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问责制看我国责任政府的构建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对于责任型政府的构建一直都很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责任政府建设推进过程中并不理想。香港在政治建设尤其是政府改革上有诸多成就,这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本文主要通过对香港问责制度的介绍以及对其影响分析,得出问责制度与责任政府构建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为政府建设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责任政府 监督 问责制 影响
  [中图分类号]D3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14-01
  一、责任政府与问责制度
  (一)责任政府的内涵
  对责任政府的认知,我国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一般对于责任政府的解读是从行政法角度出发的,认为责任政府就是指政府在行使其权利、职能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就自己的行为向公民负责,若出现违法或行使职权不当的情况,政府也会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使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1]
  纵观当下,但凡追求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国家都已经将建设责任政府视为前进的必由之路。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也逐渐加深,这使得多样化的政治理念得以广泛传播。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日益高涨,公众们的政治觉醒,直接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与渠道。同时,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为监督政府以及公众维权拓展了途径,这也迫使政府改革由先前的“闭门造车”“内部调整”转变为打造阳光政府,建立多重监督体系。
  我国对于政府改革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诸多政策施行过程中遭遇了不幸。各地的灵活应对使得责任政府建设停滞不前。对比他国的同类改革措施,发现问责制度的缺失对于责任政府的建立十分不利。
  (二)问责制分析
  问责制度是指由公众或相关组织团体按照法律程序对政府决策或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咨询、质询等)要求其做出解释或给予明确答复的一系列成文规定。[2]
  问责制是对责任理念的直接反映,其实行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参政诉求,对于自下而上的约束体系的形成也有着重大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政府施加压力,使其不敢再滥用权力,在做出重大决策或进行行政行为时会自觉衡量权害利弊,不敢再盲目作为。问责制的建立离不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配合,因此,问责制本身就对政府有了要求,即:坚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结构、创新工作方法,审慎决策,接受监督。
  二、香港问责制度浅析
  (一)香港问责制度产生的背景
  1997年之前,香港一直处于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港英政府时期的香港,总督集大权于一身,香港政府只是一个庞大的行政管理机器,总督只需向英国方面负责,香港本地民众的声音很小,这就导致了一个缺乏责任意识的政府;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一直奉行“自由放任”原则,推行了一系列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积极的不干预”导致政府缺乏作为意识,香港政府的服务与管理职能有待完善;在长期英国统治的历史进程中以及回归祖国后,港人“自由、民主、法制”观念逐步得到加强,并且追求“诚信”建设,渴望新闻、言论、学术自由;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政策的实施,使港人真正成为主人,政治意识也不断提高,这表现在港人对于一系列社会事件的追问。如1997年爆发禽流感时处置不够及时、1998年新机场事件等。香港主要官员问责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2年4月17日,特首董建华在立法会上正式介绍了“高官问责制”,并接受立法会质询。[3]
  (二)香港问责制度的积极影响分析
  1.港人自由价值观念得以完全保持。香港历来重视“自由”观念,问责制度的实施使得香港的新闻、言论、结社、罢工等自由得到了法律保障,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使得民众的利益和意志得到了顺畅表达,也为政府吸纳社会精英人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自由”的核心价值继续在香港发挥作用。
  2.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治”与“自由”并驾齐驱,在香港问责制度下,法治精神的基本内核和合理内核成为香港政治的一大优势。廉政公署的存在与发展为香港问责制度的形成与优化扫清了障碍,这是香港法治传统下的一大特色,使得香港廉政建设稳步前进,各种监督主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提高。
  3.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加强了政府与民众、传媒等的联系。香港问责制度的形成,鞭策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心无旁骛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完善管理。不论何时何地政府都要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在责任政府制度下,有利于决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准确定位、合理分工,促进政府机构内部整合,使得工作开展更加顺利,行政效率得以提高。责任意识的树立,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并愿意倾听民意,了解民众的期望,积极与社会各阶层沟通,同时注重与传媒合作,通过媒体发布重要信息,畅通舆论监督道路,有利于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园园.责任政府:概念综述与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95-96.
