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与语文教育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3321y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中国文学都是载道的,它影响着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一直延伸到现当代的语文教育教学,也因此受到过激烈的批判。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是否该传承其载道功能,取决于语文教师对“道”的正确理解。
  一、语文教育曾经的载道之路
  我国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传承了传统文学的载道功能。建国初期,语文教育基本就是载道的工具,语文课几乎成了政治课。上世纪60年代初,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涌起,语文的载道功能越来越明显。文革时期,语文教材完全被语录和社论所代替。文革结束后,人们才开始真正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并把字词句篇和作文教学等摆上重要的日程。80年代初期,人们又觉得这种改变把语文教育从这个极端改到了那个极端,应该把语文课的语文性和思想性结合在一起。总之,争来争去,无止无休,直到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争论才告一段落。
  二、当今语文教育载道之由
  其实,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评判一个事物的正确与否。当某个地区经济刚刚开始腾飞、人们在一夜之间储蓄了一笔意外之财的时候,读书往往就不是跳上另一个台阶的首选之路,靠读书来换取经济利益毕竟漫长和不显著,语文教育之路尤显崎岖艰难。学习渐渐成了学生的副业,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目光投向了社会,个人的价值取舍也五花八门,语文课就更让人觉得没劲头;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觉得语文教学俨然就是一块鸡肋,又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老前辈于漪老师说“语文的基本任务是教文,它的终级目标是育人。”任何一篇文章都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语文课程标准也肯定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存。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语文课程经过沦为载道的工具之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或者是还处在贫困中挣扎的地区,重视语文教育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将语文课程变成了基础工具课,人们一味的追求分数。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思想意义越来越淡化,知、情、意等方面的收获更是不被重视。作文、阅读等都是有规律可谈,学生的答题、作文就算谈不上千篇一律,也没有什么推陈出新,语文教育的路一路走来,似乎变得越来越窄,给人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作为教师而言,虽然知道问题所在,但学生学得乏味,教师也教得吃力。学生的素质从语文素养到其他的个人修养都很让人担忧,改变这一困境,非一件易事。如能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促进人文素养,那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重视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性,应该是当前一个普遍的观点。
  三、语文教育应载之道
  这个命题用在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上,道的涵义较之传统文学就有了发展和延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使得语文课程所载的“道”、语文教师所传的“道”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思想性这个范畴,还包含了人文性或者是文化性。
  人文是个动态概念,我国《辞海》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我们今天所指的人文,显然是指先进、科学、优秀、健康的人类文化,其核心是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先进的规范。在语文教育教学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重视人文性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它包括情感、审美、道德、道义、伦理、人类良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其内涵与过去“思想性”的提法相比,显得更宽、更广、更深远,更侧重学生的健康人格、情义态度、气质性格、思想修养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作为语文教育教学,当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主要的,以语文素养来促进作为人的其他素养(即人文素养)的发展,就是今天语文教育教学所应载之道。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在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具有保育教育功能。在教育环境的创设方面,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围绕目标创设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它不仅要保证幼儿园的生活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更要能促进幼儿身心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现代课程观打破了学科教学狭小的范围,使得环境成为一种隐性课程。因此,我们在创设物质
90团2007年引进早熟陆地棉新陆早33号示范种植300公顷,667米。平均籽棉单产430千克,较示范连队常规推广品种667米。增籽棉37千克,增产9.4%。该品种具有易管理、品质优、衣分高、产
语文教材上的内容是极为有限的,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而生动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1.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近几年来,因棉花膜下滴灌大面积实施给我县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从而使棉花膜下滴灌首部枢纽、管网的施工技术,特别是膜下滴灌技术的运行管理在棉花膜下滴灌应用过程中显得非
随着籽瓜价格的不断上涨,籽瓜滴灌种植已成为部分职工的首选。应用膜下加压滴灌栽培打瓜可提高单产和品质,降低成本,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
省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实行课题主持人负责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课题主持人切实加强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的内部管理,即有效的课题自我管理.这既是课题主持人的自主权力,更是一
新陆中31号是利用陆地棉和海岛棉作亲本,培育出的杂交品种,既具有陆地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等优点,又具有海岛棉优良品质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