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就是审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分析题干内容,找到关键信息,根据信息正确作答。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清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好生物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生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匆匆忙忙读完题目,自认为题目很简单,急于动手答题,结果出现遗漏或混淆,往往由于一字之差或者是熟题而导致失误;有些学生完成作业总是应付,对选择题的做法只注重结果不重视做题过程,甚至连题干都不看就填写选择结果。对于非选择题几乎从不完成,久而久之就产生思维惰性甚至答题障碍;有些学生虽然认真做了,但有时因为语文水平、概括能力、生物基础知识的限制,读不懂题意,或没有能力挖掘题目的内涵,理解发生偏差,导致审题失败,从而不能正确答出该题或者错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不要让学生认为生物课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学好。背、记是学好的前提,但审题是正确答题关键。教育学生从开始学习这门课就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克服做题时的急躁心理。平时通过认真细致阅读题目,多角度、无遗漏地获取题目当中的关键信息,理清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这样才能将答题失误降到最低。
  2.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根據对近几年新课改省份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高考试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了学生阅读信息量,要提高考生审题能力,首先要在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平时在教学中要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题以书为本,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学习考试的根本,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实验操作等如果通过阅读理解得透,掌握得好,就应该能够保证做题的准确率。
  3.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
  (1)审出题中的关键性词句。在做题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读题,理解题干中每句话的含义,包括题干信息小括号内的内容都不能忽视,设法审出题中的关键词语。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整理顺序,看清层次,对重要的字、词、句画上标记。比如做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问的是“正确的、错误的”、“属于、不属于”、“符合、不符合”等;其次,根据所学知识点,找到和所问内容的结合点,二者相互印证,才能准确答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常规题“会而做错”的低级失误。
  (2)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有些生物试题部分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寓于某句话或者某个图形中,但他们常常又是解题的要点。因此,在审题中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为正确答题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在审题过程中挖掘隐含条件,请看如下例题:
  例1: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开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层的面积为S■,设细胞膜的表面积为S■,则S■与S■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2S■ B.S■>2S■ C.S■<2S■ D.S■  【解析】本题考查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因此膜铺成单层分子后是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有具膜的细胞器,这是一个隐含条件,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的2倍。因此关系最恰当的应该是C.
  例2.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影响A、B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联系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该图隐含氧浓度会影响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将氧浓度信息转换成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那么A、B两点就是能量不同,B、C两点的能量相同了,既然不是能量,那就是载体了。故答案选B。
  解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识图,把握图中“标、点、线”的含义,从图中挖掘隐含条件,进行信息转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审出题中的修饰性词语。有些试题往往含有一些修饰性词语,如“绝大多数、约为、至少、最多,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也是解题时容易忽视的地方(易错点)。
  例.某DNA分子片段共有900对碱基,则由它转录而成的m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有氨基酸最多有多少种?( )
  A.900 B.450 C.300 D.20
  【解析】题干中设问的指向是“氨基酸最多有多少种”,而题干中“DNA分子片段共有900对碱基”是一个无关条件,弄清这两点后,该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应该选D。
  (4)审出题中的易混淆概念。有些试题的题干或者选项中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不仔细审题就会导致无法得出答案。避免概念混淆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概念。
  例如:(高考试题:2007山东理综)8.以测定的CO■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解析】本题涉及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制造有机物量、消耗有机物量和积累有机物量等易混淆的概念。如果分不清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容易出现差错。搞清楚图中实线和虚线代表的含义。该图的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这样交点的含义就明确了。由于总光作用强度=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 实线量,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为A。
  总之,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教学中一定注意培养学生对题目中各细节的审视能力,并正确处理,为审题服务,尽量杜绝因审题失误而导致的错误答题。
其他文献
档案在档案保管机构中并不是永远静止地存放在库房及装具里,而是处在一种有静有动、动静交替的状态中.档案的流动状态主要出现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因此,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也
目的 :提高对Dieulafoy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探讨对其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 984年 1月至 1 999年 6月收治的 8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占同期上
新课程理念下,不能忽视习题课的教学。但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习题教学必须立足于扭转这种教师机械讲授、学生重复训练的被动局面,要教给学生学习思路,训练科学方法,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更加有效地学习。  1.习题要精选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控制习题数量,为学生精选习题。所选习题应该既要全面,以利于知识技能
武术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自从将武术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武术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了当代社会中国体育教学的一个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现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通往社会大学的桥梁,学生的价值观特点和自我管理能力影响着个人未来的发展.而学生会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
时代的发展不仅仅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房屋质量以及装修方面的实际要求,因而现代人们普遍对老旧建筑物抱有较高的二次修缮需求.但是作为一项浩大的
微博作为新兴的新媒体媒介代表,凭借其鲜明的优势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看法、抒发感情、展现思想的平台,也迅速成为了高校的舆情汇聚地,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
在高校教务信息管理过程中,学籍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内容繁杂的重要工作.为了保证学籍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高校学生的学籍安全和准确性,就要在现代化运行模式下利用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