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众文化对晚报的影响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主要依赖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晚报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本文以《大庆晚报》的“新闻报纸剧”为例,通过分析这一新颖的新闻报道方式,概括了大众文化对晚报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文化;晚报 “新闻报纸剧”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 0109 — 02
  
  “所谓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以娱乐为主要功能,并辅之以现代传播手段和经营、生产方式的文化”。我国当代具有真正意义的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已经摆脱了最初对外来文化(如港台文化等)的依赖与模仿,逐步走向繁荣发展。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李良荣先生就曾在《新闻学导论》一书中指出“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大众传媒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文化的进步,而大众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晚报是大众传媒中的一员,和党报不同,它的受众大多是普通百姓,具有更为广泛的“亲民性”。因此,无论是体裁还是题材,都更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2008年,《大庆晚报》的“新闻报纸剧”问世,成为《大庆晚报》一个颇具特色的栏目。 “新闻报纸剧”的出现体现了《大庆晚报》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日趋成熟的大众文化对于晚报的影响。
  
  一、“图”解新闻——阅读方式的调整
  
  与传统的新闻体裁不同,“新闻报纸剧”以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为拍摄脚本,用6-7张照片来展现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故事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并为每张图片配以简练、生动的文字说明。版面安排上,常选择其中较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作为主图(大图),其余图片大多分布在其周围,拍摄所需要的演员往往来自报纸的热心观众。“新闻报纸剧”是一种以图片为主导的新闻报道方式,与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及时、客观记录的新闻摄影不同,“新闻报纸剧”是在原有新闻事实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不排除作者和演员等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的主观想象和发挥。“新闻报纸剧”以图片的形式肢解了新闻事件,换言之,每一幅图片都代表了新闻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或是极具标志性的环节。单独的一幅图片可能是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对其意义的阐释也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解读,但它却无法向读者表达新闻事件全部而翔实的内容,只有将所有图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完整有序的新闻事件。
  尽管报纸对图片的使用早已有之,但在其发展历程中,图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文字新闻的“附庸”地位。目前,这种局面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家报纸的图片使用量大幅度增加,这既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大众文化对报纸影响的具体体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愈加看重文化艺术的休闲娱乐功能,受众渴望通过阅读愉悦身心。大众文化通过炮制各种符号、策划各种影像、图像唤起受众的快感。图片的使用“重现”了事实,使读者轻而易举地获得传播主体所蕴藉的信息。感性的图片往往比生硬的文字更具有流行的潜质,因为图片要比文字更加“通俗易懂”。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晚报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在大众文化冲击下,受众阅读方式和阅读观念发生了改变,“新闻报纸剧”正是借大众文化之东风应运而生。
  
  二、“戏”说新闻——审美心理的变化
  
  在传统的新闻写作中,“倒金字塔”稿件占多数,对于受众来说,尽管在第一时间获知了新闻的“六要素”,同时也削弱了阅读的趣味。目前,平面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开始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大众化报纸时期。一般来说,就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这种写作方式在当今晚报、都市报中常见,而“新闻报纸剧”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使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故事化”演变为“戏剧化”。
   尽管“新闻报纸剧”脱胎于固有的新闻报道,但它不完全具备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在“新闻报纸剧”的创作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主观的创作意识、表演意识。 “新闻报纸剧”的演员大多由报纸的热心读者饰演,因此很难像新闻摄影一样还原到新闻事件的“本真”状态。新闻报道“故事化”是写作形式的变化,是为了激发受众阅读兴趣而进行的写作上的调整,并没有触及新闻“真实性”原则。而在“新闻报纸剧”中,许多细节已经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改变(包括表情的夸张、道具的使用、拍摄地点的选择等),这种改变并非是肆意歪曲新闻事实,而是为了将新闻事实本身表演得更具张力,通过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新闻事件的矛盾,制造出情节的起伏,为受众呈现出一个更加逼真、生动的状态。 “新闻报纸剧”突破了文字的束缚,借鉴戏剧的表现形式将新闻报道生动化、立体化,读者如同置身戏院,欣赏了一场微型戏剧。
   在大众文化日趋繁荣的时代里,经典、严肃的精英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受众的审美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的审美习惯正逐渐趋于形象审美,读图时代取代了读书时代,注重形象取代了注重品质,感性把握取代了理性理解……” “新闻报纸剧”的设计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心理,以“感性”为前提吸引受众,以“新颖”为宗旨迎合受众,以“通俗”为基础稳定受众。这也是 “新闻报纸剧”能得到大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情”系新闻——内心欲望的诉求
  
