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很多父母代劳了许多孩子本应自理的事务,很多学生形成了依赖,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自觉性;很多高中生对子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认识不清。
本次活动设计在“社会戏剧论”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理清子女的权利、义务和规范,更进一步领会到通过自己行为的改变来影响父母。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赞扬、顺从、勤奋、诉说”等,通过自己角色行为的实现影响父母。
2.体验并感悟家的意义,懂得珍爱家庭。
活动方法
小组讨论(六六讨论)、角色扮演、自由联想等。
活动准备
课前调查学生和父母相处的困惑并总结;
搜集相关视频及阅读材料。
活动过程
一、联想:什么是孩子
【教师提问】当你听到或者是看到“孩子”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或者是短语来表达,并把它写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黑板书写。
【课堂实录】学生写的词语包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萌、大海、麻烦……可以就某些词语让学生进一步解释,如“大海”,学生解释为,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
【教师点评】黑板上就是我们全班同学对于孩子的理解。分别是从孩子的状态表现、年龄特征、自我感受等方面来说的。
字典上有孩子概念的界定:儿童;儿女(父母称自己的子女为孩子);长辈都把晚辈叫作孩子;未满18周岁的人(也就是未成年人)。
今天我们讨论的孩子是子女。
父母也好,孩子也罢,我们都没有经验,大家生活在一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在增强,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和情感也在变化,从最初对父母的依恋与崇拜,变得不耐烦、逆反等等。
在课前关于和父母相处的烦恼和困惑的调查中,我们同学反映较多的是父母不理解自己,期望很高(过于注重成绩),以及唠叨。
父母的唠叨是天生的吗?有时候我们抱怨父母的种种不好,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子女。比如,有学生抱怨妈妈唠叨,这是因为你没能让妈妈放心,如果你做事情很靠谱,她也许不会这样,所以父母是因为你才变得唠叨。在家庭中,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让他们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比如我们希望父母赏识自己,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的优点秀给爸妈看,另一方面也要让爸妈感受自己被你赏识后的愉悦。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的活动具有团体价值和意义。同时,每个人对孩子的看法都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自我借鉴和学习。
二、行动:教会爸妈做家长
【教师提问】我们学会做孩子,其实就是教会了父母做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子女这一角色?我也在苦苦思考,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中有个白胡子的老爷爷送了我“四字真言”,在这里我先不说,想请大家猜一猜,每个组将会领取一个任务,这四字真言就在其中。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活动任务,学生根据活动任务做准备。五个活动任务分别为“夸夸爸爸”“节日的卡片”“帮着爸妈骂自己”“做个勤奋的孩子”“做个健康的孩子”。
【教师任务】教师指导各个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请每个小组上讲台表演或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表演讲解如何做好孩子。
【活动呈现】
(一)赞:赞扬父母
任务1:夸夸爸爸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
活动情境:当老爸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时候……
活动要求:根据情境设计台词,并表演出来;突出子女如何夸,夸什么;表演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精彩回放:
一位学生是父亲扮演者,回到家中,很兴奋地告诉女儿,自己由于工作出色升职了。女儿扮演者回应:“爸爸真厉害,你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值了。你为我们家真是呕心沥血,我也要像你那样努力,好好学习。”
活动结束后,分别访谈父亲的扮演者,谈谈感受。
任务2:节日的卡片
活动形式:卡片撰写
活动情境:母亲节等节日,写一段话送给妈妈
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别撰写一段给妈妈的话,突出赏识妈妈;有感情地读给全班学生听。
精彩回放:
一位学生写道:“我能考取高中,您耗费了不少心血,高中录取通知书一大半都是您的功劳。”
活动结束后,访谈小组成员,讲讲赏识父母的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教师总结:
如何赞呢?
前天,一位家长告诉我,今天好开心,到学生宿舍去,看到儿子,想帮着儿子洗衣服,结果儿子说:“你穿着高跟鞋,洗衣服会很累的;你的手那么漂亮,别把指甲油弄坏了,这点活我自己来。”这位母亲都感动地哭了。你看,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很低,一点点的理解和关心,一句赞美的话都能让他们感到幸福。
1.自我价值感是生命活力的源泉。真诚、得体,发自内心,不要有功利性。让老爸老妈感觉到,做你的父母,值了!
