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资本主义”的谱系、特质及其批判——基于《资本论》对一种“理论创新”的考察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资本主义"对于汉语学术界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不利于人们对资本主义转型的深入理解,更不能准确地勘定哈特、奈格里等人的激进政治理论。从谱系学上来讲,西美尔、韦伯、哈耶克,特别是马克思在文本上均给出不同程度的预见性论述。如果从其内在特质的视角看,博当曾经以"十五条纲领"的方式作了概括。以此为背景,哈特、奈格里等人着重阐释了"非物质劳动"、"诸众"与"生命政治"。为了反思这样一种理论建构,我们将之置放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便可以看到:认知资本主义并未能够否定"劳动价值论";认知资本主义并未能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也就是说没有改变劳资关系,以及基于认知资本主义的抵抗策略在"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低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方案。
其他文献
“平”字模型理论认为,心理和生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两个支柱。生理强调的是体能,智能和潜能则生发于心理,是青少年目前成长水平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样的结构类似汉字“平
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发展依靠人才、人才推动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使命,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应注重
近10多年来,俄罗斯政府除了应对国内一系列矛盾问题、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和周边颜色革命的不断挑战以及世界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大国博弈等,更加致力于以“人类文明”的方式和形象
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四维发展”动力,即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构动力、国家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动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动力和新型城市化发展动力。然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