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点滴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b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中学基础教育领域的关键词,新课标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强化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走入了一些误区。针对这些问题和误区,应及时进行深度的剖析,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生 核心素养 培育 思考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在距离核心素养的提出已过去了5年时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对培育途径的深入探索,在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解和操作层面逐步显现出一些问题,出现了某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偏离课堂教学把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培育实施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一是忽视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充分利用生涯规划教育以全面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在于课堂


  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总框架旨在推进教育教学全面改革。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基于此改进课程实施,并渗透到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去。而落实的着力点就是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立德树人”,要让我们的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要落实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才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而且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是基于各学科的素养来最终落实的。所以,在实施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应走出只注重课外实践活动而忽视课堂教学的误区,摒弃忽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认为只有走进社会、参与实践才可以培育核心素養的狭隘认识。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富有创造性教学思路与方法实施的指向素养的教学。是依托学校教育的全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社会责任感等品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只有立足于课堂教学才能以点带面获得学生核心素养全面的提升。因此,学校应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借助于各学科帮助学生发展那些可以促进其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受益终生的观点、态度。要想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就需先解决核心素养同学科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使“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即核心素养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成功培育的彼岸。同时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共同支撑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

二、高中核心素养培养需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升华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教育从知识时代进入“素养时代”,学生不再是分数和知识点的集合,而是具化为核心素养式的“人”。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为了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指向未来的。而生涯教育也是面向未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选择未来的价值坐标体系。那么能否将核心素养从理论转化为学生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和获得成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呢?就可以从生涯规划教育做起,将核心素养各操作点融于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中,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转化与内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提前规划自我生涯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客观认知生涯规划的发展性与动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涯观和职业观;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培养学生促进自我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与职业变化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学校学习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结,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发达国家早已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建立了系统的生涯规划体系,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观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对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最终指向学生生涯规划素养的形成,学生应清楚的了解社会环境与未来发展,能基于自身素质,生涯发展规划个人发展路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终身发展能力,信息技术能力,适应能力等核心素养。
  现阶段高中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目标较为狭隘,学校领导及教师对生涯规划的实施目标认识不全面,对规划教育目标的定位点低,对实施目标的意义认识不足,只是把它当作实施高考改革的一个点缀,没有将其放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上对待,这就造成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途径单一,多停留于理论讲授层面,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三、结语


  要想保证课堂成为核心素养主阵地的作用,需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要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之上,从而达到教育的高远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的模式。对于生涯教育,应将其融入普通高中三年教育教学整体规划中,全程贯穿、全科渗透、全员参与。在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征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纵向上下衔接,横向相互贯通的一体化、分年级、有侧重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多元化的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1]蔡新发.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6.
  [2]任学宝.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J].人民教育,2017,(3/4):55.
  [3]蔡清田.论核心素养四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J].课程教学研究,2018,(03) :13.
其他文献
刘云华:硕士(MBA)、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感染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感染学会常务委员(曾连任两届副主任委员),省肾脏
在当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型期,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要求,摆脱现实工作的困境,必须进行有效的观念更新与知识更新。360DOC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知识管理系统,它的魅力
目的建立齐墩果酸原料及片剂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及齐墩果酸紫外光谱鉴定方法。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色谱柱为Nova—Pak C18,流动相为乙睛-水(65:35),
农用地“三权分置”是新时期对我国传统农地制度所做的锐意改革,在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户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农地非农非粮化、经营权物权化、农地
2002年3月20日,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承担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善北京市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学院中会议室举行。与会人员有李
南京区肝病中心成立于1991年,现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良好,是一个集肝病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科诊疗中心。目前,专科下辖两个病区、一个门诊部和一
利用ASP技术完成在线考试系统的制作,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学生考试的流程,增强参加考试学生的身份识别,比传统考试模式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系统分为
在设计革命运动以前,我虽然承认技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政治指导技术,但是一到具体工作上,一到设计画图时,就觉得技术终归是技术,政治在具体场合“插不上手”。比如控制室照
期刊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其方便、快捷、大信息量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在虚拟的学习空间,学习者、助学者和巨大的信息流共同构成了一种基于网络产生的
【摘要】班主任是为班集体的专门管理而设计的角色,是对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全面负责的教师,是该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协调者,是学生生命活动的推动者,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从“权威”走向“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是管理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既循规律又讲技巧,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一个班级是否团结、融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