   在我国,人民群众不但可以通过媒体了解党和政府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借助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当下,许多地方媒体都通过电子邮箱、电话、网上留言等方式保持着与受众的密切联系,而这种联系大多停留在新闻线索的提供方面。“新闻报纸剧”的推出无疑拓展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空间。
   “新闻报纸剧”的演员并非是专业的影视演员或模特,而也正是这份未经刻意雕琢的演技以及源自内心深处的朴素热情将每一期的“新闻报纸剧”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恰到好处,使原本是“二度创作”的新闻形式同样具有真实的质感。对于电视等来说,“情景再现”的形式早已司空见惯。如黑龙江电视台的《天舒工作室》,其演员就是从观众中招募而来。“普通人可以利用节目暂时得到一种满足和慰藉,实现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很容易与这些和自己很接近的普通人产生共鸣……”这种方式之所受到观众的欢迎,就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内心深处的表现欲、成功欲,并且帮助他们成功地实现了这些欲望。但对于平面媒体来说,这种互动方式的实现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新闻报纸剧”的出现无疑弥补了平面媒体在这方面的劣势。首先,“新闻报纸剧”展现给受众的是一瞬间的表演,而不是电视所展现的持续性的表演,演员比较容易把握角色。其次,尽管电视的覆盖面大,但由于播出时间、播出次数等限制以及技术方面的原因,受众很难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收集或保存。对于平面媒体来说,资料的收集与保存相对便利,颇有“一次演出,终身欣赏”的意味。
  在人类的潜意识里,每个人都有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对于这种欲望的挖掘,大众文化首当其冲。尤其是在电子传媒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已经开始触碰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并帮助受众在近似“狂欢”的状态中释放欲望。 “超级女声”让普通女孩一夜成名, “新闻报纸剧”也借鉴了类似的方法。受众出于对《大庆晚报》的喜爱和肯定,参与“新闻报纸剧”的拍摄。同时“新闻报纸剧”对演员的招募,点燃了受众内心的激情,受众在表演中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根据新的规则(“新闻报纸剧”的拍摄脚本)塑造了他人形象,完成了对陌生 “自我”的演绎,展现了自己表演方面的潜能,伴随着图片的刊登最终完美的释放了内心的欲望。
  总之 , “新闻报纸剧”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文化对晚报的影响,慎重地借鉴大众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平面媒体应对电子传媒的冲击、吸引受众、提升自身形象都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陈钢.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48
  〔2〕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5.
  〔3〕董晴.如何用故事化手法讲述电视新闻〔J〕.新闻与写作,2010,(03):84.
  〔4〕秦红梅,郑苏淮.亚审美对当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影响〔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2):30.
  〔5〕〔德〕孟建,Stefan Friedrich,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84.
  〔责任编辑:李姝怡〕
  
  The Impact of Popular Culture on the Evening News
  ——“Daqing Evening News" and "newspaper play" as an example
  Chi hui
  (College of Literature ,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Province 161006,China)
  