2.灵活运用夸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直接说,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还可以通过卡片、信件、周记、作文等等。
3.你想让人做出高尚的行为,就必须把他放到高尚的位置。比如希望母亲理解你,你必须让她认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赏识自己的父母。
(二)顺:顺着父母
任务3:帮着爸妈骂自己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打电话)
活动情境:当自己考试失败,在电话中,你说……
活动要求:骂出爸妈要说的话;自我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不找借口,不反驳父母。 精彩回放:
子女扮演者说:“妈妈,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主要是我上课没能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回到家中还喜欢玩手机,打游戏……”母亲扮演者:“嗯,既然你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我也不说什么了。以后回到家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再玩。”
教师总结:
1.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说出父母想说的话。
2.形成合力,共商对策。当你顺着父母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们讨论的重点已经从“是非争论”转移到“问题解决”了。
3.父母不是完美的,但这不是你逆反的理由。父母爱我们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我们爱父母就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
【设计意图】学会顺着父母实现对话。
(三)勤:勤奋勤快
任务4:做个勤奋的孩子
活动形式:问题讨论
活动问题:当……,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
活动要求:补充完整句子;尽可能多些。
精彩回放:
学生写道:“当我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对自己负责、高质量完成作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的时候,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
任务5:做个健康的孩子
活动形式:问题讨论
活动问题:当……,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健康了。
活动要求:补充完整句子;尽可能多些。
精彩回放:
学生写道:“当我及时增添衣服、多喝水、热爱运动、好好吃饭、不吃油炸食品、按时休息、自己注意交通安全等的时候,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健康了。”
教师总结:
上个星期,在我们学校的阳光驿站,我和一位高三的同学聊天。我问她,在和家长相处的时候有什么烦恼和困惑,她说,主要是家长的期望过高,压力很大。我问她是如何解决的,她说:“还能怎么样?不去想它,埋下头来,刷题呗。”
1.学习上对自己狠一点。只有你做的比家长要求的更狠,他们才会更放心,反过来会要求你要放松一下。
2.生活上对自己好一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替父母照顾好自己,让他们放心,将来也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勤奋学习、做家务也是子女的义务。
(四)诉:诉喜说忧
案例呈现:国际部郑怡同学的周末安排
9:00以前完成所有中方作业,基本完成外方作业。
11:00左右到家。在吃饭前继续完成一部分作业。
12:10左右吃中饭,吃饭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聊学校的事情,听爸爸妈妈讲我不在家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13:00左右开始研究Arduino编程和电路连接。
15:00左右把学校没完成的作业或者书拿出来写或读。
……
18:00左右吃饭,吃饭的时候聊天,饭后一家人出去散步或跑步或骑自行车,一路上聊天。
20:30左右继续工作或者闲的时候画画、唱歌,和妈妈一起看科普电视、弹钢琴给妈妈听、和爸爸聊科技等。
……
学生讨论:
在这位同学的周末安排中,有三次写到了“与爸妈聊天”,能把聊天这样的事情写到计划中,说明她把与父母的沟通看得很重要。
教师总结:
1.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是特例,相互误解是常态。
2.理解需要沟通。沟通不只是信息的传递,而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父母有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我们也有不为父母所知的一面,沟通是化解误解的渠道。
播放视频《爸爸是个骗子》:
一位小女孩写的作文: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最帅,最机智;最聪明,最善良;他就是我的超人;爸爸希望我学习好;爸爸很好。但是,他撒谎!他撒谎说他有工作;他撒谎说他有钱;他撒谎说他不累;他撒谎说他不饿;他撒谎说我们什么都不缺;他撒谎说他很幸福;我知道,他撒谎是为了我幸福……
学生讨论:
父母从不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每次你打电话回家,他们总会告诉你说:“家里一切都好。”作为子女,我们要看到父母坚强背后的不容易,并且越早越好。
教师总结:
天下父母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在极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无论如何请记住:那个叫作父母的人,他不是因为要伤害你才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其实,在那个梦中,白胡子老爷爷还告诉了我三句话——
1.像个孩子:任何角色都有权利、义务和规范。角色义务包括“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两个方面。
2.做个好孩子。“有好孩子,才会有好父母”。
3.做永远的孩子。只要父母在,你永远是孩子!
