆性问题为辅。思考性问题可以有选择、比较、因果、解释、评价等不同形式。如教《木兰诗》时问:“木兰为何能做到代父从军?”这是因果关系的思考题。“木兰和梁红玉这两位巾帼英雄有什么不同?”这是比较性的思考题。第三,问题应当大小适当,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回答。教育首先要以学生为主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第四,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思维。钱梦龙老师在《愚公移山》的教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帮忙的小孩多大了?”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始龀”中的“龀”字。问题情境的巧妙设计一旦扣住课文,便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又能带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从而获得预期的效果。
  七、积累足够的言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积累大量的言语材料是学生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必由之路。有了经典的规范的言语材料,学生头脑中就会有相应的语言模块,就可以重组和创造。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积累言语的材料的最好历程,因而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大声地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另外,鼓励学生准备摘抄本,随时随地摘抄一些历史长河里那些跳跃的璀璨的浪花,也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充盈于每一天,行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和独立阅读的习惯,要学会边阅读边思考边写读书笔记,更要做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养成探究和质疑的好习惯。
  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养成的,教师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长期坚持。
  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急剧膨胀,学生个性的不断张扬,让课改的道路变得越来越艰难。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尤其任重而道远。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最前沿的教学阵地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观察,不断探索和总结,就能把握其中的有效策略,向文学这块青草地更青处漫溯。
  
  參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培训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ruiwen.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共党史特色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必须加强科研实力雄厚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和营造优质的特色专业培育环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共党史特色专业 科学内涵 建设思路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型人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简单,而且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具体教例,截取部分教学片断,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效果    一、背景介绍  在新课标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成了大家在教学中信奉的宗旨。曾一度滥用多媒体现象,曾遭到众人强烈攻击。昔日热热闹闹的课堂,一时沉寂下来,大家
摘 要: 《史记》不仅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而且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山鼻祖,是书分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活动与统览历史事件。其中,孔子之登入世家,向来颇多争议。无论是后世注家及相关学者之说,还是司马迁本人之说,其“世家”与《史记》“世家”本身均存在矛盾;登孔子于“世家”,既因孔子在“当代”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更凸显了司马迁对这一重视的认同。  关键词: 《史记》 孔
摘 要: 作者对本校的不同生源和兄弟学校的生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差距。本校通过几年的努力,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积极引导,增强动力;严格管理,培养习惯;注重过程,关注细节;深化科研,改进方法”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思路。  关键词: 减负政策 普通高中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在严格的减负政策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困
摘 要: 《许三观卖血记》的艺术魅力在审美意蕴上表现为写出了作者对苦难的独特体验和深刻理解,以及透过苦难所呈现出的人性深处的真善美,即苦难中的温情,这温情可以理解为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本文试从苦难叙事入手,揭示小说中渗透着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以此充分肯定小说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苦难 温情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在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国外也享有
摘 要: 电影《高考1977》以20世纪70年代末东北农场知青的经历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带来的深刻影响。电影通过对转折时期历史的记录,表现了转折时期的转变、转折时期的人性刻画,真实地表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不可忘却的历史。  关键词: 《高考1977》 转折时期 历史记录 人性刻画    电影《高考1977》是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政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东北某农场的知青们的影响及冲击,以点带面
摘 要: 埃德加·艾伦·坡的作品不只包括小说、文学评论,也包括诗歌创作。一般认为,坡的诗歌集中反映了他的美学理想,传递了超凡之美,也阐释了人类的局限性。然而坡的诗歌除了表达他的传统美学观点外,创作原理与古典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从古典悲剧美学角度对坡的诗歌加以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坡的诗歌在正反两方面的双重美学价值。  关键词: 埃德加·艾伦·坡 诗歌 悲剧美学价值    埃德加·艾伦·坡的詩
摘 要: 为国家培养与输送一批富有学养的学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人才培养和高校学风建设并未取得重大成效。本文探讨了普通高校考研与学风建设认识错位问题。  关键词: 考研 学风建设 认识错位    一  近年来,随着硕士研究生招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家关于考研政策的调适,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
摘 要: 从语言的类型学角度分,现代汉语属于典型的孤立语,它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少有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因此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往往可以体现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样的词到底只有一个词性,还是兼有几个词性?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成为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本文试图对语言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做一个简明的概括,另外通过形容词的兼类谈谈判定兼类的原则和标准,最后谈谈兼
摘 要: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完善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体现了高校主体性教育理念及现代大学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J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为例,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对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进行了系统的改进与管理,为进一步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 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 南京邮电大学J学院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