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草成金,他炼了30年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为了潜心研究菌草技术,林占熺甘愿放弃仕途。30年后,他“点草成金”,成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被评为“全国扶贫状元”。 他的菌草技术被列为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关注项目,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
  心中藏着“一棵草”
  林占熺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林坊乡一个农民家庭。儿时,家乡红土地里农作物产量低微,一些乡民就用野菜充饥。老师为了填饱学生们的肚子,把芒萁等野草掺进面粉、米糠里,那种难以下咽的粗粝感至今让他的食道发痛,当时他天真地想:“芒萁草如果能变得跟蘑菇一样绵软可口就好了。”
  填大学志愿时,林占熺填了清一色的农业院校。大学毕业后,他如愿到福建三明地区真菌研究所任职。然而,随着研发的深入,林占熺却陷入了极度的苦恼。
  上世纪70年代起,各地为了减少木材的使用,開始将用椴木栽培食用菌改为用木屑、麸皮和米糠为原料,以塑料薄膜筒为栽培容器的木屑栽培法。这一做法虽然可以节省30%~40%的木材,但仍离不开木头,而且新增小麦、麸皮等辅助材料,引发“菌粮矛盾”。经过长期考察,林占熺发现,三明市采用木屑栽培法一年达到10亿筒,共需4万公顷耕地种出的小麦用作辅料。随着菌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辅助原料的价格上涨了十倍。也就是说,他的食用菌研发越有成果,对椴木、麦麸的需求就越多,长此以往,必将诱发生态灾难。
  苦恼往往接踵而至。一个初春时节,林占熺随同福建省科技扶贫团到老苏区龙岩长汀县考察,他竟然看到高出两边耕地一两米、一条沙石铸就的“悬河”。河岸边,山丘荒秃,植被稀疏,耕地沙化,庄稼薄收,生态恶化,生活困苦。
  走进一户家庭,里面凄惨的景象让他泪眼迷蒙。低矮的土屋里,床上仅有一床棉絮,为了取暖,一家人在棉絮上加盖蓑衣。寒风穿过墙上的裂隙,冷厉如刀。
  “叔叔,我饿,能给我一点吃的吗?”一个女娃轻轻拽住林占熺的衣角,弱弱地问。小孩的问话如一丝寒风,让林占熺的心发颤,手发抖。“能不能想办法给孩子先弄点吃的?”林占熺难受地转身问县里陪同的负责同志。“难啊!救急不救穷,这样的贫困户何止一家两家!”那位负责同志羞愧地背过身去。
  当晚,林占熺失眠了。寒夜,山风,破被,陋墙;悬河,沙石,败树,枯草,在他眼前轮番闪现。努力压抑心中的烦乱,他凝神思索。救穷,救急,修复生态,刻不容缓。能找到一个 “一石三鸟”的办法吗?忽然,林占熺脑海里浮出儿时的愿望:“要是草能变成蘑菇就好了!”
  “以草代木,发展菌业”,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
  俯身甘做食“草”牛
  “学而优则仕”,福建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林占熺成为全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别人认为他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却感觉乌纱帽如同紧箍咒束缚自己破解“菌林矛盾”。于是,他做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从处级岗位主动下岗,一头扎进野草育菌的王国。然而,查遍当时已有的文献资料,他发现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的人工栽培都离不开木头。
  为了获得科研经费,林占熺递交的“野草栽培食用菌”立项报告被退回,原因是“尚不是正式科研单位”。“有为就能有位,只要能尽快拿出成果,有关部门肯定会鼎力支持的。”他给自己加油。
  从事研发必须有实验室,他向福建农学院总场工程队借了5万元,盖起一间300平方米的实验室。好友替他担心:“你疯了吗?你全家月收入才百元。万一实验搞砸了,这笔等于一家月收入500倍的债务,你拿什么去还?”小女儿甚至嘟着嘴说:“爸爸,你欠了这么多钱,将来我们怎么替你还?”林占熺抚摸着女儿的脸说:“放心,爸爸一定会成功。”
  为了找到“以草代木”的理想草种,林占熺反复观察、论证与筛选,最终确定以芒萁为突破口,把它加工成食用菌培养基,植入香菇菌种,“野草变菇”实验正式开始。
  寒来暑往,送夏迎秋,一千多个日夜后的一个深夜,奇迹出现了:瓶壁上长出了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来的香菇。林占熺乘胜追击,改用塑料袋栽培香菇,将芒萁、类芦、五节芒等野草分别装在里面,全都长出了香菇,拿到仙游的农户家示范生产,同样获得成功。林占熺仍不满足,他用三级筛选法反复试验,筛选出76个野草食用菌培养基配方、40种野生菌草菌株。
  检测报告显示:芒萁、类芦、五节芒等野草的粗蛋白质及磷、钾、镁等矿物质的含量,均比传统栽培食用菌的杂木屑含量高出三倍到六倍。
  福建农学院组织专家,对野草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成果为国内外首创,在同等条件下产量较木屑栽培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开辟了一条不受林木资源制约的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具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林占熺的“菌草梦”实现了。
  中国人的“中国账”
  “中国,中国!”“菌草,金草!”第85届国际(法国)发明展颁奖会上,林占熺手捧“国土资源规划部奖”奖杯,在大家的欢呼声和掌声中向世界宣告:菌草技术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菌草技术很快传遍五洲。一些国外企业敏感地意识到这是座取之不尽的富矿,他们纷纷向林占熺抛来绣球。一个美国富商一路追着林占熺来到广州,许诺他优厚的报酬:他本人两年内月薪8000美元,妻子6000美元,可以续约。有人替林占熺算账,按当时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汇率,夫妻俩一个月就是12万元人民币,两年后他将是个百万富翁。
  有人眼红的时候,林占熺心里却装着比“个人账”重万倍的“中国账”:中国阔叶资源有限,草资源却十分丰富,宜草山地、坡地面积至少60亿亩以上,比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倍还多。即便利用3%的草地发展菌草业,至少可产1.35万吨、产值5400亿元的食用菌,可增加5400个就业岗位,这是多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啊!