【设计意图】沟通是理解的必由之路。这里的视频是想让学生明白我们都在极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
三、总结:永远做个好孩子
【拓展阅读】做一个怎样的子女(王帆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稿)
【教师总结】王帆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龙应台有一篇《目送》,她在文章结尾告诉我们,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就得追,而且我们从今天开始追,提早追,大步去追!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只要父母在,我们永远是孩子!珍惜现在,珍惜父母,做个好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
很多父母代劳了许多孩子本应自理的事务,很多学生形成了依赖,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自觉性;很多高中生对子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认识不清。
本次活动设计在“社会戏剧论”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理清子女的权利、义务和规范,更进一步领会到通过自己行为的改变来影响父母。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赞扬、顺从、勤奋、诉说”等,通过自己角色行为的实现影响父母。
2.体验并感悟家的意义,懂得珍爱家庭。
活动方法
小组讨论(六六讨论)、角色扮演、自由联想等。
活动准备
课前调查学生和父母相处的困惑并总结;
搜集相关视频及阅读材料。
活动过程
一、联想:什么是孩子
【教师提问】当你听到或者是看到“孩子”这个词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或者是短语来表达,并把它写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黑板书写。
【课堂实录】学生写的词语包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萌、大海、麻烦……可以就某些词语让学生进一步解释,如“大海”,学生解释为,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
【教师点评】黑板上就是我们全班同学对于孩子的理解。分别是从孩子的状态表现、年龄特征、自我感受等方面来说的。
字典上有孩子概念的界定:儿童;儿女(父母称自己的子女为孩子);长辈都把晚辈叫作孩子;未满18周岁的人(也就是未成年人)。
今天我们讨论的孩子是子女。
父母也好,孩子也罢,我们都没有经验,大家生活在一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在增强,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和情感也在变化,从最初对父母的依恋与崇拜,变得不耐烦、逆反等等。
在课前关于和父母相处的烦恼和困惑的调查中,我们同学反映较多的是父母不理解自己,期望很高(过于注重成绩),以及唠叨。
父母的唠叨是天生的吗?有时候我们抱怨父母的种种不好,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子女。比如,有学生抱怨妈妈唠叨,这是因为你没能让妈妈放心,如果你做事情很靠谱,她也许不会这样,所以父母是因为你才变得唠叨。在家庭中,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让他们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比如我们希望父母赏识自己,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的优点秀给爸妈看,另一方面也要让爸妈感受自己被你赏识后的愉悦。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的活动具有团体价值和意义。同时,每个人对孩子的看法都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自我借鉴和学习。
二、行动:教会爸妈做家长
【教师提问】我们学会做孩子,其实就是教会了父母做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子女这一角色?我也在苦苦思考,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中有个白胡子的老爷爷送了我“四字真言”,在这里我先不说,想请大家猜一猜,每个组将会领取一个任务,这四字真言就在其中。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活动任务,学生根据活动任务做准备。五个活动任务分别为“夸夸爸爸”“节日的卡片”“帮着爸妈骂自己”“做个勤奋的孩子”“做个健康的孩子”。
【教师任务】教师指导各个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请每个小组上讲台表演或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表演讲解如何做好孩子。
【活动呈现】
(一)赞:赞扬父母
任务1:夸夸爸爸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
活动情境:当老爸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时候……
活动要求:根据情境设计台词,并表演出来;突出子女如何夸,夸什么;表演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精彩回放:
一位学生是父亲扮演者,回到家中,很兴奋地告诉女儿,自己由于工作出色升职了。女儿扮演者回应:“爸爸真厉害,你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值了。你为我们家真是呕心沥血,我也要像你那样努力,好好学习。”
活动结束后,分别访谈父亲的扮演者,谈谈感受。
任务2:节日的卡片
活动形式:卡片撰写
活动情境:母亲节等节日,写一段话送给妈妈
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别撰写一段给妈妈的话,突出赏识妈妈;有感情地读给全班学生听。
精彩回放:
一位学生写道:“我能考取高中,您耗费了不少心血,高中录取通知书一大半都是您的功劳。”
活动结束后,访谈小组成员,讲讲赏识父母的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教师总结:
如何赞呢?
前天,一位家长告诉我,今天好开心,到学生宿舍去,看到儿子,想帮着儿子洗衣服,结果儿子说:“你穿着高跟鞋,洗衣服会很累的;你的手那么漂亮,别把指甲油弄坏了,这点活我自己来。”这位母亲都感动地哭了。你看,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很低,一点点的理解和关心,一句赞美的话都能让他们感到幸福。
1.自我价值感是生命活力的源泉。真诚、得体,发自内心,不要有功利性。让老爸老妈感觉到,做你的父母,值了!
