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动脉与静脉的临床体会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微血管吻合器进行动脉与静脉吻合后的临床效果及经验。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4月,对43例患者应用75个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动脉与静脉,吻合游离皮瓣动脉17条、静脉28条,桡动脉13条,尺动脉9条,肱动脉3条,胫前动脉3条,胫后动脉2条。观察其吻合时间及吻合血管通畅率。

结果

吻合后勒血试验证实动脉和静脉血流通畅率100%,动脉吻合时间3 min 48 s~8 min 2 s,平均4 min 25 s;静脉吻合时间3 min 9 s~6 min 13 s,平均3 min 23 s。术后随访25 d~10个月,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尺、桡动脉损伤者术后患肢Allen实验阴性,肱动脉损伤者术后患肢桡动脉搏动良好,各指毛细血管充盈迅速。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吻合口远端搏动良好。术后血管彩超均显示:吻合后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

结论

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速度快,通畅率高,可有效防止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它不仅是静脉吻合,也可能是动脉吻合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 CD、UC 和未定型结肠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促进 IBD损伤肠黏膜愈合并纠正黏膜免疫功能异常的作用。目前MSC 治疗 IBD 的途径多为经静脉移植,到达病变肠道局部并发挥黏膜修复作用的细胞数量有限。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在经营以及管理策略上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外围环境也比以往更加开放。本文将就眼下的企业管理所面临的一些机遇和挑战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下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下 工商企业管理 发展趋势  说到管理,他几乎和人类同时产生,在人类社会最初的共同劳动以
在水电工程中,漏水射流闸门止水橡皮经常会自激振动,为保障闸门结构的安全运行,建立了闸门振动两自由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类闸门振动的原因与机理,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现
目的探讨延迟带血管蒂外侧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前外侧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清洁伤口配合延迟带血管蒂外侧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前外侧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2例车祸,2例高空坠伤,均为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前外侧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钢板及骨质外露的患者,清创后创面大小为20 cm
将活性炭负载与N掺杂有效结合,采用酸催化水解法在粉状活性炭(AC)表面合成TiO2前驱体,在NH3/N2气氛中程序升温处理制得N掺杂TiC2-xNy/AC(TON/AC)光催化剂.以苯酚为模型物,考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目的研究心室M层起搏对犬跨室壁复极离散(TDR)的影响,探讨采用心室M层起搏技术防治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制作犬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观察心内、外膜及M层起搏时,各层心肌动作电位时限(APD)及TDR的变化。结果分别行心室肌内、外膜和M层起搏,心肌各层A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层起搏时,TDR较外膜起搏明显减小[(34.9±5.4)ms对(71.5±6
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的概念;1997年,Bonnet和Dick[1]从白血病肿瘤细胞中分离出少量细胞,它们是众多肿瘤细胞中惟一具有致瘤性的细胞,且能分化为其他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从而证实了TSC的存在。2004年Singh 等[2]从胶质瘤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样特征的细胞,证明了胶质瘤TSC的存在。胶质瘤TSC的发现为胶质瘤诊治开辟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成功与否事关党建成败、民心向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干部作风建设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新的内涵,为此,本文强调把握脉络,从加强党建工作实践、坚持党的先进性、应对国际竞争形势着手,不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思想认识;强调抓住核心,充分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忠于职守、真抓实干、勤政廉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优良作风;强调要遵循规律,坚持
本实验旨在建立大鼠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肾脏再灌注损伤后慢性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探讨其减轻慢性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8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个组分别设置缺血后再灌注12周、16周2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