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即灌输知识,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渔”,即启迪智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下面,我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例题教学为例,谈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鱼”与“渔”。
一、自主捕“鱼”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活”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这第一阶段的题目的难度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的。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熟练掌握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背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或是回忆公式的推导方法,而是给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活化公式和方法的应用,甚至大胆地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供人以“鱼”
在第一阶段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第二阶段的题目,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由于这一阶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经不能自行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提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系统地讲解,供人以“鱼”。教师要注重有条理地板书,这样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便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授人以“渔”
第三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归纳和总结,拓展为解决一类题目的解题策略。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获得了已做题目的知识与方法,这样还远远不够。学生要能自主创新解决问题,就要具备夯实的基础。教师要是能踏踏实实地授人以“渔”,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事半功倍”。
如,简便计算:1.201×372.25×103
学生通过学习例题,已经具备了解题的能力,但是知识的构建在此是个关键,教师要能很好地做好总结:1.明确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的作用;2.强调书写格式;3.此类题目的一般格式:多位数×几百零几=多位数×(几百 几)=多位数×几百 多位数×几……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参与和帮助学生,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活动中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合作和帮助,特别是在学生的思维遇挫的时候,应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和说明,保证授人以“渔”的实效性。
四、合作拉“鱼”
这是第四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此时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的构建已经基本完成,已具备挑战下面题目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協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互相帮助,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如,简便计算:1.299×34 2.25×975
3.98×754.99×98
提问:
1.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你打算怎样书写计算过程?
3.观察这四道题,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
教师应注意这一阶段是学生探索、发现的关键时刻。在课堂环境下的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个体的行为,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体之间充分的分享和合作。基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探索和思考,最终能总结出类似例题的结论。
古人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争取做到“鱼”与“渔”兼得。
(责编黄桂坚)
一、自主捕“鱼”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活”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这第一阶段的题目的难度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的。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熟练掌握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背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或是回忆公式的推导方法,而是给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活化公式和方法的应用,甚至大胆地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供人以“鱼”
在第一阶段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第二阶段的题目,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由于这一阶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经不能自行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提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系统地讲解,供人以“鱼”。教师要注重有条理地板书,这样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便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授人以“渔”
第三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归纳和总结,拓展为解决一类题目的解题策略。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获得了已做题目的知识与方法,这样还远远不够。学生要能自主创新解决问题,就要具备夯实的基础。教师要是能踏踏实实地授人以“渔”,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事半功倍”。
如,简便计算:1.201×372.25×103
学生通过学习例题,已经具备了解题的能力,但是知识的构建在此是个关键,教师要能很好地做好总结:1.明确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的作用;2.强调书写格式;3.此类题目的一般格式:多位数×几百零几=多位数×(几百 几)=多位数×几百 多位数×几……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参与和帮助学生,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活动中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合作和帮助,特别是在学生的思维遇挫的时候,应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和说明,保证授人以“渔”的实效性。
四、合作拉“鱼”
这是第四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此时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的构建已经基本完成,已具备挑战下面题目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協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互相帮助,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如,简便计算:1.299×34 2.25×975
3.98×754.99×98
提问:
1.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你打算怎样书写计算过程?
3.观察这四道题,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
教师应注意这一阶段是学生探索、发现的关键时刻。在课堂环境下的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个体的行为,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体之间充分的分享和合作。基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探索和思考,最终能总结出类似例题的结论。
古人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争取做到“鱼”与“渔”兼得。
(责编黄桂坚)