2.灵活运用夸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直接说,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还可以通过卡片、信件、周记、作文等等。
3.你想让人做出高尚的行为,就必须把他放到高尚的位置。比如希望母亲理解你,你必须让她认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赏识自己的父母。
(二)顺:顺着父母
任务3:帮着爸妈骂自己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打电话)
活动情境:当自己考试失败,在电话中,你说……
活动要求:骂出爸妈要说的话;自我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不找借口,不反驳父母。 精彩回放:
子女扮演者说:“妈妈,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主要是我上课没能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回到家中还喜欢玩手机,打游戏……”母亲扮演者:“嗯,既然你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我也不说什么了。以后回到家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再玩。”
教师总结:
1.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说出父母想说的话。
2.形成合力,共商对策。当你顺着父母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们讨论的重点已经从“是非争论”转移到“问题解决”了。
3.父母不是完美的,但这不是你逆反的理由。父母爱我们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我们爱父母就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
【设计意图】学会顺着父母实现对话。
(三)勤:勤奋勤快
任务4:做个勤奋的孩子
活动形式:问题讨论
活动问题:当……,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
活动要求:补充完整句子;尽可能多些。
精彩回放:
学生写道:“当我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对自己负责、高质量完成作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的时候,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学习了。”
任务5:做个健康的孩子
活动形式:问题讨论
活动问题:当……,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健康了。
活动要求:补充完整句子;尽可能多些。
精彩回放:
学生写道:“当我及时增添衣服、多喝水、热爱运动、好好吃饭、不吃油炸食品、按时休息、自己注意交通安全等的时候,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健康了。”
教师总结:
上个星期,在我们学校的阳光驿站,我和一位高三的同学聊天。我问她,在和家长相处的时候有什么烦恼和困惑,她说,主要是家长的期望过高,压力很大。我问她是如何解决的,她说:“还能怎么样?不去想它,埋下头来,刷题呗。”
1.学习上对自己狠一点。只有你做的比家长要求的更狠,他们才会更放心,反过来会要求你要放松一下。
2.生活上对自己好一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替父母照顾好自己,让他们放心,将来也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勤奋学习、做家务也是子女的义务。
(四)诉:诉喜说忧
案例呈现:国际部郑怡同学的周末安排
9:00以前完成所有中方作业,基本完成外方作业。
11:00左右到家。在吃饭前继续完成一部分作业。
12:10左右吃中饭,吃饭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聊学校的事情,听爸爸妈妈讲我不在家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13:00左右开始研究Arduino编程和电路连接。
15:00左右把学校没完成的作业或者书拿出来写或读。
……
18:00左右吃饭,吃饭的时候聊天,饭后一家人出去散步或跑步或骑自行车,一路上聊天。
20:30左右继续工作或者闲的时候画画、唱歌,和妈妈一起看科普电视、弹钢琴给妈妈听、和爸爸聊科技等。
……
学生讨论:
在这位同学的周末安排中,有三次写到了“与爸妈聊天”,能把聊天这样的事情写到计划中,说明她把与父母的沟通看得很重要。
教师总结:
1.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是特例,相互误解是常态。
2.理解需要沟通。沟通不只是信息的传递,而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父母有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我们也有不为父母所知的一面,沟通是化解误解的渠道。
播放视频《爸爸是个骗子》:
一位小女孩写的作文: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最帅,最机智;最聪明,最善良;他就是我的超人;爸爸希望我学习好;爸爸很好。但是,他撒谎!他撒谎说他有工作;他撒谎说他有钱;他撒谎说他不累;他撒谎说他不饿;他撒谎说我们什么都不缺;他撒谎说他很幸福;我知道,他撒谎是为了我幸福……
学生讨论:
父母从不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每次你打电话回家,他们总会告诉你说:“家里一切都好。”作为子女,我们要看到父母坚强背后的不容易,并且越早越好。
教师总结:
天下父母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在极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无论如何请记住:那个叫作父母的人,他不是因为要伤害你才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其实,在那个梦中,白胡子老爷爷还告诉了我三句话——
1.像个孩子:任何角色都有权利、义务和规范。角色义务包括“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两个方面。
2.做个好孩子。“有好孩子,才会有好父母”。
3.做永远的孩子。只要父母在,你永远是孩子!
【设计意图】沟通是理解的必由之路。这里的视频是想让学生明白我们都在极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
三、总结:永远做个好孩子
【拓展阅读】做一个怎样的子女(王帆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稿)
【教师总结】王帆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龙应台有一篇《目送》,她在文章结尾告诉我们,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就得追,而且我们从今天开始追,提早追,大步去追!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只要父母在,我们永远是孩子!珍惜现在,珍惜父母,做个好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