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17日狮子座流星雨的次声观测

来源 :应用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三台CSH-1型次声接收器, 在北京昌平区布置了一个次声测量三点阵, 并观测到1998年11月17日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次声波P-t曲线和波速波向图。 借助快速富立叶变换, 分析P-t曲线的波形得到次声的三维动态谱。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各流星产生的次声波大都很短暂, 持续时间在1-5分钟内; (2)流星次声波的周期大都在40-408秒内, 少数在1-480秒内; (3)在11月17日19:21-20:41期间流星次声波仍很密集, 20:41后它们才变得越来越稀疏, 恰与肉眼观测相符合; (4)流星次声波的振幅彼此相差很大, 较弱的在5-10 Pa以下, 中等的在10-20 Pa之间, 较强的在20-40 Pa以内(如11月17日 19:20-20:41以及11月18日1:06、2:45、3:59、5:41、6:11、6:20左右), 最强的两个在11月17日 19:31和20:07 前后分别达到75Pa和50 Pa。 并对此结果给出了解释。 本文为流星天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有用的科学数据。
其他文献
报道了用分舟热蒸发研制的掺饵硫化锌薄膜器件电致发光的动态特性.运用多段式指数衰减公式与高斯函数的乘积来描述薄膜发光的瞬态过程,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接近,表明薄膜的陷
本文讨论了空气中声被动定位系统的误差来源,给出了相应的误差公式,并分析了各种误差对测向及测距精度的影响,为确定和提高被动声定位系统的精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In thi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