  林占熺婉拒那个志在必得的富商:“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确实不少,但只能富了我一个人、一家子;而教会中国广大农民利用菌草技术,富的是千家万户,我愿选择后者。”富商悻悻地走了。
  菌草需要一个国际通用的名字,有人主张用英文。林占熺坚决地说:“菌草技术是中国人发明,必须用汉语拼音来取名。”最终,菌草命名为 “JUNCAO”。
  3年后,时任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会议,会上,菌草技术正式被列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林占熺带着他的团队和技术资料、材料、设备,进驻彭阳县,首期“六盘山区菌草技术培训班”开班了。半年后捷报频传:27户示范户收入均达到2000元以上,最高的纯收入高达1万元。人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纷纷报名参加培训班。菌草技术成了农民的摇钱树。一个回族老汉拉着林占熺的手说:“我58岁了,以前从没拿过100元的钞票。现在我一天拿到八张,菌草好啊!”
  在南非、莱索托、卢旺达等发展中国家,一个农民种10平方米菇,每年可挣三四千美元,是当地一般收入的两倍以上,对当地的农民而言,“菌草” 意味着“点草成金”,野草不仅转化为美味的食用菌,还带给他们现金和尊严。斐济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激动地说:“菌草技术使斐济人民受益无穷。如果你给我一些菇,我只能吃一天;但你教会我种菌菇,就可以解决我一辈子的生路。”菌草技术成为“来自中国最好的礼物”。
  2017年5月26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第六会议室正在播放一个短视频:卢旺达农民莱昂尼达斯参加菌草技术培训班后,成立了公司,让孩子上了好学校,还自办了一个幼儿园。莱昂尼达斯并不是个例,全球101个国家成千上万农民像他一样因菌草而改变命运。在国内,这项技术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487个县推广应用。
  两个月后,林占熺第二次代表中国站在联合国总部,提交出一份全球“消除饥饿”的“中国方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三星集团是韩国规模最大、盈利最多的家族企业,是韩国家用电器、半导体、精制糖、纸张等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其销售总额占该国生产总值的3.8%,出口额占总额的24.6%。大家可曾知
10月2日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赢得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各国的上千个媒体镜头同时对准了一个人。这个白须盘面、饱含沧桑、精神矍铄的老者,竟然对着众多媒体毫不掩饰地落下了热泪。  这个不懂得掩藏,不顾及体面,在世人面前喜极而泣的老者,就是巴西总统卢拉。  总统当众落泪,吓坏了总统身边的里约热内卢奥申委主席努兹曼。当时努兹曼正在发言,无意中发现总统在流泪,不得不几次停下来,搂着总统的
日本三大汽车企业之一,"本田王国"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这位商业奇才从20多岁开始醉心于汽车,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从一个修理汽车的小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汽车大亨。他的一
本文结合航天高科技的研究项目,首先论述了充液复杂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数值仿真等,进而对大型充液复杂航天器的实验研究作了分析,另外还表述了航天高技术的社会
因为孩子上学,两夫妻居然决定分居12年?  我见过这样一家三口。原本他们都生活在北京,但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考虑到孩子将来高考的问题,妈妈和孩子搬到了天津上学,爸爸一个人留在北京打拼。  我问这位妈妈:“这样的两地分居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她无奈地说:“恐怕要等到孩子高考完吧!”  从小学到高考完,为了孩子,两夫妻决定分居12年,想想都觉得恐怖!  和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孩子
本文对一端固定一端滑动受轴向简谐载荷的屈曲梁的混沌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其基本参数共振了主参数共振两种情况。实验发现混沌运动的形式随着激励频率、激励幅值和阻尼的
<正> 国有老企业活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的内部问题,又有企业外部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体制问题。从企业内部情况看,一是企业内部机制转换不够。这些企
10岁时家境贫寒,给人当保姆;15岁成名模,为香奈儿等大牌走秀;60岁时,丈夫出轨嫩模,她被迫离婚;63岁时沦为阶下囚,在监狱洗厕所,公司也濒临破产。出狱后,她力挽狂澜,再次把公司带上了顶峰
香港亿万富豪霍英东是个白手起家,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素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美称。霍英东的真正"发迹",是在50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大战"期间。这时,香港经济迅速发展
在组织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工业流动资金常常成为生产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目前,流动资金短缺,急需流动资金,成为工业企业一个普遍的和突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