  Abstract:The popular culture as a special form of culture, the main dependence on mass media. Evening a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mass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popular culture. And evening itself is inevitab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pular culture. Based on the "news pla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ly new journalism,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of mass culture
  Keywords: popular culture,evening newspaper"news play"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问世以来,不胫而走,其中,猪八戒这个形象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被人们津津乐道。猪头猪脑,欲望充盈,这种滑稽的丑的外形,一开始就为其滑稽的言语和滑稽的性格逻辑奠定了基础。在现代文学史上,猪八戒的国民意识申的一些劣性特点被鲁迅进一步的定型化,这就是阿Q。猪八戒与阿Q这两个形象分别出现在不同的作品里,也处于不同的文学阶段。我们很难把这两个形象联系在一起。我们对这两个不朽的
摘 要:私有财产权入宪标志我国法制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作为公民一项基本权利的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规范仍不完善。比较公私财产权宪法保护之差异可以看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必须进一步加以改进。  关键词:私有财产权;公有财产权;宪法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6)02—0088—02  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每参观一次抽象艺术的展览,都仿佛在重新玩味何为抽象。绘画在剥离了叙事之后,其物质性裸露出来,物即为物本身。而在此反面,抽象画又因为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指涉,被赋予更多可能,物成为物之外的东西。  算上之前在兰根基金会美术馆(Langen Foundation)的个展,《无时无刻》已经是苏笑柏第二次在安藤忠雄设计的美术馆举办个展,這也是他在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日本兵库美术馆秉承了安藤忠雄一贯的清水混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有这样一所学校,它是2013年棚户区改造新建的学校,它由四校撤并组建而成,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它是教学科研强校,它是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名校,它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从新校到名校,它经历了怎样的重组阵痛,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本刊记者走进龙泉小学,专访龙泉小学校长李西刚。  一剂妙药解三校撤并之疾  李西刚校长至今还记得2009年第一次走进北京门头沟工人子弟学校的情景:破破烂烂
对差评来说,过去这一周正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5月23日,科技类自媒体“差评”宣布完成由腾讯TOPIC基金 (腾讯兴趣内容基金)领投,云启资本、中寰资本等等跟投的3000万A轮融资。随即,“三表龙门阵”、“keso怎么看”等自媒体发出质疑。三表直言:“没被差评抄袭过的记者都不算真正的科技记者。”曾被马化腾评价很正直、也是科技界资深前辈的keso也发表了一篇《给腾讯一个差评》称:“差评算得上微信
5月24日,王蔷从斯特拉斯堡前往巴黎,刚到巴黎就收到一个“坏消息”,她在法网的首轮对手是七届大满贯球员维纳斯·威廉姆斯,中国球迷习惯称她为“大威”。从心理上来说,王蔷在战胜大威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就是不能怂,之前很多次都怂了。说得好听是谨慎,不好听就是怂。”王蔷说在草地和硬地跟大威交手要困难得多,但土场就不一样了,“我第一次和大威比赛的时候有些紧张,根本就招架不住,这次我就想自己没什么可输的,只
龙应台说,2009年她的书出版后,她收到各地来信,年轻读者感慨,不问不知道,家中那位缄默苍老的长辈居然有过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    人的一生,可以像一本书吗?书就摆在架上,从腰封到简介都在邀请别人阅读,但人却常常是封闭的保险箱,被忽略的身影里藏着的故事,上万字都未必写得下。  人到中年的朱利安就是这样,人生的大半时光里,他是被困在女性身体里的小男孩,“从小到大,人们都告诉你,父母、朋友,世界到处
从目前观众对周星驰新作《西游·降魔篇》的评价来看,吐槽点不少,包括莫名其妙的爱情、简略粗糙的结构、缺乏诚意的特效……与此同时,其票房捷报频传,大有追赶《泰囧》之势。  一位朋友看过《西游·降魔篇》之后说,再大的投入给星爷也能拍出B级片的效果来。但对这位年轻时一起二过的朋友,哪怕他现在功力下降好几层,也得陪他耍。  对70后80后来说,周星驰不仅陪他们年少时二过,而且二出了感情、二出了深刻、二出了哲
[摘 要]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生活在社会的人的思想、个性也在发生着急剧改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电视媒体也在逐步以受众为中心,进行自身全方位的转型:心理上更满足娱乐需求;文化上转向俗文化;对象上进行专门化传播;技术上与其它媒体进行整合互动传播。上述电视媒体的转型在超级女声节目中最能得到体现。  [关键词]转型;本土化;分众化传播;媒体整合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
一只乌鸦在丛林上空盘旋,拍着翅膀,飞进一座富有热带风情的花园洋房。敞开大门的起居室,桌上摆设着精美的法式早餐,有牛角包、玫瑰色的开胃酒、果酱等等。乌鸦落在桌子上,开始肆无忌惮地啄食食物。桌旁一把打翻的椅子上——一名脸色苍白的高个白人男子发出喘息声,额头上汗如雨下。  胖乎乎的黑人女仆不安地打电话催出租车。她吃力地搀扶着男子走出洋房,和司机一道把他塞进开往机场的出租车。在飞机上的卫生间里,男子看着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