  [2]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4,08:20-21.
  [3]侯丽娜.香港高官问责制与大陆行政问责制之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杨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大学生“三走”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内涵式提升路径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规管理相对规范,但社团缺乏自主性,活动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现状,“三走”活动内涵式提升,应从建立长效活动机制,形成内外合力;注重新媒体平台宣传,营造活动氛围;激发活动参与动机,丰富活动形式;强化特色活动培养,凝练文化内涵这四方面建立起内部提升路径。  关键词:“三走”活动 体
摘要:近年来,二本院校学业危机学生日渐增多,不仅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也关系大学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家庭教育功能转移与弱化、家庭教育功利化价值观的泛滥、教育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学业危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学习惯性的艰难解冻期,提出了延伸家庭情感,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律,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要开展全方位动态关注与引导,让学业危机学生早日步入正常学习轨道。  关键词:二本院校 大学生 学业危机 归
摘要:本文以元代最具盛名、作品最多的两位女诗人郑允端、孙淑的诗歌为文本,探求具有代表性的元代女性的人格理想。郑允端前期崇尚隐士,追求闲适隐逸的生活,后期颇具名利意识,希望自己的诗词能够教化后人。孙淑是传统女性的代表,诗词题材多涉闺阁,希望家庭美满、子孙满堂、遵循三从四德,是古代传统女性的代表。  关键词:元代;郑允端;孙淑;人格理想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
2015年,夏天,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创训营,结束之后,想多呆几天,联系了当时在北京的国生,看看是否有机会留宿。国生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始终记得那一天,我在一家逼仄、坐满了人的星巴克里找到了他,他弓着身子在电脑前忙碌着,打过招呼后,他把一本川端康成的《爱的人们》递过来。  “你先看看书,第一篇《母亲的初恋》非常好,”他说,“有点像张爱玲的《心经》,但比《心经》高明多了。”  我走的时候,这本《爱的人们》
[摘要]中小企业管理不健全、财务状况不明晰以及行业状况及市场分析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企业基本信息处于低信誉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信誉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状况无法充分掌握,无法对企业风险性及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信用度无法认可,中小企业信贷问题便得不到满足。  [关键词]信用评价 层次分析法 优势 评价指标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6.3;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在政府力量薄弱的城市扶贫问题中,需要社会其他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与政府部门相比,非政府组织在开展扶贫活动中也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是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扶贫过程中也存在自主性较低、救助形式僵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应该适当借鉴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扶贫的经验,使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应有的公益性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城市贫困 扶贫 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公共文化空间是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在这一场域中,出现了“媒体中心”与“去媒体中心”两种现代话语权表征。近几年,公共文化空间开始由“媒体中心”向“去媒体中心”演变。春晚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也不例外。本文拟从纵向角度梳理央视春晚35年的嬗变历史,分析其创作理念、节目选拔等演变的过程,并从横向角度研究春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根据现存公共文化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策略。  关键词:公共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战略布局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并开展教育实践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依据、现状和实现路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采取理念渗透、机制约束、具化实践等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具化到高校学生日常行为活动之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摘要:因整合了丰富而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并具有成熟的学习模式,MOOC迅速为国内外学习者接受与采用,在校大学生是MOOC学习的主要群体,但MOOC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弊端,因此,大学生MOOC学习现状与优化成为急需关注的话题。研究选择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了解大学生对MOOC的认知度与学习情况,采用问卷星和SPSS进行分析,探讨MOOC学习的优势与问题
摘要:本文以一则平面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利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两方面来分析,进而探讨公益广告中语言和图像等符号模态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揭示多模态广告语篇中共现的多种符号模态是如何共同实现表意功能,并最终影响公众意识形态的。通过对此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公益广告所传达的含意,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