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课知识性强,逻辑性强,理论抽象、空洞。如果不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就会把政治课上成单纯的理论课,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就不利于对政治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导语新颖;讲解有趣;联系实际;方法多变
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导语要新颖,能振聋发聩,一鸣惊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导入新课。一堂课如果一开始就平淡无味,也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极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动动脑筋,多思考怎样导入新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忌单调呆板。比如,在讲授哲学理论《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教师导入新课如果是这样:“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这种导入方法反复运用,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没有新鲜感,学生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当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所遇到的琵琶女,她有一双灵巧的手,更有一手绝技,这些美妙的曲调旋律,就是通过琵琶女这双手弹出来的。请问,若把这双手砍下来,还能弹出这样优美的曲调吗?学生肯定会答:不能。接着我们再讲战国时荆轲干过的蠢事:燕国太子丹为要荆轲刺杀秦王,对他百般讨好,在临行的宴会上,太子丹特地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连声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单爱其手”,听着荆轲不绝于耳的称赞,太子丹立即令人将这美人的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学生惊讶).手不能离开人的身体呀,作为人体有机组成的手离开了人体这一整体,也就失去了人手的价值和意义,再也不能弹奏乐曲了,从哲学上看,这就涉及到整体和部份的关系问题。它启示我们:办事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显然,后一种开头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多动脑筋。
二、理论讲解要“妙趣横生”
政治课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同爵蜡,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假如用幽默趣闻、漫画、典故、寓言故事等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曲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时,我先讲“屡战屡败”这个故事:北宋末年,有—位镇守北疆的将军,由于给养不足,敌我实力悬殊,在与辽国交战中总打败仗。年终给皇帝上表述职时,写上“屡战屡败”四个字,觉得不妥,怕由此激起皇帝的震怒,引火烧身,苦思无计,只得求教军中师爷,师爷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这样仅仅把文字结构改变了一下,却点石成金,顿时一位无功而无畏的边将一跃而变成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的英雄,致使龙颜大悦,赐以厚赏。“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各自的着重点及所表达的效果有着质的不同。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在笑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记忆。
三、理论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学生熟悉的有关事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注意研究实际问题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适度消费时,我以自己的家庭收入为例,具体分析什么是合理的消费,什么是滞后消费,什么是抑制消费,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对消费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典型、新颖的例证是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源泉,只有把现实社会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政治经济现象与教材的观点原理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过去一个富翁家有四个女婿,一个是文人,,一个是官员,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农民。一天,他们为岳父祝寿同桌饮酒,见外边雪花飞舞,四人对起诗来:文人说“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说“此乃皇家瑞气”,商人说“下它三年何妨”,农民听了很气愤:“三年不吃不喝啦?‘放他妈的狗屁’!”学生听了忍俊不止,笑声渐弱,教师提出:“为什么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态度如此悬殊?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既明白了道理,又记忆深刻,概念不易混淆。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教材内容,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必须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以灵活的多样的方法,不拘一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施教,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具魅力,能跨跃时间、空间,它可集音、形、声、画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以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让学生感知和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讲《事物联系是普遍的》时,我自制了一辐漫画《人、蛇、鼠》,人捕蛇,蛇少了,鼠猖狂,人们用鼠药灭鼠,鸟、蛇也因此而丧生,从而破坏整个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漫画讲解,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若人为地破坏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这样讲解起来图文并茂,还有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使同学们对所授知识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方法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导语新颖;讲解有趣;联系实际;方法多变
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导语要新颖,能振聋发聩,一鸣惊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导入新课。一堂课如果一开始就平淡无味,也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极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动动脑筋,多思考怎样导入新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忌单调呆板。比如,在讲授哲学理论《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教师导入新课如果是这样:“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这种导入方法反复运用,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没有新鲜感,学生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当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所遇到的琵琶女,她有一双灵巧的手,更有一手绝技,这些美妙的曲调旋律,就是通过琵琶女这双手弹出来的。请问,若把这双手砍下来,还能弹出这样优美的曲调吗?学生肯定会答:不能。接着我们再讲战国时荆轲干过的蠢事:燕国太子丹为要荆轲刺杀秦王,对他百般讨好,在临行的宴会上,太子丹特地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连声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单爱其手”,听着荆轲不绝于耳的称赞,太子丹立即令人将这美人的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学生惊讶).手不能离开人的身体呀,作为人体有机组成的手离开了人体这一整体,也就失去了人手的价值和意义,再也不能弹奏乐曲了,从哲学上看,这就涉及到整体和部份的关系问题。它启示我们:办事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显然,后一种开头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多动脑筋。
二、理论讲解要“妙趣横生”
政治课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同爵蜡,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假如用幽默趣闻、漫画、典故、寓言故事等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曲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时,我先讲“屡战屡败”这个故事:北宋末年,有—位镇守北疆的将军,由于给养不足,敌我实力悬殊,在与辽国交战中总打败仗。年终给皇帝上表述职时,写上“屡战屡败”四个字,觉得不妥,怕由此激起皇帝的震怒,引火烧身,苦思无计,只得求教军中师爷,师爷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这样仅仅把文字结构改变了一下,却点石成金,顿时一位无功而无畏的边将一跃而变成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的英雄,致使龙颜大悦,赐以厚赏。“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各自的着重点及所表达的效果有着质的不同。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在笑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记忆。
三、理论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学生熟悉的有关事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注意研究实际问题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适度消费时,我以自己的家庭收入为例,具体分析什么是合理的消费,什么是滞后消费,什么是抑制消费,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对消费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典型、新颖的例证是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源泉,只有把现实社会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政治经济现象与教材的观点原理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过去一个富翁家有四个女婿,一个是文人,,一个是官员,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农民。一天,他们为岳父祝寿同桌饮酒,见外边雪花飞舞,四人对起诗来:文人说“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说“此乃皇家瑞气”,商人说“下它三年何妨”,农民听了很气愤:“三年不吃不喝啦?‘放他妈的狗屁’!”学生听了忍俊不止,笑声渐弱,教师提出:“为什么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态度如此悬殊?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既明白了道理,又记忆深刻,概念不易混淆。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教材内容,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必须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以灵活的多样的方法,不拘一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施教,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具魅力,能跨跃时间、空间,它可集音、形、声、画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以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让学生感知和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讲《事物联系是普遍的》时,我自制了一辐漫画《人、蛇、鼠》,人捕蛇,蛇少了,鼠猖狂,人们用鼠药灭鼠,鸟、蛇也因此而丧生,从而破坏整个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漫画讲解,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若人为地破坏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这样讲解起来图文并茂,还有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使同学们对所授知识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方法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