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之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y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更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然而欣喜之余,冷静思考,一些严峻问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困扰着我们,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认真面对。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转变理念行为活用教材创设情境
  “教学改革”是一个高频词语,它的使用惯性使得一些人把它同“课程改革”混起来说。我们以往提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在国家规定的课程内进行的,重点是指教学教研人员对课程处理方式的探讨和教学行为的研究。课程改革主要涉及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等,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后的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搭建了崭新的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支撑点,当然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生创造了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强调全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也进行了反思,下面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某些环节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转变理念及行为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3、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介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要充满童趣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分与合,我设计了拍手、对口令等游戏,变换形式地练习,8的组成我拍2下,同学们拍6下,也可同桌拍。9的组成,我说8,学生说1;也可我出卡片8,学生出1,也可同桌玩。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加深了理解,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
  2.创设情境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实践活动课《量一量》设计非常好,将量渗透到生活实际中,量出自己的一柞、一步、一庹,并到篮球场去量,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测量方案,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学生兴趣很高,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在生活中,学生们深深感到:学数学,真有用!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家庭入手,从学生周围环境着眼,是我们对如何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几点感悟。当然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所处环境不一样,所选择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不论怎样,只要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服务!
  3.创设情境具有开放性
  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问得恰到好处,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也可以练习让孩子问,逐渐到会问。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与学生交流你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三册》第41页第4题,此题的出现不仅是会计算,而且要渗透函数思想,纵观后面的知识,还有类似的题目,开始讲时,感觉有点困难,怎样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都是未知数,没有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忽有一学生说出,老师我发现了它们排起了队,我趁机抓住,问:为什么排队?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实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练习都是这样具有开放性,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说得有理由就给予正确。这种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确实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课改并不是一件今天说明天做后天就能成功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不断实践中进行反思然后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形成属于符合自己的符合课程改革思想的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听课评课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听课、评课,听评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  听课是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获得新知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自学能力,是指导学生在自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可以自己独立进行的有效的学习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其内容包括:  (1)自觉主动的自习倾向;  (2)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收集资料、分析记录与整理材料);  (3)独立学习的习惯。  实际上,自学能力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了一般的并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之后获得的,它实质上是对新材料的
【摘要】数学与游戏有着很深的渊源,游戏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数学的发展。教育游戏要想赢得家长和老师的信赖与认可,首先应具有教育性;此外,要想吸引学生,还必须具备游戏性与趣味性。从数学与游戏的关系看,数学本身就是游戏,游戏本身也是数学。数学与游戏之间的融合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需要去探索教育游戏与数学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  一、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为了解决基于WEB的煤矿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应用构件复用技术设计开发了可重用的菜单构件,此构件具有动态扩展性和复用性,实现了构件和代码的可复用功能,适用于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芪丹鼻敏汤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以玉屏风颗粒作为疗效对照,评价芪丹鼻敏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有效性。以期在临床上为
【摘要】当前,各式电教手段纷纷走进课堂,它们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以思维素质为核心的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现结合教学实践,对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  一、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