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宋初以迄清初之际的五百余年时间里,以杨时无锡讲学旧址为载体的东林书院,经历了创建、重建、拆毁与复建的命运,成为明末清初东林学人“累积性”地编撰刊刻《东林书院志》的重要情愫。明末清初《东林书院志》的编纂与出版经历了从“穷搜肃谘”到“捐赀经理”的漫长过程,相继编撰出刘元珍、严瑴、高世泰和高廷珍等四稿《东林书院志》,东林学人的修志事业先后持续了一百余年。康熙初年“前明遗贤”严瑴为了《东林书院志》的撰修事业耗尽余生,所撰《东林书院志》与高世泰续志最终“合体”成为雍正二十二卷本《东林书院志》的雏体。由于明末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